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女同學的臉撓破,媽媽一句話惹眾怒:孩子的錯,誰能說清

文|學樂君 原創首發:親子學樂(kidsfund)

人們總說:做父母,是一輩子的修行,絕不是生理上做了父母,就天然知道怎麼做好父母。那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行當。

細想起來,還真是!做父母的,不僅要從如何處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怎麼換尿布、怎麼餵奶、怎麼哄睡等入門第一課學起,還要時刻關心他的心理狀況、學習狀況、社交狀況,當然,還包括一項非常重要的、非常棘手的“狀況本況”——惹禍了!出事了!

這不,在知乎上就有網友滿腹委屈又心急火燎地發帖諮詢:

孩子把女同學的臉撓破,媽媽一句話惹眾怒:孩子的錯,誰能說清

事情其實很簡單:

題主有一兒子,在學校把一女同學的臉抓出了一道紅印,長度大約是鼻頭到下嘴唇的距離,寬度大約是指甲側立留下的痕跡。

至於倆孩子為啥打架,那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男孩說是女同學先給他起外號,說他是臭鞋子房子門之類,他就回嘴也給她起了外號,然後女同學就動手了,接著男孩還手,並在這個過程中留下了紅印。

女孩則說是男孩先起的外號,先動的手,而且男孩經常在學校欺負她

對於經常欺負這一點,男孩則表示也都是女孩先找事

)。

一開始,女孩家長比較平和,表示孩子的事兒也不是啥大事,但孩子的臉這樣,心裡還是不舒服,就讓男孩爸爸教育教育自家孩子,並保證以後不會再發生這種事。

而題主呢?因為“兒子當時就在旁邊,不想在事情沒弄清楚之前就先把他訓一頓”就沒照辦,而是一再表示:

如果是我兒子先挑的事兒,就讓他給女同學道歉,如果有必要就看臉買藥除印除疤什麼的,總之是我們的責任,我們都承擔。如果不是我兒子先挑的事兒,那就看情況再說。

我理解你們看到孩子臉上有印子不舒服,但是

事情沒弄清楚之前,我還是選擇相信我兒子,因為我瞭解我兒子,我對他的教育是不能主動欺負人,但被人欺負了也要還擊。

最終,女孩家長非常生氣,語氣也變得強硬,隨後

直接掛掉電話要求第二天當面對質。

題主同意當面對質的同時,也是一臉懵:

複述整個過程,是想讓大家給提提意見,整個過程中有哪些應對不當的地方?因為我感覺對方家長也不是不講理的人,而我也誠心的提出辦法了,但是對方還是很有情緒。如果說我應對有錯,是原則就錯了,還是語氣不夠婉轉?

孩子把女同學的臉撓破,媽媽一句話惹眾怒:孩子的錯,誰能說清

雙方家長有錯嗎?恐怕都沒錯

那麼,在上述所講事件中,男孩的家長和女孩的家長都做對了還是都有錯呢?

或許,只能說,不在於對錯,他們只不過都遵循了“心”的旨意做出了自認為最能維護自家孩子的、有感情有溫度的選擇。

孩子把女同學的臉撓破,媽媽一句話惹眾怒:孩子的錯,誰能說清

女孩的家長:

孩子一大早開開心心高高興興地上學去了,結果放學回來變成了臉上有傷眼裡有淚的慘模樣,誰見了不心疼?誰家的孩子還不是心上的寶?在家磕一下碰一下都心疼得不得了,在學校生生被欺負成這樣?

哪怕只為臉上的傷,這個肉體上客觀存在的傷害,對方孩子和家長也應該道歉吧?何況孩子還說那男孩經常欺負他,讓對方家長管管他們的孩子也不過分吧?我們送孩子上學是為了學知識長本領的,不是讓人欺負的。

男孩的家長:

你只看到了自家女兒臉上的傷,但你咋不想想你孩子臉上為啥有傷呢?如果不是她先給我兒子起外號,先打了我兒子,我兒子能還手打她嗎?

