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指讀來助力孩子認字還是“只讀”發展孩子想象力?

很多家長對指讀還是“只讀”都很糾結。不止是家長,專家們也是意見不一。

一種觀點說指讀可以幫助孩子認字,認字多了又可以幫助孩子順利指讀,進而開展廣泛的閱讀。

第二種觀點說孩子指讀只認識了一個個字的符號,限制了孩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兩種觀點孰優孰略,我查閱了不少資料,雙方都有理論支撐和例項可循。我也很糾結。

最後,我自己在對孩子進行雙語啟蒙時,

英文繪本和中文繪本採取了不同的方式,英文繪本孩子指讀,中文繪本我只讀。

經過一年的實驗,來交作業了!

親子閱讀,指讀來助力孩子認字還是“只讀”發展孩子想象力?

其實不管哪種方式,讀就對了

不管是中文繪本還是英文繪本,我們基本是二歲左右正式開始了,二歲之前也有零零碎碎的閱讀,但基本不成體系,帶有間斷性和隨意性。二歲以後的中文輸入,三歲以後的英文輸入,開始有了持續每天閱讀的習慣。對!每天!所以,不管是幾歲,開始就對了!

先講中文閱讀吧,從一開始,我個人覺得閱讀有興趣比識字量更重要,有閱讀興趣了,哪怕以後一本書認識一個字,我們讀的多啊,細水長流,只要有興趣,願意讀,哪有學不了的字!一口吃太多噎住了就麻煩了!所以,我們讀了三年的中文繪本,我負責讀,孩子負責聽和看圖片。四歲左右時孩子偶爾會問:xx那個詞在哪裡?我會指給他看,他看好了就繼續讀。沒有讓孩子一個字一個字認讀,沒有用過市面上火爆的《字卡》,《四五快讀》,《日有所誦》,《迪士尼分級閱讀》;也沒有堅持過熱門的App,悟空識字啊,洪恩識字那些,總覺得為了認字而認字,沒必要。當然,如果想快速提升識字量,這些東西應該是有它們自身的識字優勢的。因為我不急,所以我不用,我習慣於用笨方法一點一滴去積累。

經過三年的水滴石穿,孩子目前拿起繪本(字數大概1000+),吧啦吧啦就讀完了,故事類的甚至科普類的,自己沒事坐著讀一兩本。閱讀興趣很高,放學回家就蹭到書架旁坐著翻翻書。對於很多科普詞彙也透過大量閱讀有了比較深入的理解。對於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他也會給出所謂的科學解釋。

比如我們吃晚飯,他不說我要吃胡蘿蔔,而是說我要補充維生素;不說我要吃帶魚,而說我要吃蛋白質;不說我要喝粥,而說我要補充能量……

吃去玩時,天氣晴朗,他會說:今天太陽出來了,大火球讓我感覺很熱。旁邊有個摩托車經過,他會說:唉,他為什麼要騎摩托車,那些尾氣都讓空氣汙染了,地球變暖了……

“只讀”小結:如果不著急,相信“只讀”的力量,孩子的識字量在不知不覺中也會給你驚喜

,有一天,你會說:我一個字都沒教,孩子都會了!

接下來說英文繪本的指讀。英文繪本指讀我家是從四歲開始,每天五本英文分級,牛津樹,海尼曼那些薄薄的小本,一開始是我“指讀”,一段時間後孩子自己指讀,沒拿到一本書我指讀兩遍或點讀筆兩遍,他指讀三遍,讀熟了過,換新的。就這樣,堅持了一年,到目前為止,現在孩子指讀了紅火箭分級的藍盒子(175本),牛津樹1-2級,海尼曼gk和g1,可能還會有一些繪本的穿插,大概有400本左右吧。

目前孩子可能指讀這些級別的英文分級讀物,就是拿出適合他級別的英文書,他可以指讀出來。指讀英文分級並沒有讓他興趣中斷,相反,由於能夠自己讀出,他還有點小自豪。對於所說的影響理解力和想象力,個人覺得還是有一點點,因為他每次只顧著流利讀出,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識字上,所以問的問題不會太多,偶爾會中斷討論一下某些好玩的細節。

指讀小結:識字量見效快。對理解和想象力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初期,孩子大部分精力花在了記住字形上,留給整本書的理解力就相應減少。但識字量大後,慢慢地這種影響就越來越小,孩子能輕鬆讀出字後注意力就又回到了理解力上。

所以,兩種方式其實沒有孰優孰劣,孩子適應哪種,或者說目前階段,哪種方式更適合你們的需要就採取哪種,不用過於糾結它的弊端。選擇一種方式,把它的優勢最大化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