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整體德育環境的建議

——新修訂的《教育法》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要以切實提高各級各類學校勞動教育的水平和質量為切入點,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完善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和管理體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全過程。”

對於德育工作,如何構建一體化的社會教育體系?

我認為整體構建德育體系,需要解決三個問題:

一、

教材建設

教材是基礎,課標是指揮棒。要嚴格把控好教材的社會主義方向,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五育融合,創新發展,與時俱進。一整套有用、有趣、有益、有思想、有創新、有價值的教材是學校教育的基本糧食和課程教育的基礎。教材是教師的基本裝備,教材架起教師和學生互動的橋樑,是最前沿的教育陣地,也是幫助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基本內容。

二、

學科建設

1。 活用教材。把“用教材教學生”轉為“用教材教育學生”,各學科要基於本學科的學科素養,煥發學科固有的德育內容。

要守好思政課主陣地;用好學科課主渠道;做好社會實踐活動課生活化、創新化,做到知行合一,把教育內容落到實處。

2。 教師要提高育人能力。與時俱進,隨堂、隨時靈活生成德育教育內容。

3。加強學科教研,查漏補缺。學科教師要做好大中小幼的橫向和縱向教研,完善教材內容,加強學科教育。

三、

管理建設

(一

)主體體系建設

教育是全民的大事,每個人都是受教育者,每個人在一定形勢下也都可能是教育者,要構建良性的教育迴圈體系,很多教育現象和問題屬於社會問題,並不是教育界能解決的,要喚醒和引導全民都是教育者的意識,崇尚全社會的德智體美勞終身發展取向和價值認同。只有形成一致的良好的社會土壤和氛圍,教育行為才會被受教育者認同和接受。要注重家長、教師、學校、教育管理部門和社會企事業單位等的協作體系,明晰崗位和責任,分工合作,互相支援,互相協作,形成社會共育合力。

(二)

管理體系建設

要建立以學校為核心的

“一體兩翼三段五維+”

的德育協作一體化管理體系:以學校教育為一體化的核心,以主體和課程為抓手,在基礎教育階段,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和高等教育階段進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個維度為基本內容的德育教育。針對各地區及受教育者的具體情況,可以在“五維”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加強教育,比如民族團結教育、革命文化教育、黨團認知教育、公民道德素質教育、法制教育等。

在整個體系中,各個學校要實行黨組織責任制,書記、校長齊抓共管,橫向上理清各學科任務、各教師職責;用好家長資源,倡導優良家風建設,把家校合作作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和堅實的支援力量;協調社會各種有益資源,協同家、校、社共育。縱向上與前、後學段進行銜接,查漏補缺,攻堅要害,找準方向,有的放矢,實現全學段的融通教育,實現教育順接有效化,節省教育資源,形成良性迴圈教育。

(三)

評價體系建設

完善監管和評價體系。尤其對於高師德教師者、家庭教育典範和社會共育模範基地或組織給予嘉獎和宣傳,弘揚建設全民道德素質教育,營造和諧良好的全民尊崇並認同的教育環境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