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幾點,可以安心給孩子看電視了

全家達成共識

不該看的時候堅決不看

美國兒科學會的觀點是:

除影片聊天外,不要給 18~24 個月以下的兒童使用電子裝置。

18~24 個月的孩子,需要在大人的陪同下觀看。

2~5 歲的孩子,限制每天觀看 1 小時的高質量節目。

根據這條觀點,以及確實不希望小朋友過早被動畫片吸引,魚丸出生後我們和帶娃的外公外婆達成一致:不給魚丸看任何電視節目。因此我們家的電視在魚丸一歲九個月前,幾乎就沒有開過。連他外婆都感嘆:自從魚丸出生以後,家裡的電視就成了擺設。

家人行動一致,保證了魚丸小時候根本不知道電視是個啥東西。第一次看見電視亮起來的時候那個驚訝的小表情,至今想起來都覺得很好玩。這一期間,不管是電視還是平板還是手機,除了影片時候,他都很難接觸到。

圖片

長大了也要透過看電視與世界接觸與電子裝置的接觸、看電視,同樣也是接觸世界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們雖然謹慎,卻也沒有視作洪水猛獸。只是在兩個方面比較注意,一是時間控制;二是內容選擇。

1

時間控制

每次跟寶寶約定好時長。這個時長並不是十分鐘二十分鐘,因為小寶寶對時間長短並沒有什麼概念。我們都是約定好看幾集,看完就關掉。剛開始大概每次是十分鐘左右,大了以後在半小時左右,偶爾超超標。

大概是在一歲九個月左右,開始給他每天看兩集小豬佩奇,這是他接觸電視的開端。每次說好兩集,看完就關掉,他也從不鬧。這樣養成了習慣,直到現在也是,每次說好看完兩集或三集,他會自己數著,看完了自己就把裝置關掉。另外不能看電視的時間也要嚴格規定,比如吃飯的時候。專心吃飯是唯一要做的事情,雖然他現在仍然是個飯渣,但我們也從沒使用過邊看電視邊吃這個辦法。

2內容選擇

傾向於按照他的興趣,選擇有營養的內容。動畫片、紀錄片等都有涉及。動畫片的話小豬佩奇的熱度持續到兩歲左右,他就不喜歡了。新寵是《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是一部應該被強烈推薦的動畫片。繪本可能每個孩子都看過,但遠沒有動畫片那麼豐富。畫風優美,細節精緻,內容溫馨愉快,用毫不說教的方式講了很多的道理。魚丸看英文版的,雖然他也聽不懂,但是經常自己看得咯咯直笑,一直到現在也都還在看。另外還有《Maisy》、《Hey, Duggee》和《Super Simple Song》也偶爾看。《超級飛俠》他很喜歡,但只在醫院輸液的時候看過。

目前他看過的動畫片也就這些了,雖然很少,但是我覺得內容都是我們比較認可的。雖然偶爾也覺得可以讓他看看《奧特曼》,《汪汪隊》之類的,和小朋友們有話題,但是他自己不喜歡。他對紀錄片一直還是比較熱愛的,特別喜歡 BBC 的《恐龍星球》,有時候也會看一些關於宇宙的、生命進化的、大自然的。時不時根據他那一段時間的興趣點找給他看就行,他也確實學到和記住了很多東西。不過紀錄片一看起來,時間就會相對長一點,所以出鏡率也不高。

能不能用電子裝置看?

一開始是用電視看,後來給他買了 ipad,就有時候用 ipad 看,有時候投屏到電視上看,偶爾可能看看手機。我覺得這些裝置不是洪水猛獸,關鍵是怎麼看、看什麼,而不是用什麼裝置看。從小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魚丸對於看電視這個事情是很有自制力的,或者說他經常根本想不起來看。家裡手機、平板就隨便放著,他從來不會鬧著要看,經常十天半月也想不起來看一回,有時候還是我們主動提出來給他看。

總結一下,我覺得寶寶看電視這個事情,只要引導好了,就並不難辦。電子裝置也是這個時代不能不接觸的,沒有必要一味地排斥。給寶寶做好安排,每天還有那麼多好看的繪本要讀、那麼多好玩的玩具要玩、室外那麼大的天地給他撒歡兒,看電視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專案罷了。

從視力發展及學習能力培養角度,專家有如下建議:

1。 在觀看時的螢幕亮度,及環境光的亮度,需要明亮不刺激,減少光頻閃對寶寶視力的影響。

2。 在觀看的時間內,不打攪。如不吃東西,家人不做干涉,保護寶寶在觀看時的關注。

3。 觀看結束後,可以瞭解寶寶的感受,與日常生活細節做連線。例如寶寶喜歡記錄片裡關於自然科學的,可以帶寶寶一起參觀博物館。讓寶寶獲得更立體的感知,保持對事物的好奇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