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成長支援孩子的合理訴求也是愛孩子的一種方式

當我開始解讀自己閱讀的書目後,就連陪伴孩子閱讀他的繪本故事,我也不禁以“成人視角”解讀起來。

昨晚,收到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

本週“植樹節主題”,要與孩子一起共讀“與樹有關”的三篇文章。我調動不了孩子的專注力,無奈!

幸好,早上趁著孩子還沒睡醒,在他旁邊播放帶有音訊的那一篇故事《愛心樹》。

聽著,聽著,我不自覺解讀起來。這篇故事太有意思了,起承轉合,結局意想不到。

下面,我也想以我自己的視角,為大家解讀一下!

愛心樹的英文是“The Giving Tree”,顧名思義就是給予、奉獻的意思。講述的是一棵樹和一個男孩兒的故事。

第一階段:當男孩小的時候,喜歡在樹上玩耍,累了就在樹下休息,樹也很快樂;

第二階段:當男孩長大了,就很少與樹玩耍,樹常常感到孤寂。有一天,他來了,樹高興了。可是,男孩卻不高興了,他說他需要一筆錢買一些好玩的東西。樹說,他沒有錢,但是他有果實,你可以拿去賣了換成錢。男孩開心地拿著果實走了,樹也很快樂;

第三個階段:男孩又來了,樹很高興。男孩說,他現在需要一幢房子,結婚生子,建立家庭。樹說,你可以把我的樹枝拿去蓋房子。男孩很高興地照做了。大樹很快樂!

第四個階段:男孩又來了,樹又高興了。不過這時的樹,聲音已經“蒼老沙啞”了。男孩說,他現在需要一艘船,出海遠行。樹說,你可以把我的樹幹砍斷拿去做船吧!男孩很高興地照做了。

當我聽到這裡時,心裡不禁一顫。難道又是一個“貪得無厭”“殺雞取卵”“殺鵝取蛋”“殺龜取金”的故事?

然而,當我聽到後面,其實不是。是有一個,在我看來很溫馨很圓滿的結局。

第五個階段:男孩又來了,他老了!樹也老了。樹說,我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提供給你了。男孩說,我也老了,什麼做不了了,我只想在你安靜地坐坐,好好休息,我太累了!

解讀作者解讀的第一句話是:有求必應的樹,與貪得無厭的孩子的故事。我並不認同!

解讀作者在後面又說到了,這是孩子不同階段的五種需要和大樹的五種付出來展開敘述,我認可!

我從這棵樹上,看到了,父母的身影。但解讀作者說,這是無私的母愛,我並不認可。

一、我們從小就是被這種“母愛無私”給捆綁。以至於,很多人,到了很大的時候,還是無法掙脫,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媽寶男”。典型的模式是,事事都要老母親來安排,事事都要請示老母親,一輩子活在老母親的指示下,以至於沒有自己獨立的想法與見解。

身邊見到過真實的故事:“啃老”啃不動了,老母親,再也沒有什麼可以給到他了,他的生命也就走到盡頭了,自暴自棄了!

二、未必所有的父母,都是“無私”。有的父母是很“自私”的,只顧自己的利益與快樂。即使給到孩子,也是為了“投資”,是期待將來孩子有所“回報”。

以我作為父母的角度,在孩子小的時候,作為孩子的小夥伴,陪伴他成長。等到他長大了,有自己的世界。作為父母,應該為他能夠獨立感到高興,沒必要為自己感到孤寂。

我們父母也應該去做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人生追求。

三、對於孩子每個階段的人生需求,作父母的,自當儘自己的能力予以支援,而不是“給予”觀念。

靠山吃山,山裡人蓋房子,不就是把山上的樹木給砍了嗎?山裡人最初的生存模式,不就是把樹上結的果子拿去賣了換錢換物嗎?

作為父母,當孩子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需要幫助時,儘自己的能力,支援他的生活,或者支援他實現夢想。當他疲倦了,我們可以告訴他,這裡是他永遠的歇息之所。

我一直記得,當我孩子出生的那一天,我在醫院附近的山上閒逛。

當時,我發了一條朋友圈,也算是給自己立個志:我要努力奮鬥,不是為了給孩子掙下什麼家業,而是讓他可以快樂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他自己想要的人生,沒有後顧之憂。

當然,目前的我,暫時只能做到陪伴他成長,還不知道是否能做到“不去控制”,“不去捆綁”,“不去勒索”,“不去索取”,“不去強求”,但願,我能做到!

但願,我能給他一定的支援,讓他揚帆起航,乘風破浪。但願,我還能為他留下一處地方,當他倦了的時候,可以好好歇息!

但願,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要把自己想得太“無私”。我們沒那麼偉大,陪伴孩子成長,給到孩子力所能及的支援,是我們做家長的責任。

但願,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要太過於“功利”“自私”,把孩子當成是“投資”,期待他將來“反哺”“回報”。孩子是我們生命的禮物,是上天的饋贈。

當然,以上僅代表我個人觀點,不認同的家長,請移步他處。

我只想說,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無私”“自私”都是其中一種,我自己認可的這種,是之前在網上看到的:

不求不應,有求有應!

(合理的訴求)

孩子小的時候,陪伴他成長;孩子長大了,支援他合理的訴求,也是愛孩子的一種方式。

願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