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多少個20年,可以用來堅持

寫在前面的話:

這是一位女性的故事,更是一位母親身上系列執著堅持中的一個縮影。她用近乎二十年的連綿堅持,為兒子立起一個榜樣,悄悄地兌現著那個只有她自己才知道的諾言。

忽遭一記打擊,蒙了

“不對,媽媽,你這個音又沒有讀準,它是後鼻音,應該這樣讀:X-ing, xing, 行”

“X-ing, X-ing, xing, 行。兒子,這次讀對了嗎?”

“嗯,好一點兒,後鼻韻那個音一定要讀出來”

又過了一會,那個聲音又飄出來了。“媽媽,你這樣練習不行,好多字都讀得不標準,你到百度上去搜搜四川人說普通話都有哪些毛病?你就知道自己的毛病了。再找幾篇文章,把拼音標註出來,一點一點去改,還有就是要跟著新聞聯播去練習,新聞聯播最準。”

……

這是今天早起母親在花園裡大聲朗讀練習普通話時,引來在客廳裡看足球比賽的兒子多次發聲糾正母親的“川普”後,最後一次探出頭來說的話。之後,他便自顧自地看球去了,再也沒有開腔搭理這位母親……

霎那間,母親愣在那裡,不敢再出聲。好不容易又一次鼓起學普通話的自信瞬間全無,沮喪、鬱悶、失落的情緒充滿心裡。這該死的普通話怎麼這麼難學啊?母親傻傻地楞坐在椅子上,好一會兒才緩過勁來,不停地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學普通話?學來到底有什麼用?無數次的半途而廢,為什麼還不死心……”。母親喃喃自語隨著一點點的回憶,那個20多年前無意間冒出來的想法,自己心裡悄悄許下的諾言,竟是那樣地讓人不能釋懷。

追憶數年回憶,苦啊

那是20多年前兒子上幼兒園的事了。

工廠辦學校、辦醫院、開小賣部是那個年代多數國營企業的共性。母親上班的工廠辦的有幼兒園、子弟小學、子弟中學、技校,可謂讀書“一條龍”,服務皆俱全。

第一天送兒子到幼兒園時,母親發現,整個幼兒園裡,老師幾乎都是廠裡職工的家屬,分別來自不同的省份。“李婆婆”“肖婆婆”“夏婆婆”這些婆婆的稱呼是孩子們對幼兒園老師的統一叫法。婆婆們年齡雖大,但心底善良、模樣慈祥,對孩子就像對自己的孫子一樣,十分疼愛。她們每天在院裡迎接孩子時,經常是一邊嘴裡說著“乖孫兒,來了”“乖孫兒,不哭哦”,一邊伸出雙手來接孩子,即便是這樣,男孩女孩們還是一個勁兒的哭,不願被這些婆婆抱過去。每當此時,母親都會對兒子說:你看婆婆來接你了,聽話哈,媽媽下班早點來接你。說完,快速地把孩子遞過去,轉身就走,腳下的腳踏車騎的飛快,任憑身後兒子怎麼哭,絕不回頭。

看到這裡,你一定會說,多好啊,這些婆婆多負責任呀,孩子交給她們放心哦,你看現在的幼兒園,都是年輕女孩兒,大多沒做過母親,不知道怎樣帶孩子,哭啞了嗓子也不搭理你。是的,交給婆婆們母親十分放心。還記得小保姆說要離開成都回老家時,兒子才1歲零九個月,一時找不到保姆,只好心痛地送廠幼兒園。幾個月後,兒子時不時會冒出幾句外省的土話,母親偶爾驚訝,倒也沒太注意,因為那些婆婆每天教他們識字,哄他們睡覺,不可能不撿到她們的語言。只是在帶他到省城同學家玩,兒子與在省城上幼兒園的孩子玩耍時,又冒出那些土話來,母親聽著有了些彆扭,“沒關係,等上小學學拼音就好了,自然就會普通話了,差距是暫時的”,母親這樣安慰著自己。

上完學前班,上小學一年級,拼音學完,兒子的語言沒有變化,因為小學的老師說的也是四川話。記得那次帶他到北京朋友家玩,母親和孩子他爸捲起舌頭,用“川普”與朋友聊天,兒子卻不懂這些,仍用他“地道”的夾雜著南腔北調的“川話”與朋友家小姐姐玩耍。當小姐姐幾次跑到母親面前,問“弟弟說的是什麼呀,聽不懂”時,母親才翻然醒悟,方言帶來的溝通障礙看似無形,卻正有形地影響著兒子的成長,不行啊,是該對孩子的語言作改變了,而且還得抓緊。

