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知道奶奶去世了,特別的傷心,父母應該這樣引導孩子

適度宣洩悲傷,利於培養孩子的積極情緒

5歲的溫鑫是奶奶帶大的,跟奶奶的感情最深。當溫鑫發現奶奶不見了後,一次次追問媽媽:“奶奶去哪裡了?”媽媽對他說:“奶奶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很久以後才回來。”

於是溫鑫每天放學後,都站在陽臺上,看著通往小區門口的路,一站就是好久。他悲傷地問媽媽:“是不是奶奶不要我了,不喜歡我了?”媽媽連連否認,並且想盡一切辦法讓溫鑫開心,但是效果都不大。溫鑫依舊思念著奶奶,臉上的笑容漸漸減少,也沉默了許多。

孩子知道奶奶去世了,特別的傷心,父母應該這樣引導孩子

有一天,溫鑫突然對媽媽說:“我知道,奶奶已經死了。”

媽媽大吃一驚,問:“誰告訴你的?”

“你和外婆打電話的時候,我聽見的。”溫鑫說。

媽媽正猶豫該怎樣跟溫鑫解釋“死亡”是怎麼回事時,溫鑫突然說:“媽媽,我也會死的,是不是?”

望著溫鑫那平靜的小臉,媽媽幾乎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孩子知道奶奶去世了,特別的傷心,父母應該這樣引導孩子

“死亡”的確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因此大人總是竭力地想在孩子面前避開這一話題。但是生離死別是人生的必修課,任誰也無法避免。與其給死亡蒙上一層神秘面紗,導致孩子胡思亂想,不如教會孩子直面現實,學會正確調節情緒、面對悲傷,適度地宣洩。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走出陰影,重獲快樂。

首先,家長應該接納並理解孩子的悲傷,不要指責他,也不要試圖迅速轉移他的悲傷。教給他正確的自我調控方法,才是幫助孩子的最好方式。在引導孩子宣洩悲傷時,不同性格的孩子要區別對待:如果是外向型的孩子,可以讓他大哭一場;如果是內向型的孩子,可以在他默默流淚的時候給予安撫和擁抱;如果是脾氣急躁的孩子,可以讓他透過拍打床墊等軟物的方式來發洩情緒。這些都是積極的自我調節手段,只有將內心的負面情緒發洩出去了,才有可能迎來正面情緒的生根發芽。

孩子知道奶奶去世了,特別的傷心,父母應該這樣引導孩子

其次,不宣洩悲傷的孩子要格外注意。如果孩子在令人悲痛的事情面前不哭不鬧,異常安靜,不要誤認為孩子生來堅強,他們只是不知道如何宣洩內心的悲傷。如果悲傷的情緒一直無法得到宣洩,在心頭匯聚成汪洋,就有可能引發海嘯,從而一發而不可收。也有的孩子會用表面的麻木來掩飾內心的傷痛,這類孩子要麼是出自對傷痛的自我防禦,不願接受事實;要麼就是因為父母太過嚴厲,讓他們不敢盡情流淚。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孩子要麼會長久地沉浸在悲傷中不可自拔,要麼會變得冷漠無情。因此,要讓孩子把悲傷的情緒盡情地宣洩出來,只要不妨礙他人、不傷及自己,採取哪一種方式都可以。

最後,作為父母,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適合宣洩悲傷情緒的生活空間,而不是嚴防死守,堵住他們的情緒出口。充分表達悲傷,才能擺脫悲傷,才能真正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教會孩子正確地宣洩悲傷,才能培養孩子的積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