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老子,不簡單的說道

《老子》的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什麼是老子說的”道“呢?千古以來眾說紛紜,南懷瑾沒有像其他人那樣,直接給“道”下一個定義,而是用後面緊接著的三段話解釋“道”的內涵。

第一段,在提出“道” 的同時,提示我們不可執著“道”是一般的常道,只是在不得不用語言文字表達時,用了一個“道”字。“

名可名,非常名“,不可執著名相而去尋道。

第二段,”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形而上的道體與形而下的名器,是有無相生的關係。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要認識形而上的道,必須從常無的境界中去認識它的體;又要在常有之中領悟它的無邊無際。

第三段,“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是說“道”的有無是一體同源,因為作用與現象不同,所以從無名之始而到有名之際,必須以不同的命名加以分別。道的體用,有無相生,互為因果,真是妙中有妙,妙到極點更有妙處。南老師說,《老子》全文是圍繞著“道常無為”、“道常無名”,以及“道法自然”等觀念展開的。

這個時代,獲取知識越來越容易,各種經典極易得到;人們懂的道理也越來越多,八歲萌童,張口就能講出大道理。然而,貌似這並沒什麼用,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親子關係越來越糟,對陌生人彬彬有禮對身邊人卻大發脾氣。每個人都希望提升情商增長智慧,

看了很多書,上了很多課,請教過很多大師,但生活困境,卻從未得到過改變

為何會如此?今天一起來看看老子怎麼說。

另眼看老子,不簡單的說道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老子》第七十章。

翻譯成現代語言,大概就是說:

我所講的話,很容易就能明白,也很容易就能執行。

但普天之下卻沒有人能明白,也沒有人能執行。

我的話,都有其主旨,我行事,也有依據。

正是因為沒有知識,所以別人並不能真明白我。

真正明白我的,是稀有的。能跟隨我的,更是難得。

因此,一個得道的聖人,穿著粗布衣服,但內懷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