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坐穩政權的秘笈(2-1)——皇太極的改革

滿清坐穩政權的秘笈(2-1)——皇太極的改革

努爾哈赤雖然是“太祖”,但清朝真正的奠基人其實是皇太極。

01

在中國歷史上,北方遊牧漁獵民族,和中原農耕民族之間的鬥爭和交流,是個重要內容。在許許多多南下的遊牧漁獵民族中,建立了元朝的蒙古人和建立了清朝的滿洲人最為成功,他們都入主中原,建立了統一大王朝。

而滿清人又比蒙古人成功得多。清朝不但比元朝持續時間長,而且制度上要完善得多。元朝雖然也是個統一大王朝,但很多制度都沒上正軌,“胡虜無百年之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清朝則不然。實際上,我們今天中國的領土疆域,基本上就是清朝確定的。

同樣是“胡虜”,為什麼滿清人就比其他遊牧漁獵民族成功得多呢?滿清人的成功秘笈是什麼?

可能很多人認為這個“秘笈”就是漢化。這個說法大致正確,但失之空泛。漢化到底指的是什麼?是語言麼?還是生活方式?還是社會制度?為什麼漢化了就能成功?其他遊牧漁獵民族,比如建立了北魏的鮮卑人、建立了遼國的契丹人,漢化程度也很深,為什麼他們沒能入主中原建立統一大王朝?

說起來,滿清人的成功,還真是有秘笈,最重要的是兩個。這兩個秘笈,都要從更大的背景下才能看清楚。第一個秘笈,要從中原和遊牧漁獵地區政治制度的對比中才能看清楚。第二個,則要把明清兩朝作為一個整體來看,才能看清楚。

今天先說說第一個。

02

努爾哈赤的廟號是清太祖。關於廟號的規矩是這樣的:稱“祖”的只能是王朝的開創者或者奠基人。以後的繼承人只能稱“宗”,所以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的廟號是“清太宗”。

按照廟號看,努爾哈赤的作用比皇太極要大得多重要得多。皇太極似乎只是個承上啟下的人物。其實不然。實際上,對於清朝這個王朝來說,皇太極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努爾哈赤的歷史作用是什麼呢?是統一了關外的滿洲各部,也就是把原來分散的眾多部落統一成了一個國家——當然只是個地方政權。這個事情重要嗎?當然重要。如果沒有努爾哈赤這一步,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清朝。這是滿清入主中原的必要條件。

但並不是充要條件。

因為歷史上做到這一步的遊牧漁獵民族有很多,努爾哈赤並不突出。功績和努爾哈赤差不多的耶律阿保機、完顏阿骨打就不用說了,即使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那些小國家,也都是成功整合了多部落,然後建立起了地方政權。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但也不特別難。

真正困難的任務是由皇太極來完成的,並且是頂著努爾哈赤留下的巨大負面遺產完成的。

當代人往往把投票神聖化,覺得投票這個制度很先進很文明,其實正好相反。投票才是本能式的、原始的制度。想想看,幾個朋友去郊外玩,有幾個方向可選擇,到底去哪裡呢?遇到這種分歧,人們本能地就會舉手投個票,按大多數的意見辦。這種做法不是很自然、很本能麼?

遊牧漁獵民族在他們的生活中,也是這樣,遇到分歧,大家舉手投個票,然後數人頭做出決定。一般人的印象,是這些落後民族一定很講等級,各階層之間嚴格區分。其實正好相反,比如滿洲人,雖然有類似奴隸制,但其實他們內部等級很簡單,並不那麼嚴格,平等色彩很濃,所以很習慣投票決策制。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等級制尤其是複雜的等級制,是個奢侈品,沒有大量的剩餘財富,是不可能維持的。遊牧漁獵民族,生產力低下,人們生活在飢寒線上,剩餘財富有一些也不多,根本不可能維持複雜的等級制。

所以,“正統的”遊牧漁獵政權,內部都很講平等,有大事都要“共議”,並沒有秦始皇、漢武帝那種一言九鼎的人物。努爾哈赤與其說是皇帝,不如說是個部落聯盟的“話事人”。

03

滿清的八旗制度,眾所周知。八旗的起源就是原來不同的部落。這裡我有一個沒弄清楚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很多遊牧漁獵民族都按照“八”這個數字來組織國家?“八”這個數字對他們有什麼特殊意義麼?在這裡也是向識者請教。

努爾哈赤雖然統一了滿洲各部,自稱為“汗”,建立了後金國,但他強化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的核心是八旗並立、互不統屬、各自為政。努爾哈赤沒認識到八旗制度和統一國家制度之間的根本衝突和矛盾。1622年,努爾哈赤還專門頒佈命令,規定了八和碩貝勒(也就是八旗旗主)“共治國政”的制度。八貝勒和大汗並肩齊坐,權力不相上下,後金打仗得來的財富,也要八家平分。

如果這個制度堅持下去,後金國一定會變成八個分裂的小國,然後就會像歷史上無數遊牧漁獵建立的政權一樣,其興也忽其亡也速。

為什麼這麼肯定呢?難道八貝勒就不能和衷共濟齊心協力麼?