“語境,語境,必須要有一個耳濡目染的薰陶環境”,這是母親從自己學英語那裡得到的啟示。“自己必須要會普通話,才能在家裡為孩子提供練習的環境,以彌補學校和周邊的不足”。這個念頭的閃出,這個想法的確定,沒想到啊,竟會引來母親20年的堅持。

一路陪伴堅守,值了

在兒子眼裡,母親是無所不能的,總是會有辦法為自己解開難題。

(這是幼時兒子的想法,其實母親就是個普通的人,一個熱心腸,愛讀書,喜歡文藝的小女人)

小學低年級體育課要求投擲沙包20米的目標達不到,怎麼辦?母親便買來5個小沙包,帶著兒子到車隊寬敞的壩子裡去,用腳丈量出20米的距離,畫上線,陪著扔了不下千次的沙包,直到合格。要考立定跳遠,兒子不會用腰腹力量,怎麼也跳不過那個距離,母親又到樓下空地,用粉筆畫好及格線,每天中午送他上學時,提早15分鐘下樓,一遍一遍地示範給兒子看,怎樣收腹吸氣,怎樣擺動雙臂,怎樣爆發起跳,直到跳過了那根線。一直沒有在外學奧數,5年級數學B卷考不了高分,差距顯而易見,母親一邊不厭其煩幫兒子分析,鼓勵他發揚自己的優勢科目,一邊暗地去尋找好的輔導學校,每週陪著兒子去追進度……。“沒有什麼難的,媽媽陪你一起學”,母親慣用的這句口頭語,就這樣悄然地刻在了兒子的腦海裡,此生都不會忘記。

兒子繼續著他的成長,母親繼續著普通話的學習。家裡老人孩子遇有重大事情要辦時,母親將自己的學習隔置一旁,全力以赴去辦事,閒下時,才又撿起學習來,重新開始,反反覆覆。遇見單位說普通話的同事,母親會用自己的“椒鹽普通話”去交流,當辦公室分來一位北方來的大學生,她一有空就拉著人家聊天。

常見母親對著電視跟著新聞聯播“學說話”,無奈那語速太快,跟上了速度,發音就不標準。就這樣時斷時續,母親的普通話仍在原地打轉轉,不咋的。到是兒子,在高手如雲的學校,一路走來,參加學校各類演講、朗誦朗讀比賽,不斷斬獲頭獎;競爭“校園電視臺”中英文播音主持,毫無懸念地勝出;在全國“校園電視臺主持人大賽”中,用標準、端莊、大氣的中英文播音,用機智、幽默、貼近校園生活的採訪,斬獲大獎。

“只有方法對了,才能少走彎路,收到好的效果”,這是母親一直堅信不疑,一直堅持做的。所以,才有了酷暑天坐著公交車,到市內去挨個兒考察那些學校,哪一個最適合自己孩子;已忘記那次陪孩子去法語培訓學校試聽後,當即交上5千元學費的場景;也懊悔自己沒有盡力找到能教孩子希伯來語的老師……。至於自己學習普通話的方法對不對,從沒見母親去關注過,也許是母親“健忘”吧。

水道終於渠成,笑了

終於在孩子離家外出求學後,母親又一次開始了她的普通話學習之旅。這一次,母親不同於以往,買來《普通話測試標準教材》,從網上搜來一摞繞口令,在手機上安裝了喜馬拉雅APP,下載了“跟我學說普通話” “好聲音魅力學”等諸多教學音訊,上下班途中反覆聽,再一次向普通話發起衝擊。還選了一篇演講稿,對著字典標上拼音,休息日早早起床到花園去大聲練習;對著鏡子練提起顴肌、開啟牙關……,生生為自己營造出一個學習普通話的語境來。

經年的努力,在不經意間,開了閘門。今天,母親的普通話雖說不是100%標準,但她也能運用自如,在不同的場合,流暢地轉換於四川話和普通話之間。可以在近百人的注視中,用普通話來主詞、演講、交流與對話,坦然自信,毫無畏懼。

結語

兒子常想,這麼多年,母親難道就沒有懷疑過自己的方法不對?難道就沒有想過要去報個學習班,正正規規學嗎?無人知曉這個答案,也許根本就沒有答案,即便有,也只有母親她自己才知道。

這是一位母親的堅持,20年的堅持!

人生有多少個20年,可以用來堅持

人生有多少個20年,可以用來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