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就是粗大動作技能?孩子需要的是這樣的成長過程

談到力量這個詞,我們一般不會把它聯絡到小朋友身上。

但是,如果你仔細思考一下,事實上,孩子們為了擁有自己的立場並且變得獨立起來,他們會不斷地追求體能、認知、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力量並且獲取它。

因此在幼兒時期,力量是伴隨著身體的成長而不斷增強的。

力量就是粗大動作技能?孩子需要的是這樣的成長過程

寶寶的力量需要身體的每塊肌肉

力量不單單是為了健康這麼簡單,它還遠遠超越了我們對粗大動作技能的定義範圍。

力量應該被定義為可以充分且有效地、可多次重複地、可根據需要持續不斷地,運用身體的能量完成大腦所要求的任務。

力量的含義在這裡是一個意義更廣泛的抽象概念,它包含身體的每塊肌肉,不管是大塊肌肉還是小塊肌肉。

舉個例子來說,穿越廣場時腿部用到的力量與手指敲擊鍵盤時的力量是對等的。

為了易於理解,我們將力量的概念分解為四個基本要素:

力氣、耐力、柔韌性、敏捷度。

力量就是粗大動作技能?孩子需要的是這樣的成長過程

力氣

經常被使用或被刺激到的肌肉一般發育得更好。所以對小朋友來說,增加運動的多樣性可以為更多的肌肉提供鍛鍊的機會。

肌肉的強化更多是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的。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鍛鍊”對他們來說與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意思完全不同。

舉例來說,當嬰兒踢腿時,腿部肌肉的力量在收縮的過程中得到鍛鍊,而這些肌肉對未來的爬行以及行走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對學齡前兒童來說,他們到處亂跑與成年人跑步的目的並不相同,這只是他們力量成長過程中的一種自然反應。力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我們一切體力工作的基礎。簡單來說,如果沒有力氣,我們可能什麼也幹不了。而從更深入一點來看,力氣也是一種心態。那是一種藐視一切挑戰的 “世界,我來了!” 的心態的動力源泉。力氣和渴望推動著人們去不斷嘗試。

而在兒童時期,不斷嘗試是最為重要的品質。小朋友能夠有自信和勇氣不斷地嘗試和挑戰,是比成年人口中所謂的“成功”要重要得多的素質。

力量就是粗大動作技能?孩子需要的是這樣的成長過程

耐力

對成年人來說,耐力是衡量一個人長期做某一件事或者某一個動作所堅持的時間的一個指標。當然,對於小朋友來說,耐力的定義在技術上並沒有什麼不同。但如何衡量小朋友的耐力水平與成年人的方法是有很大區別的。

這是因為小孩子長期堅持一個動作的能力還受到其他許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平衡感。事實上,小朋友的耐力是透過他們對事物的熱情展現出來的。你可以透過寶寶的性情看到耐力的影子——誠實的性格、機敏、樂觀、勇於嘗試等。

比如,當小朋友學習爬高的時候,他第一次嘗試時可能並不能直接爬到最高處,甚至連續十次都不能,但是他會一直嘗試著往上爬並樂此不疲。這就是在行動中體現出來的耐力——在體力、情感以及認知能力上的堅持。當肌肉具有足夠的力量以及耐力時,他們會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同一個動作。

就像我們前面討論過的那樣,重複可以生成肌肉的記憶能力,而這種記憶能力可以讓大腦解放出來去處理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力量就是粗大動作技能?孩子需要的是這樣的成長過程

柔韌性

柔韌性是指能夠自由調整身體完成不同姿態的能力。

我們會注意到寶寶在剛出生時柔韌性都很好。這是因為寶寶的骨骼結構與成年人不同。

嬰兒的骨骼數量(270~300)比成年人的骨骼數量(206)要多一些。而且寶寶有更多的軟骨,其柔韌性比普通骨頭要強很多。

隨著寶寶的成長,為了形成更強健的骨骼結構以支撐日常生活的需要,他們的骨頭會逐漸融合與僵化,骨骼數量會變少但更結實。

這種骨骼結構的變化對早期成長有很好的幫助作用,而且這個視窗期可以讓寶寶更好地認識自己的身體並且更深入地探索自己的身體。

力量就是粗大動作技能?孩子需要的是這樣的成長過程

敏捷度

敏捷度指快速、敏捷移動自己身體的能力。

敏捷度是一個緩慢形成的過程,它對寶寶自尊以及自信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們稱之為身體自信,一種與生俱來的身體與大腦之間的“信任”關係,它讓身體的行動更加自然和協調。

身體自信使得身體與大腦真正地合為一體。

這種“合為一體”很可能是小朋友具備良好的運動能力的鑰匙,它基於體質而不是緣於某一兩塊肌肉的良好發育而造成小朋友只是擅長某一兩項運動。

在生活中,孩子們在體能、認知、情感和社交方面不斷髮展,從而越來越獨立,並逐漸擁有自己認知世界的理念。

力量就是粗大動作技能?孩子需要的是這樣的成長過程

所以,孩子需要的成長過程是伴隨運動的,而他們的力氣、耐力、柔韌性、敏捷度等都將在運動中發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