我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不能主動欺負人,但被人欺負了也要還擊!這一次,如果不分青紅皂白,沒在事情真相查明之前,我和孩子道歉了,他是不是就覺得自己做錯了?以前爸爸教育他的也是錯的?那下一次,如果再有別人挑釁他、欺負他,他會怎麼做?縮起來任人欺負嗎?

且這兩種感情,因為所處立場的不同,在事情剛剛發生、雙方情緒都比較激烈的情況下,不太可能產生共情。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情緒上頭的那一刻,女孩家長心裡只有女孩,那個受了傷、需要家長幫她維護權益、伸張正義的女孩。

而男孩家長呢?心裡也只有男孩,那個按他教育方式去維護了自己的正當權益卻被對方強行要求道歉的男孩。

他們都想竭盡所能地維護自己心中的那塊寶,不想讓孩子受一點點傷、受一點點委屈。

甚至在事情發生後的很長時間之後,看到、聽到或遇到類似的問題,也會不由自主地代入到和自家孩子類似的那一方。比如這個問題下面的一條回答:

真巧,我女兒正讀一年級,上學期也被班上一位女同學扇了倆嘴巴,對方家長的說辭和題主一模一樣,都說要把事情搞清楚再說,否則不道歉。

經過一學期的觀察,我發現班上能動手的孩子大概也就那麼幾個,而他們每次的說辭都出奇的相似:

“要把事情搞清楚了再說”

“打人總是有原因的”

“要不是你家先挑事,我家會打你們嗎?”

“你家孩子說的話能信?”

呃,這就很迷了:

有原因就能打人了?

我家孩子說的話不能信,你家孩子說的話就能信了?

道歉,是為什麼道歉?是為“打人”的行為道歉?還是為“打人”的理由道歉?

最近流行的“不能被欺負,被打了就要還回去”真的妥當嗎?是在保護孩子?還是在為巨嬰找藉口?

孩子把女同學的臉撓破,媽媽一句話惹眾怒:孩子的錯,誰能說清

角度不同,看到的真相不一樣

當然,這一點,我們通過幾個簡單的圖片也能明白:

這是一個花瓶還是兩個人臉?

關鍵就在於你是把白色當背景還是把黑色當背景。

孩子把女同學的臉撓破,媽媽一句話惹眾怒:孩子的錯,誰能說清

這是4根木頭還是3根木頭?

孩子把女同學的臉撓破,媽媽一句話惹眾怒:孩子的錯,誰能說清

關鍵就在於你是從左邊看還是從右邊看。

這是一個老婦人還是一個美少女?

孩子把女同學的臉撓破,媽媽一句話惹眾怒:孩子的錯,誰能說清

關鍵就在於你是正著看還是倒著看。

發現了嗎?即使是同一樣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注視,都能發現截然不同的一面。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上述幼兒糾紛中,雙方家長都沒有錯。

但話說回來,為什麼原則都沒有錯的雙方沒能完滿解決一樁糾紛呢?

或許,就只能從處理問題的情緒、方式來分析了。

孩子把女同學的臉撓破,媽媽一句話惹眾怒:孩子的錯,誰能說清

道歉,是為了更好地處理過錯

首先,必須承認女孩的家長在情緒、方式上已經很理性了:

沒有在班級群裡大吵大鬧,而是給題主加了微信私下解決自己孩子的問題;

有孩子的家長不妨回憶一下,班級群裡有沒有出現過直接甩一張傷勢照片@某某某家長要求道歉、負責的?甚至一個小區是不是也出現過因為兩個孩子的糾紛而在微信群裡大罵出口一兩個小時,引得群裡全員勸架的情況?

