你知道“流亡小朝廷”是如何覆滅的嗎?

宋恭帝被俘後,江南的大片領土都落入元人之手,南宋王朝實際上已經宣告滅亡,但這並不代表南宋的歷史就此結束。南宋遺臣不甘滅國,先後擁立了兩位皇帝,堅持抗元,雖然時間不長,畢竟給後人留下了一段英勇悲壯的故事,特別是文天祥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更為歷代仁人志士樹立了一個不朽的楷模。

你知道“流亡小朝廷”是如何覆滅的嗎?

二王南巡

德祐二年(1276)正月十七日,就在臨安陷落前的那天晚上,謝太后為南宋明朝廷出了最後一條決策:將趙濕的同父異母斯哥趙罡封為益王,另一個弟弟越猜封為廣王。派大臣陸秀夫等人將這兄弟二人連夜護送出城南逃,以保留越末之根,也好東出再起。

陸秀夫等人護衛著趙罡和趙昺先逃往婺州(今斯社金華),又逃到溫州,一些不甘亡國的南宋大臣聽到這個訊息後,紛紛趕來投奔二生,張世傑也率部從定海趕來。他們逃到福州後,總算擺脫了元軍的追趕,年僅八歲的益王趙是在老相陳宣中,大將張世傑的擁戴下即位稱帝,史稱宋端宗。

就在二王南速期間,被扣押在元營中的文天祥被強行押往大都。一路上,他一直在考慮怎樣從敵人手裡逃脫。船隊路過鎮江停靠時,文天樣和他同船的人找到一個為元軍管船的漢人。此人身在元營卻心向南宋,給他千兩銀子他不要,只要求文關祥給他出具一張“批帖”(官府出具的證明文書),證明他救過一位末明的丞相。得到“批帖”後,他就為文天祥等人提供了一條小船。就這樣,文天祥一行逃出元營,來到由南宋軍隊控制的真州。

真州守將苗再成聽到文丞相來了,十分高興,立刻開啟城門把他迎接進去,當時,有謠傳說元軍派了一個宋朝投降的丞相回去勸降,鎮守揚州的宋將李庭藝誤以為這個丞相就是文天祥,便給苗再成下了一道命令,讓他就地殺掉文天祥。苗再成不相信文天樣是這樣的人,又不敢違抗李庭藝的命令,只好把文天樣騙到城外,把揚州的來文給他看了,叫文天祥趕快離開。

文天祥帶著隨從連夜趕往揚州,想找到李庭芝說個明白,不料李庭芝已發出告示緝拿他。文天祥只好改名換姓,從海上趕到溫州。在溫州他得到新皇帝即位的訊息,又決定趕往福州。這一路上歷盡千難萬險,九死一生,終於到達福州。

文天祥等人的到來讓控制朝政的張世傑感到不安,便對文天祥他們大加排擠。文天祥不滿張世傑獨斷專行,又與陳宜中意見不合,便主動離開了小朝廷,去組織福建、江西一帶的人民進行抗元鬥爭。

委任以專

流亡小朝廷雖然有了新皇帝,但兵少力單,擋不住元軍的進剿,只得在福州上船,向廣東沿海地區逃去。有一次在海上遭遇暴風雨,趙是因驚嚇過度得了重病。很快就死掉了。

宋端宗一死,群龍無首,眼看著小朝廷就要分崩離析,這時候陸秀夫挺身而出,聯合張世傑擁立七歲的廣王趙昺當了皇帝,史稱宋幼主,為了避免常年在海上顛簸造成人心渙散,張世傑提議將皇帝的行宮轉移到崖山,這裡地勢險嬰,如果能據險固守,或許還能躲過這場劫難。

南宋祥興元年(1278)天月,流亡小朝廷遷到崖山(今廣東新會縣南),抓緊時間在這裡建造宮室和背房。追隨而來的!南宋民眾和官兵有二十多萬人,大多住在崖山周圍的船中。

這時候宋帝已經失去了控制天下的能力,但他的存在至少還是宋廷的象徵,對原來的南宋臣民還有心理上的影響。元江東宣慰使張弘範建議忽必烈派兵予以殲滅,忽必烈便任命張弘範為蒙古漢軍都元帥,前往征討南宋流亡小朝廷。

在此之前,還沒有漢人統領蒙古軍的先例,張弘範心存顧慮,就請忽必烈另派一位親信的蒙古大臣與他同行。忽必烈沒有同意張弘範的請求,卻向他提起了一段往事。

那是南宋嘉熙二年(1238),蒙軍攻佔安豐(今屬江蘇東臺),軍中漢人將領張柔(張弘範的父親)提議派兵守衛,主將察罕卻堅持揮師南下,結果宋軍發起反攻,安豐失守,使得張柔非常惱火。

