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相信科學了,那哲學還有什麼用?

對於哲學,很多人有幾個疑問甚至是質疑。在科學如此發達的年代,哲學還有什麼價值?學哲學除了裝B,還有別的用嗎?

歷史上很多哲學家的思想已經被證明是錯的,是不科學的,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厚厚的哲學史書?

哲學在很多人眼中已經變成了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也有一些實幹主義者認為,哲學就是心靈雞湯,除了空談,沒什麼別的用。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哲學真的這麼不堪了嗎?很顯然,我寫這篇文章就是想以一個“江湖哲學家”的身份給哲學正正名。

在所謂的“矇昧時代”(你可以理解為歐洲的中世紀),哲學是從屬於神學的。而從牛頓之後,科學才逐漸從哲學中獨立出來。

神學是什麼呢?宗教的基礎就是神學,而幾乎所有的宗教都熱衷於研究世界的起源和世界的末日。但在那個古老的年代,世界是如何誕生的根本無法透過實驗論證,世界末日就更別提了。那怎麼辦呢?那就瞎琢磨唄,於是神學誕生了。而哲學則試圖用理性的方式來論證神學猜想是正確的,結果可想而知。

比如,笛卡爾認為我思故我在,世界是想象出來的,上帝是真實存在的。再比如,康德認為世界的本源是人們無法認知的“物自體”。而中國的老子則認為世界是透過金木水火土五行構成的。

事實證明,他們都是錯的。關於世界的本源是什麼?有沒有世間唯一恆定不變的公理?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這些問題根本就沒有答案,或者說誰也不敢保證任何一種假說是絕對正確的。這些問題就是所謂的“形而上學”問題,這是一條探尋終極真理的不歸路。

既然沒有答案,還去研究它幹什麼呢?可惜過去的哲學家,熱衷於形而上學的研究。因為沒有答案,不同派別的哲學家,用自己空想出來的理論,相互吵成了一鍋粥。

他們希望找到如歐幾里得幾何般亙古不變的五條公理(例如,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平行線),然後如幾何證明般嚴謹的推匯出世間萬物。然而,隨著非歐幾何的發現,人們才發覺,原來連幾何公里都可以被推翻(過直線外一點可以有好幾條平行線,也可以一條都沒有)。隨著相對論的發現,人們才發覺,相信了幾百年的牛頓定理,原來是錯的。

這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麼亙古不變的東西,形而上學所追尋的絕對真理同樣也是不存在的。但我們大多吃瓜群眾能叫得上來名字的那些著名哲學家哲學家,他們大多執著於形而上學的問題,比如柏拉圖、笛卡爾、斯賓諾莎、康德、叔本華、黑格爾、尼采、羅素……他們,他們全都錯了。

牛頓力學、達爾文進化論、弗洛伊德心理學、非歐幾何,這些科學的興起讓人們看到了理性的力量,存在於思考中的那點感性意識,遠遠比不上活生生的現實讓人信服。曾經佔據哲學半壁江山的形而上學崩塌了,幾百年的哲學研究,浩如煙海的大部頭書籍著作,好像全都成了廢紙。

哲學真的死了嗎?那為什麼哲學系依然在大學裡存在呢?這麼多哲學史書,難道是在赤裸裸地宣揚偽科學嗎?

在城主看來,形而上學崩塌後的現代哲學,其存在價值已經不再是所謂的“追尋世間真理和生命的永恆意義”。學習哲學史,也不是為了學習先哲們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那些觀點和思想。

如同學習歷史可以以古通今,學習哲學的實際意義,在於瞭解人類認識世界的變化過程。用現代的頭腦去思考,他們當時為什麼會這樣想?他們這樣想的時代背景是什麼?他們想要達到什麼目的?他們為什麼是錯的?

學習哲學的方式就是不斷的質疑和追問,哲學史就是在哲學家們不斷的相互爭論、彼此推翻中變遷的。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成熟。可以說,哲學史就是人類思考的歷史,歷史都是先有0才有1,沒有思考的歷史,也就不會有科學的誕生。

在思考中,人類認識世界的理念與方法不斷成熟。從宗教的地心說,到科學的日心說,從宗教的神創論,到科學的進化論。當你站在現代社會的高地回望歷史的前塵,你會發現人類的思想歷程如任性的孩童成長為有志的青年。如同我們每次發覺自己曾經幼稚的過往,就會加速自己未來的成熟。

成熟意味著什麼?每個人在自己幼稚的階段,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隨著思想的成熟,理解了各種是是非非;從初生牛犢不怕虎,變得知天命,順天命;從我命由我不由天,懂得敬畏規律順應自然。從而,人才能脫離苦海,不再焦慮,本能努力,自律自由。

驅動一個人做出這些改變的是什麼?就是人們常說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不成熟,人就不成熟,就會幼稚與焦慮。三觀有問題,人品就會有問題,就會犯道德的錯誤。假如把哲學你做一個工廠,那麼三觀就是這個工廠的產品,產品質量則是人的成熟度的標誌。

你可以採用哲學的標準化產品,例如你相信“人的命,天註定”,則你相信宿命論。如果你相信“人活著,開心就好”,則你相信存在主義。但如果你希望親自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去追尋心中屬於自己的真正的自由,那麼你就應該去學習哲學,親自思考,去生產自己的“哲學產品”。

尊重科學,崇尚理性,本身並沒有錯,但不應因此輕視思想的力量。同一個世界在不同人的眼中也會美醜不一,同一件事在樂觀與悲觀者眼中,也會預見到不一樣的結果。如果“人的成就=思維方式×努力×能力”的話,那麼哲學就是思維方式,思維方式為負數,能力越強,越是努力就越是錯誤。

瞭解人類思考方式的變遷,理解人類從幼稚到成熟的變遷,從而塑造自己的思維方式,形成自己的三觀,加速自己的成熟。這就是普通人學習哲學的意義所在,也是哲學存在的意義。

叔本華曾說,任何人在讀康德之前,都是一個孩子。這句話放到現在可以重新改寫為,任何人在學哲學之前,都是一個孩子。但也許,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個成績優秀的孩子,一個三好生,但歸根到底,還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