沒有直接上來就各種謾罵侮辱和威脅,而是本著“有事好商量”的原則溝通;

還記得剛剛被執行死刑的刺死女兒9歲同桌的那個男子嗎?就是一個典型的不能理性處理孩子之間糾紛的悲劇。

孩子把女同學的臉撓破,媽媽一句話惹眾怒:孩子的錯,誰能說清

2019年5月9日,該男子得知自己的女兒被同桌男孩“欺負”後,在班級微信群發訊息質問。班主任、男孩爸爸均積極迴應,男孩爸爸還表達了歉意,並主動新增該男子微信無果後,又與女孩媽媽互加微信溝通。

當晚,班主任得知該男子脾氣暴躁,應女孩媽媽要求,轉告男孩父母不要與該男子見面,自己會調換座位解決好此事。

第二天7時40分許,男孩爸爸送男孩到校後離開,並一直與女孩媽媽微信溝通,告知此事正在處理,男孩會向女孩道歉,班主任也會調整座位。

可誰知,8時22分許,該男子送女孩上學時,因為在校門口沒有等到男孩家長,在女孩媽媽電話告知事情正在解決的情況下,仍執意把女兒送回了家,並在中途購買了一把屠宰刀。

9時12分許,該男子攜帶屠宰刀返回學校,在教師辦公室見到只有女孩媽媽在與班主任汪老師溝通,隨即從後門衝進教室,朝已被調換座位、單獨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的男孩胸腹部、背臀部等處捅刺十幾刀,又將倒地的男孩拎出教室摔在走廊上,致男孩主動脈、下腔靜脈破裂,大量失血死亡。

其次,對於男孩家長來說,看似理性處理,卻處處藏著“軟釘子”:

什麼叫“是我們的責任,我們都承擔。如果不是我兒子先挑的事兒,那就看情況再說”啊?

什麼叫“我理解你們看到孩子臉上有印子不舒服,但是事情沒弄清楚之前,我還是選擇相信我兒子,因為我瞭解我兒子,我對他的教育是不能主動欺負人,但被人欺負了也要還擊”啊?

是說對方孩子的話不值得相信?還是說對方臉上的傷是活該?是自作自受?

對方是來好聲好氣地解決問題的,不是聽你講自己的引以為傲的育兒理念去火上澆油的。

一旦對方被激怒,所有的溝通都不再是有效的了。

因為研究表明:兩個人的溝通,70%是情緒,30%是內容。情緒不對,內容就會被扭曲。

孩子把女同學的臉撓破,媽媽一句話惹眾怒:孩子的錯,誰能說清

所以,在學樂君看來,這件事的起因不管是男孩先動手還是女孩先動手,在女孩明顯有外傷的情況下,

一定要先道歉!

先在語言或者行動上對女孩的傷情表示同情和關切,以緩解對方家長的心理情緒,建立一個暢快溝通的通道。

這此後,你可以和對方一起找老師調監控,把責任看個一清二楚,該互相道歉的互相道歉,該賠償的賠償;你也可以在查明一切後,和自家兒子促膝長談,指出這件事上他有什麼值得表揚的地方,但也有什麼需要反思的地方;甚至在沒有監控,老師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誰的責任的情況下,你都可以好好跟孩子談談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應該如何應對。

但前提,一定是先道歉,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一切最不可掌控的因素扼殺掉。因為你不知道對方是什麼樣的人,你不知道對方在震怒的情況下會做出怎樣過激的反應。

切記:

道歉絕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遇事第一反應就是甩鍋才可恥。

孩子今天的道歉,只是為了他明天能更好地處理別人的錯,而不是將別人的錯變成自己的錯。

別說自己沒錯,哪怕正當防衛,防衛過當是不是也得承擔責任?

一些課,你現在不給孩子上,將來,社會一定也會給孩子上,但代價卻往往沉重到負擔不起!

對於孩子來說,能不能借由這一件事教會他:

在面對別人的侵犯時,我支援你用自己的力量去抵抗,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力量,不能隨心所欲。要知道,這世上有很多人、很多事是我們控制不了的,但我們可以控制我們自己。

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遇到了類似的時間,你會怎麼處理?歡迎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