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嫌母“貧窮”(教育雜談)

古人云: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窮。但物慾橫流,心靈貧窮,教育功利,不治癒心靈的社會,卻出現許多“子嫌貧窮”“子嫌母醜”的現象。

九月份的開學季,大學門口有名牌的私家車,也有堆滿的編織袋,有華服濃豔的貴婦,也有滿臉滄桑的老農。有母子、父子的一一道別,也有頭也不回的決絕。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年輕人的臉上怎能掛著住“貧窮”二字。虛偽的心理讓這些學子,登入大學的殿堂,卻丟棄對父母的最起碼尊重!

子嫌家貧,成為他們肆意而為,數落父母的理由。

我的對門家有一子,母親一直沒有工作,一家的開銷只有靠工資微薄的父親,家裡日常的飯菜也自然不如別人家的豐盛。他家兒子在上中學時,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千方百計滿足孩子的要求。大學了,孩子開始抱怨大人的無能,無時無刻不與同學比花錢,比吃穿,比玩樂。家裡的積蓄被他花得差不多了,他開始發脾氣,質問自己的父母:你們咋沒有人家有本事,家裡怎麼窮?家裡這麼窮,是孩子的過錯,是大人的無能,還是社會的誘惑?

前些天,我去一個熟人家,他們家正在發生一場家庭戰爭。母親流淚給孩子跪下求饒,孩子將家裡東西打翻一地,大聲吼叫:看你們兩個,有啥本事?家裡這麼窮,我有辦法在別人面前抬頭嗎?

這怎麼合乎邏輯?家裡窮,父母沒有能耐,就是父母的錯?他是一位已經工作的老師,家裡境況並不是他說得如此,就是一般家庭吧,不就是父母沒有文化,靠打工掙錢嗎?一個成年人,不去奮鬥,將貧窮的原因全歸於沒有文化的父母,大學白讀了,老師也白當了。

這是一種畸形的心理。

我遇到的第三個熟人是一個離異的家庭,女孩的父親當初家貧,女孩的姥姥家家境殷實。她的父母結婚後,靠她母親的能幹,家裡做大了生意。但女孩的父親去年出軌了店裡的女服務員。父母離婚,女孩怎麼也不跟她母親,可她的父親把房子給了她的母親,她算寄居在母親那裡,能安心進行考學。她的母親為她的考學費盡心思,今年女孩考上理想的重點高中後,竟在母親家大吵大鬧,與父親和父親的小三欺負自己的母親,我問:“為什麼?”女孩很坦率:“她會啥?又沒錢給我,也沒有啥本事,爸爸給我錢隨便花。”不僅是這位母親聽了之後淚流不止,我也之氣憤、驚歎!還有比親生母親更疼自己的孩子的嗎?但因為沒有再創業的能力和供孩子大把花錢的本事,而被孩子拒之千里之外!

貧窮,是物質的,家境的不富足,吃喝得不豐盛。但很多時候,貧窮確實精神的。子嫌家貧,責母醜,就是精神貧窮、心靈蒼白的最好體現。

這一切來自教育,來自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對孩子所求儘量滿足,沒有底線的寬容和遷就,就讓長大的孩子變得肆意的沒有底線,囂張的沒有原則。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溺愛、遷就,讓孩子成龍成風的功利主義思想,釀成了孩子長大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感恩的極端自私思想。我們家可以貧窮,但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不能忽視的是豐富孩子的思想,匡正孩子的行為,端正孩子的習慣,讓孩子最起碼懂得尊重、感恩和愛!

我們的學校教育,為了追求升學率,掉進刷題的怪圈,迷失教育的方向。將很多孩子培養成了不知道感恩、沒有道德思想的庸者。只重視教忽視育的學校教育,豈也不是貧窮的教育,失敗的教育?當你的學生敲詐著父母,當你的學生走上了彎路,當你的學生因思想的貧窮、心理的扭曲而違法犯罪時或年輕夭折時,你不認為只教不育的功利主義教育,是多麼的有罪?

社會因素,是學生心理扭曲、思想貧窮的一個因素,但作為教育的主陣地家庭和學校,我們應該從溺愛、焦慮、功利主義的教育中解放出來,讓孩子和學生懂得什麼是人生真正的貧窮,什麼是人生真正的無能。

教育,讓孩子多些愛、感恩、責任、擔當,少些抱怨、自私、虛偽和心靈的貧窮!

子嫌母“貧窮”(教育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