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讀不懂?可能是方法錯了,當成字典讀就好了

易經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源頭,在古代位列四書五經之首。但是我們真正翻開它,認真去讀時,卻發現想要讀懂易經,似乎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翻翻資料,或者聽聽大師們的講座,基本都是在說易經如何指導我們的生活,易經中蘊含的智慧多麼了不起。這讓人聽上去更是懵懵懂懂,似乎說了什麼,又似乎什麼也沒說。讓人不由的感慨,還是自己的智慧不夠,無法領悟易經中的奧秘啊。

實際上呢,我們大多數人都把易經理的定位理解錯了。易經當然是哲學思想,我並不否認,但是易經本身,實際相當於一本新華字典。

易經讀不懂?可能是方法錯了,當成字典讀就好了

羅盤

易經的理,數,象

為什麼這麼說呢?古人在創造易經的過程中,首先總結了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它獨特的特徵,而我們能夠觀察到的這些特徵,就叫做象。伏羲認為宇宙誕生之初,所有的基本現象,只有八種情況,用符號來代替,這就是先天八卦。

而隨著世間的發展演化,到了周文王的時代,社會的結構形態也更為複雜。文王經過研究思考後,將這八種變化,經過疊加,形成了後天的八八六十四卦,這就讓卦象能夠揭示更為複雜的現象。

在宇宙間,我們身邊所有的變化不會超出這六十四種最原始的現象。而每一卦形成的道理,我們就叫他易理,卦與卦之間的變化,我們就叫他數。易經中理,象,數彼此間獨立又統一。

孔子作十翼

而孔子在經過深入的研究後,為了能夠讓後人更加明白每一種現象的意義和道理,特地又做了註解,也就是後來的十翼。這裡還有一個成語,我們小時候都學過,叫“韋編三絕”。說的就是孔子在讀易經時,愛不釋手,編書的牛皮線紙都斷了三回。

後世也有很多人註解易經,比較有名的比如說京房,明代的朱熹等,現代也有很多學者註釋易經。還有很多學者說這個註釋的有問題,那個註釋錯了。其實易學本來就博大精深,有的人從中學到做人的道理,有的人學到為官的智慧,理解的角度不一樣,你不能說誰一定是錯了。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易經讀不懂?可能是方法錯了,當成字典讀就好了

萬年曆

易經的應用

那麼為什麼說易經像是一本詞典呢?因為玄門像大六壬,梅花易數,淵海子平,滴天髓,麻衣神相等等這些學問,都是運用陰陽五行的道理來測出某一個卦相,找到這個卦相後,翻開易經查一查,這個卦相是第幾卦,再看看註釋,應當怎麼去解釋。

你看這像不像我們讀一本書時,遇到了不認識的詞,先翻翻字典,看看這個詞讀什麼,然後再看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其實易經既是如此。

比如說創立了梅花易數的邵康節,曾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典故。話說有一年冬天下午,邵先生來到院中賞梅,忽然看到兩隻麻雀在梅花樹上嘰嘰喳喳打起來,糾纏著墜落到地上……當時這樣一個景象讓邵先生心動起了一卦。就得到幾個卦象,周易中第49卦澤火革,和第31卦澤山鹹。透過解讀這兩個卦相,邵康節就斷言,第二天晚上,會有一個少女來採摘梅花,收到園丁的驚嚇,失足摔傷大腿。到了第二天晚上,真的如邵康節所言,分毫不差。

易經讀不懂?可能是方法錯了,當成字典讀就好了

八卦圖

所以我們看,周易的運用,是不是很像一本字典?當然如何獲得卦相,這又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了,歡迎大家關注我,我會在其他的專欄中專門講述如梅花易數,淵海子平這樣的周易應用的方法。

但是由於本生易經中卦象的變化就蘊含這宇宙的真理,所以即使你不學什麼梅花易數,淵海子平,也仍然能夠從中領悟到很多道理,至於具體是什麼道理,求仁者得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必要去爭論。自己有成長就好了。

所以我們今後讀易經,要抱著讀康熙字典的心態去讀,不要著急馬上就能解卦。而是要循序漸進的,瞭解周易中最基礎的易理是什麼,再去學習象和數。這樣才能學有所得。

點選關注,瞭解更多的易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