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叛逆”,正確的做法是與小孩重建親密關係,而不是對著幹

小孩“叛逆”,正確的做法是與小孩重建親密關係,而不是對著幹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很多家長會發現:小孩不再像小時候那麼聽話了;小孩與自己基本已經沒什麼話說了,但與小夥伴卻聊得熱火朝天;小孩要麼對自己的話聽而不聞,要麼直接頂了回來;自己與小孩的關係越來越疏遠,越來越緊張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叛逆期吧,有些孩子很早就開始叛逆,有些小孩則要上了初中之後才叛逆,也有一些小孩沒有明顯的叛逆表現。

01 小孩叛逆的真相:親子關係疏遠了,小孩不再信任我們

小孩為什麼會叛逆?一般的解釋是:青春期小孩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年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百度百科)

小孩“叛逆”,正確的做法是與小孩重建親密關係,而不是對著幹

但實際上這並不是小孩叛逆最重要的原因。

先來看看我們身邊的那些家庭,你可能會發現:那些家人不和睦、親子關係疏遠、緊張的家庭,他們的小孩一般都比較叛逆,或者沉默;而那些親子關係很親密、家人相處和睦的家庭,他們的小孩幾乎都一直比較聽話,開朗,感覺不到強烈的叛逆。

人們普遍認為每一個小孩都有叛逆期,實際上這是一個不準確說法。或者說這是我們家長願意相信的一個說法:既然小孩都有叛逆期,那麼自己小孩再叛逆也屬正常,這樣就與自己的教育沒有什麼關係了。換一句話說,叛逆期成為了我們家長教育小孩失敗的一個公認的替罪羊。

實際上小孩叛逆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小孩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與家長的關係越來越疏遠,甚至產生了隔閡。

雖然父母與小孩的關係是天然的血緣關係,但如果不注意維護的話,由於種種不同的原因,父母與小孩也同樣會慢慢疏遠,甚至產生隔閡與對抗。

其實小孩叛逆的道理很簡單。

試問:你是會聽從一個與你關係親密的人的教導,還是會聽從一個與你關係疏遠的人的教導?答案肯定是前者。如果我們家長與小孩的關係疏遠了,那麼小孩就不願意聽從我們的教導,我們就會感覺小孩叛逆。

小孩“叛逆”,正確的做法是與小孩重建親密關係,而不是對著幹

02 大多數家長應對小孩叛逆的方向剛好搞反了

本來當我們發現小孩開始叛逆的時候,首先應該反思親子關係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然後儘快想辦法改善親子關係,使親子關係回到以前的親密程度。

然而大多數家長面對小孩的叛逆卻都是表現出強勢的態度:要麼指責小孩越大越不聽話;要麼常常以命令的語氣跟小孩說話,不容小孩反駁;要麼暴跳如雷,與小孩對抗,甚至打罵小孩……反正就是小孩越叛逆,家長就越強勢。

然而結果怎麼樣呢,往往都是家長與小孩的關係越來越緊張;小孩要麼越來越叛逆,要麼就越來越沉默或者乾脆出走。

這種應該方法的結果大概就是這樣:

小孩“叛逆”,正確的做法是與小孩重建親密關係,而不是對著幹

03 應對小孩叛逆的原則:先親近,再教導

要想解決小孩的叛逆問題,我們家長就應該時刻記得:先親近,再教導;先改善親子關係,再糾正小孩的錯誤行為。

我們家長在面對小孩叛逆的時候,首先應該做的事情是改善與小孩的關係,而不是急著去糾正小孩的錯誤行為。只有當我們與小孩的關係重新迴歸親密之後,教導才會起作用,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當我們與小孩的關係緊張時,千萬不要去嘗試糾正他們身上的錯誤行為,那樣只會讓我們的親子關係越來越糟糕,小孩越來越叛逆。因為這個時候他們已經與我們對抗了,不再相信我們,所以再怎麼教導都是無效的。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的是改善與小孩的關係,只有與小孩的關係親密了,他們才會樂於聽從我們的教導。

小孩“叛逆”,正確的做法是與小孩重建親密關係,而不是對著幹

04重建親密親子關係,靠的是行動而不是講道理

家長在重建親密親子關係的時候千萬不要跟小孩講大道理,真的沒有用,可能還會讓小孩更加反感。我們應該行動起來,在行動中慢慢與小孩拉近距離。最好是開展一些家庭活動,在活動中更容易走近小孩的內心世界,重建親密的親子關係。

家庭旅行。

來一次小孩喜歡的旅行,比如海邊撿貝殼、跟漁夫出海打漁。或者到大城市看看科技館,逛逛動物園,玩玩水上樂園等。

到遊樂場與小孩一起玩。

現在很多主題公園、特色小鎮,非常多小孩玩喜歡的專案,與小孩一起盡情地玩,也許能更好地走近小孩。

野炊,露營。

這是十幾歲的小朋友特別感興趣的專案,好玩又刺激,過程中家長與小孩的互動又很多,容易親近小孩。

一起玩小孩喜歡的遊戲。

網路遊戲是大多數小孩子都喜歡的,我們也可以跟他們一起玩,這樣就有更多的共同話題,便於交流。

小孩“叛逆”,正確的做法是與小孩重建親密關係,而不是對著幹

一起運動,散步。

運動、散步的時候人最容易敞開心扉。經常與小孩一起運動可以促進感情交流。

讀同一本書,交流心得。

有些小孩不大說話,但有可能小孩看書,我們可以與小孩同看一本書,時常交流一下讀書心得,也更容易拉近距離。

05 成功重建親子關係的關鍵:真愛

我在現實生活中發現:有些家長把小孩當做炫耀的資本,小孩取得好成績、表現好就特別高興,見到誰都要炫耀一番;有些家長把小孩當做一種負擔,把教導小孩、輔導作業、教育投入等當做負擔,感覺小孩拖了自己的後腿;也有家長把養育小孩作為一種利益交換,比如養兒是為了防老,希望小孩長大後回報自己;還有家長因為小孩成績和表現不好感覺沒面子,認為小孩給自己丟臉;還有家長把自己沒完成的理想強行施加到小孩身上,指望小孩為他們實現理想;還有家長把小孩當做自己的私有物品,想罵就罵,想打就打;還有家長對小孩不管不問,讓他們自生自滅……

以上這些家庭的親子關係肯定會越來越疏遠,一般叛逆小孩和問題小孩就出自這樣的家庭。因為雖然孩子可能還小,但他們一定能夠感覺出來,父母撫養自己的目的並不單純。一旦小孩發現了這一點,他們就會受到傷害。就像我們與人交往一樣,一旦發現對方的目的不純,肯定會很傷心。更何況是子女呢?

如果我們對小孩不是真愛,那麼任何努力都不會有效果。因為任何方法和措施都必須建立在純粹的親子關係之上,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孩“叛逆”,正確的做法是與小孩重建親密關係,而不是對著幹

我們家長要想真正教育好叛逆的小孩,就必須改變那些功利的育兒想法,付出真愛,改善親子關係,讓我們與小孩重新親密起來。到那時你就會發現,小孩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教導起來也會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