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經驗|想要面試一次就上岸,這些錯誤一個都不能犯

答題時間不是越長越好

很多小夥伴會糾結自己的答題時間過短,認為時間越長,才說明實力越強,殊不知,答題時間的長短是相對於答題內容來判定的。如果一個考生儲備豐富、知識面夠寬,在答題時可以做到不重複、不囉嗦,無明顯停頓又條理清楚,緊緊圍繞主題侃侃而談、滔滔不絕,那麼即便一道題答了四五分鐘,考官也願意聽、而且也聽得進去,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就可以了;但如果考生缺少知識和語言的儲備,說話很不流暢、又沒有條理,想到哪說到哪,那麼即使只說了不到兩分鐘也是會讓人感覺時間很長。

小編建議,答題時間不是越長越好,而是要根據考生自己的儲備情況儘量做到不說廢話、不明顯停頓,邏輯清晰地對主題進行闡述,以保質為目的去保量,而非單純為了拉長答題時間、營造一個內容充實的假象。

答題觀點不是越全越好

在備考過程當中,小夥伴們會有這樣一個發現,有些題在觀點和解決措施上與小夥伴兒們想的不一樣,又似乎都有各自的道理。例如這道題:“大學生貸款買蘋果手機,為了還錢工地搬磚,你怎麼看”有人說大學生盲目攀比、不顧學業,應該正確引導、及時遏止;也有人說大學生自食其力、靠勤奮勞動為自己的消費買單,不啃老、不偷搶,值得肯定。聽起來兩種觀點都有道理,到底哪種對呢?

其實這種情況經常會有,因為面試和筆試不同,面試是一種主觀性的考試,並沒有標準答案,只要能夠自圓其說、論理有據就可以了。這時候考生往往會產生另外一個錯誤的想法,就是誰想到的點多誰答題就更全面、考官就更喜歡,卻不知道觀點越多越論述不清楚,觀點不明確、重點也不突出了,兩點論還要有重點論。同理,對於解決問題的措施也不在多寡,而是要看是否有效。所以,我們在備考練習時一定要圍繞“一箇中心”展開論述和採取有效辦法解決問題,事實上以大多數考生的水平來說,能夠根據自身的知識儲備答好題已經很好了,追求那種“巨無霸”式的點全、方法多並不現實、也沒必要,往往適得其反、犯了思維混亂、沒有重點的錯誤。

答題語言不全要高大上

公務員是公眾眼中的精英群體,說話辦事要得體、有涵養,但並不是要大家盡顯辭藻的華麗、理論功底的深厚。大家回答要適度而行,如果是地市及以下的基礎性崗位,則需要考生展示更多的實踐操作能力、學習能力以及發展潛力等等,考官要的是一個踏踏實實做事、既可為領導分憂又能接地氣兒與群眾打成一片、體現政府形象的基層工作人員,而非誇誇其談、只說些“假大空虛”的“閒人”。

因此,答題切忌就事論事、浮於表面,上綱上線、無限拔高,少些方向性和結論性的語言,多闡述具體論據和做法,

小編建議,多在對策的細節處進行設計,這樣就不會流於形式,可以適當運用名言警句及專有詞彙體現知識底蘊、加強論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