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機會的公平:高斯分佈,自然選擇與“雙減”

能不能上一個好學校,取決於兩方面的因素,一是自己是否努力、是否積極進取等一系列的優秀品質;二是看智力因素、教育環境、教育資源等情況。前者取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後者則是個人無法掌控的客觀條件;前者屬於教育學、心理學探討的方面,後者可以從科技、社會發展層面探討。

今天我們就聊聊後面這種情況。

智力

智力這個東西是天生的,爸媽給的,男孩的智力則主要是媽給的(待會兒會簡單說下這個問題)。決定智力的關鍵要看出生前。

2017年發表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稱,在分析了數萬個基因組後,科學家們將52個基因與人類的智力聯絡在一起,還有研究表明多數和智力有關的基因集中在和性別相關的X染色體上。

中學生物可告訴我們,決定性別的染色體是X染色體和Y染色體,X和X結合是女孩,X和Y結合則是男孩。由於女孩的XX染色體一個來自母親,一個來自父親;而男孩的XY染色體,其中X染色體來自母親,Y染色體來自父親。所以,女孩的智力受到父母的共同影響,而男孩的智力則主要受到母親的影響。

教育機會的公平:高斯分佈,自然選擇與“雙減”

自然選擇

構成染色體的雙螺旋結構中,ATCG四種類型鹼基構成鹼基對,無數的鹼基對以不同順序排列,表達出無數的遺傳資訊,這種遺傳資訊透過精子和卵子的結合傳遞給下一代。然而在精子和卵子的行程過程、結合過程以及受精卵的發育過程中,攜帶遺傳資訊的鹼基對中,任何一個鹼基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發生任何形式的改變,變異就出現了。所以在備孕期和孕期注意環境安全,飲食安全、生活方式安全,不僅是女人的事,更是男人的事。

當然這些變異有可能使人更強大,也可能使人發生疾病或其他缺陷。只有那些適應環境的變異,其後代才有更大的機率在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這就是所謂的“自然選擇,適者生存”。影響智力的基因,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變異是向好的方向發生還是向著壞的方向發展?都有可能,於是在人類社會中總會存在智力超高的人和智商低下的人。

統計學與高斯分佈

在人群中,天才和弱智似乎都很罕見,變異的發生是一種隨機事件,研究隨機事件,統計學是最有力的工具,當研究物件數量龐大時,尤其如此。高斯分佈就是一個強有力的統計分析工具。下圖是高斯函式的基本形式

教育機會的公平:高斯分佈,自然選擇與“雙減”

相信大多數人看到數學公式就頭大,所以它的推導和延伸我們就不展開了。我們再來看看它的函式圖形

教育機會的公平:高斯分佈,自然選擇與“雙減”

對此我們也不具體分析,我們就只來說一下它表達的含義,中間高兩端矮,如果橫座標表示智商,縱座標表示人數,這個圖就反應了一個現實:智商特別低和智商特別高的人都比較少,絕大多數人都處於中間,也就是普通智商。

如果把圖形的橫座標換成財富數量,縱座標不變,它反映出特別富有和特別貧窮的的人都很少,多數人集中在中間區域,仍然代表人數。倘若社會財富狀況符合這種形狀,這將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

把這兩種情況結合起來,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在教育資源足夠並且所有人都重視教育的情況下,人們受教育的程度應當也成一種高斯分佈,即受教育程度極低和極高的人都很少,絕大多數人受教育程度處於中間狀態。

然而事實是,社會財富狀況尚未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優質教育資源也是稀缺資源,這就導致了一些有違教育機會公平的現象。

雙減政策和教育機會公平

前面說了社會財富狀況尚不理想,教育資源稀缺,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又極度重視教育,於是催生了教培產業,從底端到高階,價格超乎想象,他們販賣焦慮,只為掏空家長的錢包;與此同時,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可以透過遊學、私教、私立學校、國際學校獲得更多的資源和見識。

教育機會的公平:高斯分佈,自然選擇與“雙減”

這裡再說一下私立學校的問題,私立學校用超高的薪水從公立學校挖人,透過掐尖,學費補貼、獎學金等形式吸收優質生源,在這種情況下獲取好的升學率。好的升學率進一步吸引優質生源,透過高薪虹吸優質教育資源,再透過極高的學費收回投入。透過這種惡性競爭,如同吸星大法一般吸收公立學校的教育資源,高價服務於高收入人群。

所以,教培產業和資本化的畸形發展的私立學校是破壞教育機會公平的重要因素。國家這次出臺雙減政策,正是釜底抽薪之策:

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資金由銀行監管。

被監管的不僅僅是線下教育,還有線上教育。

所有的資本必須與教育脫鉤,上市的要退市,融資的要退股。

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

……

如此一來,不能說所有的,但至少從統計上來講,大多數學生不必陷入內卷,而獲得了更為公平的受教育機會。

此外,國家還出臺了《關於規範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限制和規範了公辦學校舉辦私立學校的行為,公參民學校將轉為公辦學校。這就堵住了私立學校虹吸公立學校優質教育資源的漏洞。

可以說這兩個政策的出臺,有力保證了大環境下的教育機會的公平。

教育機會公平之外

在文章開始提到了智力因素、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三個方面,國家透過雙減等一系列政策來實現教育機會公平和教育資源合理配置。在教育機會公平之外,我們甚至還希望改變在智力這一項上也做一些努力,國家提倡優生優育,產前補貼一系列篩查,提高出人人口質量,推進生態建設也在一定程度上穩定環境減少變異,降低不可控因素導致的危險性。

在8月17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提出了“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透過最佳化分配製度,實現共同富裕,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獲得更為豐富的物質文化生活,反過來進一步促進共同富裕。

對於個人

其實無論是教育公平還是共同富裕,都並非指所有人都能夠得到均等的教育結果和均等的物質條件,而是獲得教育和財富的機會是均等的,在均等的機會前,能否獲得他,就要看個人的拼搏與努力了。只有努力奮鬥的人才能獲得好的結果,躺平的人永遠只能“被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