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我錯了”,媽媽仍流淚拒絕,背後的三點原因值得深思

缺陷性需求,是一種強大的驅動力,是必須被滿足的。

從小就沒“對”過的男/女孩,成為家長之後,就會在孩子身上找到“對”的理由。但是,他們並不希望孩子承認“錯誤”,又不接受孩子是“錯”的。

這種矛盾的心理,讓很多孩子不知何去何從。

一個7歲的小女孩,站在家裡最大的鏡子前,翩翩起舞,動作偶爾會停頓一下。但是,她沒有放棄,一直跳到音樂結束。

她的臉上是幸福的微笑,完美謝幕,向四周鞠躬!她心裡非常清楚周圍沒有一個觀眾,心裡卻想象著人山人海的觀眾為她鼓掌。

她特別希望,這人山人海中,有媽媽的身影,因為媽媽從來沒有認真欣賞過她的熱情舞蹈,總把她關在家裡,讓喜歡交朋友的她學習“冷靜”和“矜持”。

孩子說“我錯了”,媽媽仍流淚拒絕,背後的三點原因值得深思

媽媽,我錯了!

正在她還沉浸在舞蹈中,突然有一段掌聲插入進來。

她一轉頭,看見媽媽已經站在門口,趕緊低頭認錯“媽媽,我錯了,我趕緊去寫作業了……”。跟往常媽媽的訓斥不一樣,媽媽說“以後不許你說你錯了,你跳的特別好,過來讓媽媽寶寶”。

小姑娘,有點愣住了,一點眼淚已經從右眼裡滑落。她才注意到,媽媽已經兩隻眼睛紅潤好多。兩個人抱在一起,抱了好久好久。

媽媽在她耳邊說,“都是媽媽不好,是媽媽錯了!以後,媽媽帶你去好好學習跳舞。”小姑娘什麼都沒說,只是抱緊了媽媽。

小姑娘不明白,媽媽為啥有這麼大轉變?

其實,就在上午的時候,媽媽一直還很驕傲,認為她的教育理念非常棒!

孩子說“我錯了”,媽媽仍流淚拒絕,背後的三點原因值得深思

傳說中的木桶定律

這位媽媽聽說了“木桶理論”和“短板效應”,他們認為孩子更多的需要補缺,優點既然已經很明顯了,那麼,就需要早點把缺不上。

這裡我們先普及一下兩個專業詞彙——

1、木桶定律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2、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可稱為短板效應。

起初,這位媽媽找到熊貓,想給她兩個孩子做天賦解讀。透過孩子的“

時間局

”看到,她家的男孩的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強,適合多給一些獨處的空間進行思考和沉澱;她家的姑娘的表現力和舞臺感非常棒,適合多出去展現,多結交朋友。

然後,熊貓就問媽媽,平時是如何“管理”孩子的。這位媽媽很驕傲地說,她認為我的解讀很準確,但是,她現在的教育方式是,男孩不能老呆在家裡,必須出來交朋友,怕他抑鬱社交恐懼;女孩太活潑了不行,要穩定,不能太毛躁。

緊接著,熊貓又問媽媽,她這樣管理孩子累不累,孩子是否開心。這位媽媽依舊很驕傲的說,帶孩子哪有不辛苦的,都是為了孩子好,不能輸在“短板”上。

最後,我問媽媽,孩子的長板夠長嗎?就這麼著急補短板。

媽媽沉默了好半天,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孩子說“我錯了”,媽媽仍流淚拒絕,背後的三點原因值得深思

強調補短的前提,是長板夠長!

我跟這位媽媽解釋了一下,木桶定律更多的是用在企業組織上。

不過,這個企業有一定規模,已經在社會上有足夠的價值存在之後,才能開始考慮“補短”。因為短板會限制發展,面對競爭時,容易受到攻擊。如果只是初創公司,生存下來,是第一位的,根本不是考慮補短,因為到處都是短處。

孩子剛7歲,還沒發展出自己的長板,就要著急補短,怕孩子不會什麼,做不好什麼制約他的發展,是操之過急的。

當然,這些“道理”,家長是聽不進去的,因為她本身就喜歡自己的絕對正確。從孩子的“時間局”,看到這個媽媽就是從小沒有怎麼“正確”過,自然當了媽媽之後,就希望“母儀天下”的絕對正確。

直到,她晚上回家,看見閨女那一幕表演。她才意識到,她的女兒在舞蹈中的專注、投入、穩重,正是她想“培養”的,其實,根本不需要培養。

她才明白我說的話。

孩子說“我錯了”,媽媽仍流淚拒絕,背後的三點原因值得深思

天賦,是需要發現和空間的

我們之所以著急補短,一方面是因為害怕失敗,害怕沒做什麼而失去機會。因為我們的家長總是“錯失”良機,能錯失的機會,其實不是你的機會啦。

另一方面,就是孩子的長板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現和發揮,家長覺得這個長板不夠,或者不清楚培養下去的價值。

當孩子發生反抗時,我們就希望孩子“服從”,潛臺詞是,我幫你抓住機會,不要重走我們的路……這是一片好心,然而,有可能喪失孩子的天賦培養時機。

最後的最後,那位媽媽發來了感謝。熊貓跟她說,要感謝自己,有這樣的發現,又能有這樣的轉念,是個特別棒的媽媽!

文/熊貓

天賦解讀與人生導航顧問

知名情感與溝通教練、高階私人心理顧問、企業高管決策顧問

【關注】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更新 情感/育兒類的文章,也會回答大家關於孩子天賦方面的問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