肯定不能。投票這種“原始”的決策制度,順利執行的必要條件是事務很簡單,或者牽涉的利益不大,比如上面舉的那個例子,幾個朋友去郊遊,決定去哪裡玩。這就是一件無所謂的小事。既然如此,大家高興最重要,投票決定好了。如果這幾個朋友是合夥開公司,那就不會簡單投票數人頭了,而是會按照投資額多少分配決策權。

也就是說,如果事務很大很複雜,或者牽涉的利益很大,數人頭投票這種“原始”的辦法就不好使了。面對巨大的利益,人們就會想很多,而不是簡單直接地表達主觀想法。一定會用各種辦法控制、操縱其他人的想法,以爭取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對於滿清來說,也是如此。當他們在關外處於漁獵部落生活狀態時,利益很簡單,總額也不大,平分財富人人有份,最合理,這樣才能保證大家都活下來,從而讓部落興旺。後來有了後金國,尤其是多次入關劫掠,可供瓜分的財富可就多多了。這時,怎麼分、誰來分,就不那麼簡單了。

隨著後來後金政權佔據的地盤越來越大,財富越來越多,權力也就越來越重要。大家的心思肯定都會變化,都想佔據高位多吃多佔。到那時,如果還是八貝勒“共議國政”,那實際上就是放縱大家你死我活地鬥爭到底。

可見,努爾哈赤在1622年頒佈的這個命令,實際上是給他的繼承人挖了一個大坑。他的繼承人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按努爾哈赤的規定辦,那也就不會有什麼大清朝了,八貝勒很快就會打得不亦樂乎你死我活,一度統一的滿洲人很快就會重歸分裂;第二種辦法就是廢除八貝勒共治這種辦法,也就是廢除投票制,模仿中原王朝,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的皇帝制度。

這個關鍵性的、至關重要的歷史任務,就是皇太極完成的。

04

皇太極剛繼位時,基本上就是個虛君。各位貝勒旗主對努爾哈赤這個強人還有些尊重,對皇太極這個年輕人,根本不放在眼裡。“凡處事,亦與汗並坐”。大貝勒阿敏甚至公開說:“誰畏誰?誰奈何誰?”有一次皇太極批評阿敏,他居然“舉佩刀”,有行兇殺人之意。

後金國這種內部矛盾,連朝鮮使臣都看出來了。一位朝鮮使臣寫道:八王互相猜疑,豈得久安乎?

為此,皇太極採取了一系列辦法,削奪八貝勒的權力,並且逐漸建立各種等級制度,也就是所謂“嚴上下尊卑之別”。這些才是滿洲人“漢化”的核心內容。經過皇太極十多年的努力,權力集中、等級明確的中原制度終於在後金國確立起來。標誌性的表現就是皇位父死子繼的制度,已經深入人心不可動搖。

皇太極去世以後,雖然後金國還有共議繼位者的程式,但父死子繼的觀念已經被滿洲人廣泛接受。多爾袞之所以沒有大力爭奪皇位,主要原因也在於他看到了這種大勢所趨,也就只好接受幼子福臨——也就是順治繼承了皇位。

還有一點也往往被人忽略。那就是在滿清初期,包括在後金國時期,八旗制度是國家的根本制度,包括了政治、軍事、經濟等方方面面。後來經過皇太極的一番變革,八旗制度從一種軍政組織變成了兵部管理下的軍事編制。這實際上也是一種重大的“漢化”,雖然還有八旗的名義,但其中的部落性質已經完全消失,而代之以中原式的先進國家制度。

也就是說,和絕大多數遊牧漁獵民族不同,滿洲人在建立了政權以後,扭轉了其長期沿襲的“共議”傳統,改成了中原式的等級國家制度。這是從原始到文明的重大進步。跨過這一步,才能建立起和中原同一級別的國家政權,才有可能真正挑戰中原王朝,建立起自己的強大統一王朝。

如果跨不過這一步,就只能“胡虜無百年之運”,在來到中原花花世界以後,在巨大利益的刺激下,“共議國政”迅速變成群毆撕咬,然後在互相毀滅中退回草原森林,或者就此消失在歷史深處。

堅決地放棄自己遊牧漁獵的“投票”“共議”傳統,轉而使用中原先進文明的皇權制度,這是滿清成功入住中原的第一個秘笈。

下一篇說第二個。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李子暘”

作者其他熱文:

塑造當代中國的三大精神力量

中華文明一個不為人知的強項

認識中國歷史的兩大誤區

認識中國歷史的兩大誤區2

認識中國歷史的兩大誤區3

認識中國歷史的兩大誤區(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