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積累”

我們在做數學題或者生活中存錢的時候,都或多或少地牽扯到複利:

S=P(1+i)的n次方

i代表利息,p代表本金,n代表時長,s為本利和。舉例來說,如果本金為10萬元,年利息為10%,那麼30年後,本利和大約為174。5萬元——超過本金的17倍。可是,這個計算結果其實並沒有給多少人留下深刻而實際的印象。原因就在於時間太長了,而在這30年裡的前十年尤其前3年,它的增長實在是太慢了。本金10W,第一年只能收穫1W,而10W和11W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區別,這麼一算3年也就3W塊錢,但是如果把10W拿去消費確可以獲得非常大的滿足感,最終複利,就成了學校裡學過,考卷上打過,與自己沒有任何實際瓜葛的概念。

複利的力量和神奇在於,儘管本利的增長在最初時間裡相當緩慢,甚至讓人感覺聊勝於無,可一旦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也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就能產生令人驚吒的結果。

相信積累的力量,本質上就是相信複利的力量。不要以為“一年365天,每天進步一點點”,最終收穫的就是365點,而真正的進步最終可能是P(1+i)的365次方,其值取決於每天進步的量(i)和進步時的實力(p),實現的是指數級的增長!

常言道“習慣決定命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有些好習慣,養成得越早,一生的收益就越大。同理,壞習慣也是收復利的“高利貸”,這也是為什麼在我的班上我會非常強調習慣的原因,上課注意坐姿,下課及時訂正錯題等等。有些知識可能是暫時性的,而習慣是受益終生的!

舉一個很重要的例子:“怕麻煩”就是一種害死人的壞習慣。學習效果差,就是因為“怕麻煩”而造成了疏漏。一個長一點的單詞怕麻煩不想背,但是以後還是會碰到很長很長的單詞照樣會背,一道難的數學題不想動腦筋,但是以後照樣會碰到更難的數學題,而最終的結果不是一兩道題目不做,而是對於困難,麻煩的恐懼!這種恐懼一旦形成,將非常難克服,很簡單,這麼多年壞習慣的“複利”,又怎麼可能是一時半會能夠彌補的?而很多時候,這種怕麻煩都是父母傳給孩子的,殊不知自己在怕麻煩的同時,自己的孩子惰性也越來越強,而一直在努力的學生享受著“正複利”,之間的差距也是越來越大!就像我帶的思維拓展課,一開始的收穫可能只是幾千1W,而隨著時間的增長,收穫的確是思維邏輯上的飛躍,是174W,而這些會在未來的學習中慢慢體現出來!所以,要相信積累的力量!

糜不有初,鮮克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