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真實的自我感受,講述正面反饋以及榜樣的價值和意義

前言:這段話是我自身感受寫完後補充的,正面反饋和以身作則的習慣,真的是影響到一個孩子,一個家庭的,甚至一個班級一個團隊的重要的因素。

以往我寫的一些不完善的,充滿主觀意願的,囉哩囉嗦一大堆的姑且勉強稱之文章吧,都沒有前面這篇《煙雲一場夢》因感慨的寫的打油詩,能有(這也許你們看來微不足道哉的)百分之一的轉粉率,這廖廖數人的點贊對我來說,是來自外界給我的最好的正面反饋了,至少這百分之一關注,不大可能是來圍觀看看我笑話的,畢竟這個東西沒啥笑點不是?

搞的我都不好再將其改為私密文章了

換句話說,我是在試探外界的觀點和反應,以此來自我驗證我的思緒被外界“無關者”的接受程度,沒錯,這就是一種自我懷疑,因為我明白醉酒的人往往不會認為自己醉了,往往覺得自己騎車開車沒有問題,有很大一部分人覺得自己喝酒後,反應沒有變慢,所以他們酒駕了,我同樣在自我懷疑,因為被否定的多了,再加上自己目前一無所成,躺平的狀態確實很尷尬,想要對外尋求一絲的慰籍,因為對內獲取力量安慰的話,我實在是怕自己明明是個笑話而不自知。雖然這幾個贊和轉粉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但是能觸動哪怕幾個人人心的文字,我覺得我也不是完全一無是處的人。

書中有寫到:聖人迷惑了,自己透過自己的內心就可以解惑。

縱觀歷史長河,可稱之為聖人的也就屈指可數,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是做不到的,所以我還是得努力學習。

對於來自外界的“正面反饋”,這大概是人崩塌後,建立自信的最好的方式了,真的是“一句良言暖人心,惡語傷人六月寒。”

所以對一個人好,不要吝嗇中肯的讚美,也不要輕易評頭論足惡語傷人,只要他沒有影響和傷害到他人,每個人他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活法。所以你看,在教育中正面反饋是多麼的重要,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在逆境中有著強大而又堅定的意志,確實讓人敬佩不已。

那種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真的不是人人可以有的,正如有人說:“如果你想經常讓一個人做某件事情,那麼你就去肯定他。”當然是指發自內心的中肯的肯定,虛假不實的讚美是捧殺,是要不得的,當他接受到正面中肯的反饋後,他會感到愉悅,這精神上的舒適感,會驅動他後續主動的做類似事情,又多次得到讚美後,這樣可能形成一種習慣。(這裡講的真誠的讚美和我們說的“順毛驢”不是一個意思奧。)

就如同小朋友愛吃糖一樣,有的人喜歡打遊戲一樣,甜味和精神上的滿足總是讓人迷戀。

所以,當在家庭中如果孩子,丈夫,妻子在做事情有一個進步或者表現確實很棒時,一定不要吝嗇你發自內心的讚美,或許那些幸福融洽的家庭多半源於此吧,畢竟正面反饋的效果,只要人不飄,做什麼事情都是最佳狀態去做的,就有有助於得到好的結果。

同時我覺得一定的讚美有益於人的精氣神,有益於個人身心的健康。甚至強過一堆保健藥,而且不用付出金錢的代價,對於激發孩子上進心,也是很有好處的,就如同老話說的:“笑一笑十年少”這裡不是哈哈的聲音而是指精神上的愉悅感。

但是也不要讓其有太大的壓力,凡事過之而不及,在面對不好的結果時,作為成人當以身作則去妥善的面對,處理,解決,以及下一次如何改變如何應對,正視失敗。

正所謂“身教大於言傳”差不多就這個意思,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是不斷模仿外界的一個過程。

孟子的母親就注意到這一點,就有了孟母三遷的故事,所以說一個有大成就的人,大機率是有一個悟性自足勤于思考的長者,在背後默默影響著他的成長,我想這大概就是虎父無犬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的來源。

所以做家長的,行為習慣和認知真的就影響了和決定了孩子未來順不順利,是否能有喜人的成績,是否有能力能過好自己的一生。

你看那些溫文爾雅特別有氣質老年人特別少,但是確實有,老頭給人板正板正的感覺,老太太慈眉善目,給人特別舒服的感覺,很多人會羨慕這樣的生活,可是不去思考為啥人家過的這樣開心,可能只是簡單認為人家運氣好,經濟好。可是再深入思考什麼樣的行為能夠帶來好的氣運呢?

這裡我們可以再想想是不是有遇到過特別會待人接物天然具有優秀銷售屬性的人,我們稱為親和力,

有的人會覺得親和力是天生的,這可能是其一,可是我們都知道:“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二者不可缺一”的道理。

如果能夠調查一下親和力從小就表現很好的人,家裡八成不缺少老頑童心態或者浪漫主義者的長者,以及包容並享受他這種狀態的家人們,所以在教育和興旺家庭的要素中大概是不能缺乏這兩點的。就是及時的正面反饋和以身作則的表率。

越快樂越幸福,越幸福越快樂,願讀到這篇文章的你能夠從我的這淺薄的感受中能夠有所獲得,從而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舉例說明正面反饋的現象:

所有智商高的動物都是有情緒的表現的,比如貓咪喜歡被主人撫摸著腦袋打呼嚕,透過會上竄下跳的迷惑行為來吸引主人的注意等等。(我們稱之為人來瘋)狗子表現就更加明顯了,這裡不用多說了。

訓練動物的人往往在動物做出人們想要的結果時會及時的給予獎勵,滿足它的食慾,以此為激勵,對動物來說這就是來自馴獸師的正面反饋,時間久了就養成了條件反射,可能有人說人和動物不一樣,這麼講不太合適,但是反過來想想,我們本身也是有智商的動物的一種,所以有些共性還是存在的。

就像有的狗狗和鸚鵡會有嫉妒心,會撒嬌,會感受到主人的情緒變化,這種擬人化的行為表現。其實,可能稱為智慧生命的共性更為恰當,只不過我們是以自身為中心看待萬物的,所以我們稱之為擬人化的表現。

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