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提問來促進思維——兼談「非」技術領域的WHAT HOW WHY三部曲

來自某個不可言名之人

希望您訂閱、點贊、轉發、收藏,同時訂閱微信公眾號“第三烏托邦”,謝謝您的支援。

★認知的過程

稍微瞭解“認知心理學”的網友應該知道:我們對某個事物的認識,總是“由淺到深”。雖然同樣是由淺到深,但每個人思考的深度卻千差萬別。不幸的是,大多數人在看待某個東西(事物、問題、現象)的時候,都僅僅停留在淺層次。

為啥會這樣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數人不善於提問。

說到這兒,俺又要第 N 次抨擊**的教育**了。在**的中小學教育中,根本就【沒】教會學生,該如何提問、該如何質疑、該如何反思。為啥會這樣捏?因為**的教育,主要是為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的**(民眾越魚昧,*就越容易**)。

考慮到抨擊教育**不是本文的重點,就此打住。

好,言歸正傳。如何才能掌握提問的竅門捏?如何才能在提問中加深思考捏?俺總結了一個比較簡單的提問三部曲:WHAT、HOW、WHY。透過這個三部曲,你可以一步步地從事物的表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質。

用提問來促進思維——兼談「非」技術領域的WHAT HOW WHY三部曲

★WHAT HOW WHY 的步驟

為啥本文的副標題是“兼談【非】技術領域的 WHAT HOW WHY 三部曲”?因為俺在多年前(2009)已經寫過一篇博文《學習技術的三部曲:WHAT HOW WHY》。在那篇博文裡,主要是介紹三部曲在技術領域(理工科)的應用。考慮到俺部落格的讀者中,有越來越多的人不是 IT 行業。所以,俺今天側重介紹一下,這個三部曲在社會科學(文科)方面的應用。

◇WHAT

當我們開始瞭解某個事物的時候,總是先從 WHAT 型別的問題開始入手。而所謂的【WHAT】也就是“What is it?”

在這個層面,你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某個事物所涉及的:時間、地點、當事人以及該事件的大致經過。要了解這些,其實比較容易——透過跟別人交流,或閱讀各類媒體(網路、電視、報刊),就可以對某個事物有一個初步的、膚淺的、表面的認識。

在 WHAT HOW WHY 這3個層次中,這個層次是最簡單的——因為你只需運用【記憶力】即可解決。對大多數人而言,只要智力沒啥缺陷,都能達到這個層次。達到這個層次雖然很簡單,但你千萬要記住:從 WHAT 型別的問題得到的答案,通常只反映出事情的表面現象。而表象跟本質,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如果你僅僅停留在 WHAT 層面,很可能會被【表象】所誤導。

在《為啥俺不常用微博——兼談時間管理心得》一文,俺提到微博傳遞的資訊過於膚淺——意思就是說,(大部分)微博傳遞的資訊僅僅停留在 WHAT 層面。

◇HOW

所謂的【HOW】就是“How to do?”。

因為本文側重講社會學領域的話題。而社會學領域,“人”往往是關鍵因素。所以,你首先要思考的就是:當事人是【如何】參與某個事件的?(此處所說的“當事人”,可以是某個具體的人,也可以是某個群體)

當然啦,很多事物的發展,除了有“當事人”的因素,還有其它一些因素(比如:文化因素、法律因素、經濟因素、科技因素等等)。所以,你還要問:除了當事人,其它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

最後,你還要繼續問: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事件是【如何】一步步發展的?該事件內部是如何運作的?……

和 WHAT 層次不同的是,HOW 層次光靠記憶力是遠遠不夠滴。你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還需要懂得查閱相關資料,才能搞明白上述 HOW 型別的問題。

◇WHY

當你能夠比較透徹地釐清 HOW 層面的各類問題,就可以開始思考 WHY 型別的問題了。

所謂的【WHY】型別問題,俺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某個當事人【為什麼】會這麼幹而不是那麼幹

【為什麼】是這個因素起作用而不是那個因素起作用

事件【為什麼】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而不是朝著另外的方向發展

……

WHY 型別的問題有個特點:這類問題很發散且數量很多。因此,對於某個具體的事物,總可以提出幾十個(甚至上百個) WHY 型別的問題。在這麼多個問題中,只有少數幾個是【切中要害】的。所謂“切中要害”的問題,就是那些會把你引向該事物【本質】的問題。

肯定有人要問,如何才能直接提出切中要害的問題?老實說,這沒有捷徑。只有經常思考的人,才能逐漸掌握這種“直接命中要害”的思維能力。

一旦提出 WHY 問題,接下來自然就是尋找答案。

顯然,WHY 型別的問題比 HOW 型別的問題更難回答——在回答 WHY 型別問題的過程中,你不但需要動用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等各種思維能力,可能還要運用到跨領域、跨學科的知識。但是收穫也是很大的。一旦把這些 WHY 型別的問題想明白,你就對整個事件有一個既宏觀又深刻的認識。

能達到這個境界,看問題通常會比較深刻。可惜這樣的人比例太低了 :(

◇WHY【之後】可以做啥?

