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判斷孩子是否矮小?一個公式判斷

主講人: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陳秋莉

寶寶身高一直是媽媽關注的問題。但從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開始,就有各種原因影響孩子的身高。孩子出生後,有的家長看到同齡孩子比自家孩子高半個頭,就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得了矮小症。

如何判斷孩子矮小,首先需要學會正確測量孩子身高,採取“三同原則”,即同樣的身高尺、同樣的測量時間以及同一個人測量。3歲以下孩子需側臥位測量,3歲以上可以站立測量,但需要做到腳踝、臀部、肩部和頭部四點一線。身高要測量3次,且誤差小於0。3釐米,然後取平均值。

得出孩子身高後,家長可以以此比對生長曲線,若孩子身高值在負兩個標準差以下,即屬於矮小。此外,還可計算孩子的靶身高,即男孩=45。99+0。78×(父身高+母身高)÷2±5。29CM;女孩=37。85+0。75×(父身高+母身高)÷2±5。29CM,如果與遺傳相比落後兩個標準差以上,也視為異常。提醒大家,遺傳身高只是完全正常人應該達到的成年身高範圍,不代表所有孩子都能達到。千萬不要因計算出的遺傳身高尚可而不重視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對於骨齡超前的兒童而言,應以骨齡來鑑別而非實際年齡。每年測量孩子身高並記錄下來,可以縱向瞭解孩子總體生長情況和生長速度。

哪些疾病會導致矮小?矮小的原因多為自身疾病因素,即內因,此外還有一些外在因素,常見因素如下:

1。內分泌問題,包括生長激素缺乏症、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過多、性早熟等。

2。染色體異常和基因病,包括Turner綜合徵、21-三體綜合徵和Noonon綜合徵等。

3。骨骼疾病,如先天性軟骨發育不全、成骨不全等。

4。系統性疾病所致矮小,如哮喘、慢性腎功能不全、肝病、腸病、營養障礙等。

5。其他,包括小於胎齡兒、家族性矮身材、體質性青春發育延遲、特發性矮小等。

6。外因,包括餵養不當、營養不良、精神壓力大、運動不足、睡眠不足和藥物影響等。

矮小症如何規範診治?首先應透過詳細病史詢問、體格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生長因子、生長激素激發試驗、必要時染色體檢查或基因檢查等明確診斷,隨後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但並非所有個子矮的孩子都適合進行生長激素治療,尤其是未達到矮小標準的兒童更不建議為盲目提高身高而用生長激素治療。若孩子適合進行生長激素治療,即可持續用藥,直到每年生長速度小於2釐米或男孩骨齡大於16歲、女孩骨齡大於14歲,又或是身高達到期望值即可停藥。

生長激素治療安全有效,但存在過敏、暫時性甲狀腺水平低下、良性顱內高壓、水腫等副作用可能,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怎麼能讓孩子長得更高?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有很多,遺傳是最主要的因素,孩子身高70%~75%取決於遺傳,但並非直接決定身高。營養因素、疾病因素、生活環境以及社會因素等後天因素,也會對孩子身高有較大影響。要想孩子長得更高,家長要把握好後天的因素。

營養。營養因素自始至終影響孩子的身高,因此,不管孩子處於哪個時期,都要保證營養充足。尤其是胎兒期到嬰兒期,營養至關重要,家長一定要保證孩子的營養,否則可導致生長遲緩;飲食方面,在均衡飲食的基礎上孩子需要攝入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肉類、奶類。

睡眠。生長激素在夜間睡眠時分泌量最多,所以家長一定要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越小的孩子睡眠時間往往越長。

運動。幫孩子養成堅持運動的習慣才能達到促生長的作用。其中,運動以輕巧的彈跳伸展運動為宜,如跳繩、打籃球等;還可加上壓腿、吊單槓等放鬆拉伸運動。注意不要過度鍛鍊,避免運動損傷。

到了青春期,性激素會讓孩子迎來生長的高峰,這時需要提防性早熟,這會導致孩子提前發育、骨骼提前閉合,反而可能導致成年的矮身材。但並非所有性早熟或早發育都會導致矮身材,也並非所有性早熟都需要治療,只有因骨齡進展過快可能嚴重影響成年身高的性早熟或嚴重影響心理健康的才考慮治療。

最後提醒家長,還應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長期抑鬱或焦慮等情緒也會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