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捨得》:“瘦硬現實主義”帶來的模擬焦慮

作者:閆 偉 尋茹茹

與之前的《小別離》《小歡喜》一脈相承,電視劇《小捨得》繼續聚焦當下的教育問題,緊緊抓住“小升初”這一教育的熱門階段,以“瘦硬現實主義”的手法展開故事。說其“瘦”,是因為敘事軸線高度集中,講述視野基本定格在幾個家庭的小學教育問題上,濃度很高的同時也偶有過緊過滿、鬆弛與留白不足之感;說其“硬”,是因為硬核且尖銳的模擬式情節,精準戳中了觀眾的槽點與痛點,當然也有引發集體性心理焦慮的副作用。

《小捨得》:“瘦硬現實主義”帶來的模擬焦慮

教育歷來是關係民生的熱門話題,話題又是如今現實題材影視劇創作生產的重要抓手,所以創作者不但需要精心選擇話題,而且要進行社會性文字與映象性文字的有效藝術轉化,而轉化的基本途徑便是對生活實體的模擬處理。《小捨得》也不例外,圍繞幾乎全民關注的“小升初”問題,為達到“家庭”真實映象的構建,本劇進行了兩個層面的立體精雕:第一層是對家庭內部成員關係的細膩展現,首當其衝承受教育壓力的是親子關係,一邊是疲倦哭泣的孩子們,另一邊是咆哮失控的家長們,以愛為名的中國式家長在教育內卷之下失了本心,以致於遭到孩子的質問:“你究竟是愛我,還是愛考了滿分的我?”教育問題導致親子關係、代際關係失衡,成為必然。第二層是從不同社會階層進行洞觀和投射,這是教育題材電視劇常見的敘事模式。本劇涉及中產和底層兩個維度,雖然家庭狀況和條件不同,但“小升初”帶給家庭的衝擊並無二致。劇中之所以共置兩個“女強男弱”的中產家庭作為敘事主體,因為其代表了兩種中國常見的教育理念——“佛系”育兒理念和“雞血”教育理念,劇作又進一步挖掘了兩位女主南儷與田雨嵐理念差異的深因之一,即兩人原生家庭的不同,從而將教育焦慮拓展至社會焦慮。

圍繞“小升初”問題,《小捨得》對學校層面也進行了客觀反映。張雪兒與鍾益代表了當下小學教師中兩種典型的教育心態,前者更趨人本主義,後者更趨功利主義。社會的浮躁物慾,教育的內卷失衡,投入的水漲船高,心態的步步崩塌,家長和教師都難免產生教育困惑與人生迷惘,這些真實呈現與人性探微有時對於觀眾是觸及內心和靈魂的。

映象的“模擬”處理,除了揭示多層面的教育症候,與之匹配的戲劇轉化技巧同樣重要。本劇透過問題化結構、觀念性衝突鋪設生活流達至反思層面。其將情節發展的驅動力設定為以問題為核心的分層拓展結構,並逐層展開各個問題,參加教輔補習、班級崗位競爭、學區房購買等,個個刺人神經、引人焦慮,與此同時交叉引入代際矛盾、職場競爭、中年危機、老齡現象、二胎問題等,形成“問題式”內聚性的敘述機制。在此基礎上,劇作將戲劇衝突的核心聚焦在教育理念的裂變與分歧,並具化為兩個家庭的緊張關係,所以本劇真正的核心是對差異化教育理念的深描和深思。

“模擬”的最高境界是情感真實,而情感真實又是引發思辨的效力基礎。《小捨得》透過塑造立體化、多維度、成長性的形象,強化人物內心情感表達,達成與觀眾的情感共鳴,引發縱深的得舍思辨。每一次教育壓力的打擊與親子關係的衝撞都極為震撼人心,讓觀眾從虛構的映象中看到了現實的自我;對孩子們內心世界的解剖式展呈,也讓家長們感知到孩子在應試教育下成長的代價。

近年來,教育題材電視劇的創作生產之所以熱度持續不減,是因為教育一直是關係民生的重要問題和熱門話題,幾乎每個家庭都難以逃避,因而這一題材有著極高的受眾覆蓋面,更容易找到與受眾的心理與情感交集。從另一角度來看,這類電視劇也會對觀眾具有認知、借鑑、啟發和引導等作用,觀眾會潛移默化地受到作品影響,進而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行為。然而,當前的教育題材劇有些還存在刻意製造和炒作話題、盲目渲染焦慮的現象,還有些利用狗血情節、誇張表演、主觀鏡頭等放大矛盾衝突、遠離生活本真。教育題材劇的創作應具有整體的真實性、反思的深刻性和積極正向的引導意識,不應只簡單堆砌一些熱門社會現象作為噱頭。一方面,精準找到適合表現的社會熱點,並透過純熟高明的藝術手段表明作品的是非立場;另一方要不斷尋求創新,密切關注和選擇最新的、最熱的教育問題和現象,打破“簡單設定幾個不同階層家庭”的固有正規化,建構起新型的人物關係,探索新的藝術風格和表達方式。

(作者閆偉系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編輯部副主任,尋茹茹系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