忽必烈講完這段往事後,對張弘範說:“當年你父親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原因就在於委任不專。我不能讓你產生與你父親同樣的悔恨。”說罷,忽必烈就要賞賜給他錦衣玉帶,委任他一個人統領討伐大軍。

張弘範推辭道:“臣奉命遠征,要錦衣玉帶沒有什麼用。如果陛下能賜給我寶劍、盔甲,臣就可以仰仗威靈,鎮服不服從命令的人,完成陛下交給的使命。”

忽必烈當即命人從武庫裡拿出劍甲,任他挑選,並嚴肅地對他說:“這柄劍就是你的副帥,誰要是膽敢抗命不遵,你就用這把劍處治他!”

你知道“流亡小朝廷”是如何覆滅的嗎?

一片丹心

南宋祥興元年十一月,張弘範所率領的水陸大軍攻下廣州,接下來又進兵潮陽。文天祥所領導的抗元義軍就在這一帶活動。文天祥兵少,無力與元軍爭鋒,便率軍退出潮陽,轉到海豐北面的五坡嶺。張弘範派軍前來偷襲,當時文天祥等人正在吃飯,元兵突然殺到,宋兵來不及應戰,都躲到草叢中。文天祥服毒自殺未成,在昏迷中被元軍俘獲。

元兵將文天祥押去見張弘範,左右喝令他下跪,文天祥直身不跪。張弘範很仰慕文天祥的人品和骨氣,親自為他解開綁繩。對他以賀客之禮相待。

張弘範想叫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冷冷地回答說:“我自己無力救父母。難道可以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範對他反覆威脅利誘,文天祥便拿出自己寫的《過零丁洋》給張弘範看。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張弘範讀過詩後,不由得失聲讚歎“好人好詩”,從此不再逼迫他投降。

崖山被攻破後,張弘範在軍中大擺酒席慶賀,又勸文夫祥說:“現在未室已經滅亡,你文丞相盡忠盡孝到了頭,如果你能像對宋朝那樣忠心對特我明皇上,你還能當丞相。”

文天祥淚流滿面地回答:“國家滅亡而無力挽救,做臣子的死有餘幕,難道還能為了逃避死亡而改事新朝嗎?”

張弘範向忽必烈請示如何處置文天祥,忽必烈回話說:“誰家沒有忠臣?”他命令張弘範派人將文天祥送到大都,準備勸他投降。

崖山血戰

張弘範在潮陽時,還不知道南宋流亡朝廷躲在什麼地方,只好發船下海,四處搜尋。不久,元軍抓住了兩名宋人,從他們口中探知宋帝君臣藏身在崖山,於是即刻引軍南下,直撲崖山。

元朝軍隊到達崖山地區後,並沒有馬上進攻,因為這時候元軍的水陸軍加在一起才兩萬多人,戰船 300 艘,而宋軍尚有近 20 萬人,戰船 1000 艘。張弘範想等另—支部隊前來增援,同時留給不適應海上作戰的元軍一段調整時間。

南宋祥興二年(1279)二月六日黎明,決戰開始了。開戰之前,張世傑把戰船全都捆綁在一起,擺成一字長蛇陣,準備與元軍決一死戰。小皇帝由陸秀夫保護,安置在“水城”的正中。張弘範則把元軍戰船分成四部分,向宋軍展開圍攻。元軍的戰船船尾較高,上邊站立著一排排神箭手,專門從高往下射殺宋軍戰船艙面上計程車兵。等宋軍戰船上站不住人了,元軍戰船就趁機靠到近前,砍斷連線宋軍戰船的繩索,和宋軍短兵相接。

在此之前,由於元軍從崖山後面切斷了宋軍的糧草和淡水通道,宋軍士兵只好吃乾糧,喝雨水海水,致使兵士嘔吐不堪,體力已經不支。如今元軍氣勢洶洶地攻上來。他們勉強抵抗到下午,就再也支撐不下去了,有人開始向元軍投降。

張世傑見此情景,知道大勢己去,連忙下令將剩下的船砍斷繩索,集中起來,準備突圍。行動之前,他派出一條小船前去接小皇帝趙昺,打算讓他和自己乘坐帥船逃出去。當時,放眼水面全是元軍戰船,陸秀夫擔心來接皇帝的小船被元軍俘獲,那樣自己就將成為千古罪人,於是斷然拒絕了來人的請求。

