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問題就哇哇大哭?3步教他自己解決問題

很多2、3歲的孩子遇到事情,第一反應就是哭,有時候只是芝麻大點的小事,比如:

想吃一包零食,結果怎麼都撕不開,哭成一個淚人兒;要自己脫衣服,沒想到衣服卡住了怎麼都脫不下來,“哇”一下就哭了; 搭積木的時候,積木倒了,搭不高,又哭。

其實,2-3歲的寶寶已經知道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夠,所以遇到事情會經常哭。

問題解決能力,是想辦法解決問題、達成目標的能力,這是孩子未來在社會中生存必備的一項綜合能力。

對孩子來說,問題解決能力非常重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需要積極動腦思考,這能鍛鍊他的思維能力。除此之外,孩子還能透過自己解決問題提高自信,他會慢慢有這樣一種信念:我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大人來幫忙。這樣,孩子將來無論在學習還是工作上,都能自信、從容、獨立地應對各種困難與挑戰了。

所以,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做的是耐心引導他去解決問題。

具體該怎麼做呢?

01穩定情緒

孩子遇到問題就哇哇大哭?3步教他自己解決問題

孩子遇到問題哭鬧的時候,要先認同他的情緒。比如孩子因為搭的積木倒了而大發脾氣,可以和他說:“我看到你搭的積木倒了,你很生氣,如果需要幫助就告訴媽媽。”

如果孩子還是不能穩定情緒,可以透過一些安靜放鬆的活動釋放他的情緒,讓他冷靜下來。比如邀請孩子盡情揉捏橡皮泥、一起做個深呼吸等,讓他逐漸停止哭泣、恢復理智。

02明確問題

孩子遇到問題就哇哇大哭?3步教他自己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前要做的另一件事,就是知道問題出在哪。只有找到問題根源,才能對症解決。所以,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要問他“你碰到了什麼麻煩”,幫他明確問題。

比如,正在玩積木的孩子突然哭了:“積木不好玩,我不要玩。”這並不是一個清晰的問題,你可以引導孩子說,什麼時候、什麼情景下覺得積木不好玩,是不是玩厭了,還是一個人玩孤單,又或者是積木總是倒很生氣等。

等你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再幫孩子重新明確問題,比如“今天搭積木總是倒,好幾次都這樣,所以積木不好玩”。

03解決問題

孩子遇到問題就哇哇大哭?3步教他自己解決問題

等孩子情緒穩定,知道自己遇到的是什麼問題後,就該和他聊聊如何解決了。儘量不要直接告訴他解決方法,他不一定能理解,最好的方式是啟發孩子自己思考。

多問孩子“怎麼辦?”

鼓勵孩子解決問題時,建議你把“怎麼辦”當口頭禪,而不是“我幫你”。這個口頭禪的好處,是引導孩子思考、尋找解決方法。

舉個例子,可樂有一次在玩球,一下子踢到了床底下。她看著我說:“床底下去了。”我問她:“該怎麼辦?”她想了一會,趴在地上試圖用手夠出來,結果完全夠不到。

我接著問:“夠不到怎麼辦呢?”“媽媽”她讓我幫她,我試了試,也夠不著。

我鼓勵她說:“還有什麼辦法?”她停頓了一會兒,去拼自己的管道積木,拼了根長杆子,還真把球夠出來了,我忍不住真心地誇讚她。

這樣一來,孩子以後每次遇到問題,會嘗試自己想辦法,。不管孩子的解決方案是什麼,都要儘量肯定和支援他的想法,就算失敗了,他也可以從錯誤中成長,積累經驗。

用提示性語言引導

如果孩子經過嘗試後,確實無法靠自己解決問題,你可以給他些幫助,比如以同伴的身份加入,慢慢引導他。

還是前面那個例子,孩子搭的積木總是倒,你可以主動問:“我能和你一起當建築師嗎?”玩的時候可以互相討論,帶動孩子一起思考,比如“我想把大的積木放下面試試看,你覺得怎麼樣?”“你覺得積木靠在牆上怎麼樣?”“你搭的房子跟我們住得好像不太一樣?”

生活中,這類提示性語言還有很多,比如:

“你想用……做什麼呢?”——瞭解孩子的想法

“它看起來像什麼?”——引導孩子聯想別的事物

“你覺得我……做可以嗎?”——引導孩子使用你的方法

“我看到你……做得很好,是怎麼做到的?”——分享方法和經驗

“你認為……和你做的有什麼不同?”——透過比較啟發孩子

運用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簡單來說,就是“如果要解決 A,先要解決 B;如果要解決 B,先要解決 C……”這種思維能把一個遙遠的、困難的問題,轉化成一個可以解決的、簡單的問題,讓人能輕鬆跨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生活中很多小事情,都可以用來鍛鍊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多用上面的方法引導孩子發現、直面和解決問題吧,久而久之,相信他會慢慢從一個遇到問題就哇哇大哭的人,變成一個學會思考解決方法的人。

大家還有什麼好的辦法激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說說你的觀點,快來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