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家務,要不要給報酬?

孩子做家務,要不要給報酬?

你好呀,我是棉花媽媽。

之前有位媽媽問了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問題,讓我印象挺深的:“孩子做家務,需不需要給他發工資?”

所以今天,我想和你聊一聊我對孩子做家務和金錢關係的看法。

孩子做家務,要不要給報酬?

01 備受爭議的問題

我記得在《家有兒女》中有一集,爸爸夏東海就搞了一次有償家務的活動,結果亂成了一鍋粥。

為了得到家務卡,三個孩子碗洗兩次,一天拖地3次,吃7頓飯,衣櫃的衣服全部被搬去反覆洗……幾百張家務卡,一會兒就搶完了。

夏東海感覺事情不對,告訴孩子們活動結束了,結果劉星和小雪立馬宣佈不幹了。

透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

做家務能獲得報酬這件事,最大的副作用在於破壞孩子對家庭的責任心

所以,關於做家務要不要給錢,

我的建議是,先判斷這件事情,是不是孩子的責任。

比如收拾房間、打掃衛生、洗碗,掃地等,這是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那麼儘量不要付錢讓孩子去做他本該自己完成的事,同樣,學習、作業也是這個道理。

而那些不完全屬於孩子的事,比如幫爸爸洗車、幫爺爺奶奶修剪草坪、幫媽媽跑腿取快遞等等,給一點零花錢不為過。

孩子做家務,要不要給報酬?

02 跟孩子提前溝通

將做家務和掙錢掛鉤,剛開始的時候,效果可能很好,孩子也很積極,但時間久了之後,問題就出來了。

不過,如果孩子主動提出,

想要靠家務「掙錢」

的時候,最好不要直接拒絕,以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你可以和他溝通3個點:

第一點,溝通做日常家務,為什麼不適合給報酬。

家裡的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所以,每個人都有做家務的責任,就像媽媽負責做飯、爸爸負責洗碗、孩子負責掃地,這是我們作為家庭成員的責任和義務,跟報酬沒有任何關係。

第二點,肯定多勞多得。在哪些情況下,孩子可以有報酬。

應該是那些跟孩子義務無關的、超乎平常的事情。

比如,家裡的車要清洗了,本來是請別人幫忙的,而孩子來幫忙了,就可以給孩子報酬。

再比如,可以鼓勵孩子去參加學校的一些跳蚤市場。透過更合適的場景,去引導孩子建立財商。

第三點,就是和孩子討論一個都認同的零花錢方案。

孩子的出發點,還是想要零花錢。所以最終我們應該落腳在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打壓、或者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平等地和TA進行溝通。

在孩子剛有零花錢的時候,很容易有多少就花多少,這時候我們一定不能去幹預他的選擇,要求他去存錢等等。

你可以透過一些小技巧,

來引導他學會有計劃地花錢

比如:當孩子特別想要某個玩具,而零花錢又不夠時,可以建議他換一個價格更低一點的,或是先存錢,等存夠了再來買這個玩具。

同時可以為他準備一個存錢罐、好看的小賬本,引導孩子記錄自己的開銷等,慢慢地形成好的消費習慣。

最後想說,

當孩子有了零花錢之後,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場景,對孩子進行財商啟蒙

比如,在你帶孩子一起逛超市的時候,可以讓他知道你為什麼要買這件東西。

同時也可以告訴孩子一些省錢的好方法,比如在去超市前先列好購物清單,在打折日購買東西等。

幫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也是為今後更大的財富和幸福做準備。

孩子做家務,要不要給報酬?

03 關係融洽的家庭從不避諱談錢

美國威廉姆斯學院的心理學專家 Susan Engel

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這樣2個觀點:

孩子做家務,要不要給報酬?

1。 父母經常回避有關錢的問題,是因為這些問題很多涉及人生選擇。

比如媽媽為什麼比爸爸掙得少?但類似這樣的話題討論其實是非常好的一個契機,讓父母向孩子輸出價值觀。

2。 一些父母雖然會和孩子談錢,但他們也很擔心孩子沉迷於此。

在這一點上,Susan Engel說

“對錢感興趣是一種幸運”

。試想在成千上萬種興趣愛好中,你的孩子有興趣鑽研賺錢,難道不是件非常幸運的事?

希望今天的內容,可以幫助更多的家長和孩子“親密地談錢”。

喜歡的話,記得點個「贊」給點鼓勵吧~

私信「頭條」,來領取理財大禮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