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因為孩子跟你頂嘴而惱羞成怒嗎?

文/兩又同齊

兩又同齊之佳

不斷分享,不斷交流,不斷進步,這裡有英語/外貿/親子教育/生活感悟以及一地雞毛的瑣碎自留地141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兩又同齊之佳

01

根據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人格八大階段理論,我家小孩正處在所說的第三階段:主動感對內疚感。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主動性。這一階段的兒童由於身體活動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兒童開始把他們的活動範圍擴充套件到家庭之外,開始對發展其想象力與自由參與活動感興趣。

兒童喜歡嘗試探索環境,承擔並學習掌握新的任務。此時,如果父母或教師對兒童的問題耐心聽取並認真回答,對兒童的建議適當地鼓勵與妥善處理,則兒童的主動性就會加強,從而發展瞭解是非的良知,培養出明辨是非的道德感,反之,父母或教師對兒童提出的問題不屑一顧或嘲笑、禁止兒童的建議和活動,則兒童會形成退縮,壓抑與被動而內疚的人格。

簡單而言,就是要不斷的誇獎孩子,並且對孩子的每一種積極行為提出一個認可,少苛責孩子的錯誤,多讚揚孩子的良好表現。

你會因為孩子跟你頂嘴而惱羞成怒嗎?

02

自然我按照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這個方法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實驗,效果也是相當的不錯,而且你對他的每一個讚揚都會起到很積極的作用。

比如:當你誇獎他積極幫忙掃地的時候,他接著會更主動的幫你把碗筷也收拾了。

當你誇他衣服疊的很整齊的時候,他會連被子也給疊好。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每當兒子忙的手腳不停的時候,孔先生就會說:“怎麼生了個這麼傻的孩子,誇兩句什麼活都給幹了,看能傻到什麼時候?遲早有一天你哄騙不了的時候,那個時候看你怎麼辦?”

果不其然,週四的晚上吃完飯,依舊安排兒子將碗筷收拾了,剩菜端回廚房,桌子擦乾淨,然後小兒就開始端著碗筷看我在旁邊坐著喝水,然後一股不情願的說:“我都幹了,你幹什麼呀?”

聽到這句話,我剛喝到嘴裡的水差點吐出來,然後孔先生說:“傻小子,終於想明白了”

我說:“你怎麼不問爸爸在那坐著幹嘛?你可以讓他幫忙啊”(轉移話題)

小兒:“這飯是爸爸做的。”

我:“哦,然後呢?”

小兒:“爸爸做飯了,怎麼還能收拾碗筷呢!”

你會因為孩子跟你頂嘴而惱羞成怒嗎?

我:“是啊,我覺得你說得挺有道理,既然爸爸把飯做了,你也吃人家做的飯了,那你收拾桌子不是正好嗎?”

小兒:“那你呢?你也吃飯了”

我一時語塞,孔先生在一旁哈哈笑起來,“你別再問人家了,讓你幹嘛你就幹嘛吧,小心人家一會不搭理你了”

看著小兒繼續不想動,孔先生繼續說到:“不想收拾,就放那吧,一會我收拾就可以了。”

我:“你是覺得這個碗筷你都收拾了不合適,對吧?那你覺得該怎麼辦呢?”

小兒:“都是大人收拾,小孩坐著的,都是大人讓著小孩。”

我:“對呀,我讓著你呢!碗筷都讓你收拾,我不搶的”

小兒:“是你收拾,我不收拾”

我:“那你就是我們家的人吧?是家裡的一份子就該承擔點責任,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你們老師不是天天教導你們,寶貝的事情寶貝自己做,媽媽的事情寶貝幫著做。現在就是要你幫著我做的事呀”

小兒:“我覺得老師說的不對”

我:“怎麼不對?”

小兒:“寶貝的事情寶貝做,媽媽的事情媽媽自己做”

我:“哦,那其實我自己做也可以的,但是人是需要相互幫忙的麼,你今天幫媽媽洗碗,媽媽輕鬆了,下次你有什麼事情,比如玩具不會拼呀,媽媽也會幫忙的,對不對?這叫互相幫助,我今天實在是太累了,”

小兒:“那好吧,今天我幫你收,改天你自己收!”

孔先生一臉奸笑:“被孩子頂嘴的感覺不好受吧?估計以後多的是呢?!”

我:“他敢頂嘴,說明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判斷意識了,總比我說是什麼就是什麼的時候強多了。有質疑才會有進步麼”

03

所以我不是感到難過或者失去控制慾,相反,而是有點興奮,估計小兒也是第一次鼓起勇氣去反駁吧!有了第一次,就會有以後的無數次,人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在不斷地挑戰和質疑中前進,我們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才能去抵禦人生中的各種誘惑以及風雨。

也許很多人認為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所以容不得孩子說“不”,但是唯有敢說“不”的孩子,他的人生才屬於他自己。才敢做自己。所以當你的孩子反駁你的時間,你應該感到幸運而不是因為失控而發怒。

培養一個孩子真正的成長不是在我們的羽翼下小心翼翼地生活,而是教會他們如何去獨自面對未來人生的跌宕起伏,在人情熱暖中懂得生活意義,在爾虞我詐中如何更好的保護自己。真正的愛,不是控制與佔有,而是放飛和促進其成長。

你會因為孩子跟你頂嘴而惱羞成怒嗎?

兩人同齊之佳

不斷分享,不斷交流,不斷進步,這裡有英語/外貿/親子教育/生活感悟以及一地雞毛的瑣碎自留地141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兩又同齊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