元軍漸漸地從四面圍上來,陸秀夫先讓自己的妻子兒女投海自盡,然後從容地整理好朝服,向趙昺裹告說:“國事至此,陛下虛當為國而死,而不可受辱!”說完,隨秀夫便背起這位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一起跳入了海中。

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就這樣結束了。除了張世傑等少數人突圍外,宋軍或力戰身亡,或投海殉難,崖山海面上漂浮著十幾萬具屍首。

再說張世傑突圍到海陵山後,點了一下戰船,只剩下十幾條。這時候,海上又颳起了颶風,張世傑不背上岸避風,結果一陣巨浪襲來,把他的船打沉了。這位誓死抵抗的宋將落水犧牲,他手下的部將全都投降了元軍,南宋主朝的最後一股殘餘勢力就這樣消失了。

你知道“流亡小朝廷”是如何覆滅的嗎?

浩然正氣

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後,忽必烈親自下旨,對他進行勸降。首先出面的是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文天祥一見他就睡罵不止,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忽必烈又讓來恭帝趙濕出面。文天祥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口呼“聖上”,請他回到南方去。趙濕無話可說,怏怏而去。忽必烈大怒,下令將文天祥雙手捆綁,戴上木枷,關進兵馬司的牢房。

這是一間陰暗潮溼的土室,一年到頭見不到陽光,冬季嚴寒,夏季酷熱,文天樣就在這常人難以忍受的煎熬中,寫出了千古傳誦的輝煌詩篇《正氣歌》。他在詩中一口氣列舉了歷史上 12 位名垂青史的人物,熱烈地讚頌了充塞於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有了這正氣,人世才得以維繫。也正是靠著這正氣的支援,文天祥在惡劣不堪的土牢中度過了兩個春秋寒暑,居然百病未生。

文天祥坐牢期間,曾收到女兒柳小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大都宮中當奴婢,過著囚徒般的生活。讀了女兒的來信,文天祥心如刀割。他心裡很明白,只要自己背投降,一家人馬上就可以團聚,但是他不能因為親情而喪失氣節。

元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平章(平章政事的簡稱,地位僅次於丞相)阿合馬來勸降,文天祥長揖就座,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阿合馬卻要他下跪,文天祥說:“南朝宰相見北朝宰相,為何要跪?”阿合馬用威脅的口氣對左右說:“這個人的生死在我一句話。”文天祥正義凜然道:“亡國之人,要殺便殺!”阿合馬自討沒趣,灰溜溜地走了。

這一年年底,元朝丞相孛羅出面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對索羅行了一個拱手禮。孛羅喝令左右強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掙扎,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屈服。李羅問文天祥:“你現在還有什麼話可說?”文天祥回答道:“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歷代皆有。我為宋盡忠,只願早死!”

從容就義

元至元十九年(1282)八月裡的一天,忽必烈問起手下的大臣,南方和北方的幸相哪個賢能,群臣回答道:“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於是,忽必烈就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文天祥的一些降元舊友馬上把這個訊息通報給他,並勸說他投降,全都遭到文天祥的嚴詞拒絕。

就在這一年,河北中山府發生了一場農民起義,聚集了數千人。起義軍領袖自稱是宋朝皇室的後代,揚言要打破大都,救出文丞相。這件事出現後,忽必烈覺得對文天祥的處置不能再拖下去了,就在十二月八日這一天,親自召見文天祥。見了元朝皇帝,文天祥仍然是長揖不跪。忽必烈沒有強迫他下跪,只是對他說:“你如果能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麼朕就封你為丞相。”

文天祥朗聲答道:“我是大宋的宰相,哪有服侍兩朝的道理!”

忽必烈臉色沉下來:“那你願意怎麼樣?”

文天祥毫無懼意地說:“但願一死足矣!”

忽必烈見勸降沒有什麼希望,就下令立即處死文天祥。第二天,大都城上空北風怒號,陰雲密佈,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場。臨刑前,文天祥詢問哪一面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朝向南方跪拜,從容地說:“我報國之情到此為止了,”然後慷慨就義,時年47歲。

文天祥死後,他妻子歐陽氏來給他收屍,看到他面色如生,在他的衣帶裡發現寫有這樣幾句話:“孔子說‘成仁’,孟子說‘取義”,只有盡到了義,才會有仁。讀聖賢的書,用來於什麼呢?從今以後,我可以做到無愧於己了”

你知道“流亡小朝廷”是如何覆滅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