可能有人會問:達到 WHY 境界之後,又該如何?所以俺補充了這一小節。

當你經歷了 WHY 層次之後,你可以回過頭,再用 WHAT 方式【重新審視】這個事物。這時候看到的資訊同你一開始用 WHAT 方式看到的資訊,已經【迥然不同】啦。因為你一開始看到的是【表象】,而現在你已經能看到【本質】了。

如果你願意的話,你還可以開始思考解決之道。說到“如何解決問題”,這又是另一個很大的領域,已經超出本文的範疇——本文講的是“如何認知”。要想學習“如何解決”,強烈建議大夥兒看一下書評:《你的燈亮著嗎?——找到問題的真正所在》,非常經典!

用提問來促進思維——兼談「非」技術領域的WHAT HOW WHY三部曲

★以“樓市”為例

前面說了一大通抽象的方法論,估計有些同學看著都要打瞌睡了。為了給大夥兒加深印象,俺拿個具體的例子來運用一下。考慮到這幾年來,高房價是大夥兒的心病,俺就拿**的房地產市場來說事兒。

◇WHAT

首先要了解:時間、地點、當事人(這很容易)。

時間: 最近10年

地點: **

當事人: 開發商、購房者、**

至於事情經過,大夥兒應該也清楚:

開發商: **所有的開發商都在漲價(個別地方甚至漲了好幾倍)

購房者: 大多數購房者無力支付高房價,怨聲載道。

**: 近兩年來,**出臺了各種措施。一方面控制銷售方(對開發商限價),另一方面控制購買方(對民眾限購)。

從【表面上】看,貌似**真的很想把房價控制住;從【表面上】看,貌似開發商榨取了買房者的血汗錢。

估計很多人的認識就僅僅停留在上述水平(也就是 WHAT 層次)。

◇HOW

如果你進入到 HOW 層面,就應該繼續思考……

1。 由於“價格”是**樓市的焦點所在,而樓價是開發商定的。那麼,開發商是【如何】定出這個價格的?

2。 開發商,顧名思義,首先是商人。而商人,自然是要賺錢滴。通俗滴說,賣樓得到的鈔票必須大於蓋樓花掉的鈔票,它才有得賺。所以,你就需要繼續思考:開發商蓋樓的錢是【如何】花的?

3。 稍微 Google 一下,不難發現,蓋樓的成本主要有:土地成本、建材成本、勞動力成本、稅收成本、其它成本(各種雜費)。這幾項成本中,土地成本和稅收成本是增長最快的。再稍微查一下 Google,你還會發現,土地成本佔了開發商總成本的很大比例(據說比例高的,竟然達到59%)。另外,稅收成本的比例也不低。

4。 在**,所有土地皆幗有。那開發商買地花掉的錢,都進了誰的口袋?各位用膝蓋想一下,自然就明白啦。

因此,想清楚這個層次的同學,就不會再把矛盾的焦點簡單地對準開發商。當然啦,黑心的開發商也有不少,但是跟**比起來,再黑心的開發商也是小巫見大巫。

◇WHY

如果你進入到 WHY 層面,可以思考的問題就更多了。比如:

【為什麼】**要把土地賣得這麼貴捏?

土地這麼貴了,【為什麼】開發商還敢買捏?

開發商發售的樓盤這麼貴了,【為什麼】還有人要捏?

【為什麼】很多人寧可買房也不肯租房捏?

……

請問,上述這幾個問題,哪一個切中要害?俺認為是第一個問題——“為啥**把地賣得這麼貴”。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你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去分析:

所有權的因素(**的土地是幗有的)

財證收入的因素(賣地的錢成為各地**收入的大頭)

腐*的因素(天曉得這其中有多少錢變成了**們的hui色收入)

GDP 的因素(GDP 增長率已經成為地方**的mian子工程)

通脹的因素

……

大夥兒請注意,上述的每一個因素,所起的作用有大有小。這時候,你要思考的就是:哪些因素是關鍵因素(決定性因素)?

(考慮到篇幅有限,俺就不一一展開分析了,直接說說俺的觀點)

關鍵因素就是****(別的因素都是由它引起的)。**的****(一***、**過度集*、缺乏**)必然會衍生出****;****利用手中的*力來掠奪民眾的財富(*力尋租、*錢交易);而樓市只不過是財富轉移的途徑之一(稍微跑題一下:其實**的股市,也在起著類似的作用)。

(ps。此不具名作者的觀點發表於2012年,而目前**的樓市跟以往的環境也有了一定的區別,基本上總體是處於一個穩定的波動,不可大跌也不可大漲。畢竟**也認識到,一旦發生樓市斷崖性下跌會出現何等光景。**與樓市的關係與溜冰者跟冰讀的關係,亦無差別。)

俺前面說過:要回答某個【深層次】的 WHY 型別問題,多半會涉及到跨學科、跨領域。關於“高房價”的問題,表面上屬於房地產行業;一旦深入思考,卻牽扯到****。顯然,那些淺層思維的人,往往看不到問題的本質。所以才會有很多人還在用所謂的“剛性需求”、所謂的“土地稀缺”來解釋高房價。當然啦,也不排除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揣著明白裝糊塗,故意誤導大家。

用提問來促進思維——兼談「非」技術領域的WHAT HOW WHY三部曲

★總結

人類之所以能夠從眾多動物中脫穎而出,關鍵在於人類更擅長於思考;同樣的,某個人之所以能從社會中脫穎而出,善於思考往往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所以,列位看官不要僅僅滿足於快餐文化,經常多動腦子,看問題千萬不要流於表面!

最後,引用哲學鼻祖蘇格拉底的名言作本文的結尾:

未經反思自省的人生不值得去過。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