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曾發現一座商代大墓,距今三千多年

有一個3000年前的古老王國,曾經盤踞在長江流域,以“

”為圖騰。

1989年9月,在江西省吉安市新幹縣大洋洲鎮的程家村,當地農民維修贛江大堤,在一處沙丘取土時,無意中挖出了一座商代大墓。

江西曾發現一座商代大墓,距今三千多年

從這座墓裡出土了1300多件文物,其中青銅器475件,玉石器754件,陶瓷器139件。

這座商代墓葬被命名為“

新幹商代大墓

”。

01,新幹商代大墓

這座墓葬的發現,震動了中國考古界,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評價它是:

殷墟文化過長江,江南又一春

為什麼說它是“江南又一春”呢?因為在這之前,江西省贛江流域就曾經發現了

吳城

牛頭城

兩處商代遺址。

1973年,首先發現了位於江西樟樹市的吳城遺址,面積達4平方公里,年代大約在商代中晚期,距今約3500年~3100年之間。

吳城遺址是商代南方的一處都邑遺址,這一發現的意義在於,它否定了學術界固有的“

商文化不過長江

”的論斷,“吳城文化”的標籤應運而生。

江西曾發現一座商代大墓,距今三千多年

1976年,在江西新幹縣,也就是距這個新幹大墓幾公里的地方,發現了牛頭城商代遺址,它與後來發現的這座商代大墓都屬於商代晚期,距今約3100年。

新幹大洋洲商代大墓是一座長方形土坑豎穴墓,這

是一種古人常用的埋葬方法,出現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延續到戰國後期。通常從地面豎直向下挖出葬坑,然後將棺槨置入坑中,擺放隨葬品和其他殉祭物後,再用土掩埋。

墓葬坑中內有一棺一槨,都已經腐朽。

江西曾發現一座商代大墓,距今三千多年

槨室長8。22米,寬3。6米。裡面的棺床位於槨室中部偏西,長2。34米、寬0。85米。槨室東西兩端各有寬1。2米的二層臺,高出墓底約60公分。棺內人體骨骼已經腐朽無存,只在棺外槨室範圍內發現分屬於3人的共24顆牙齒。

墓中物品擺放有序,青銅器主要置於棺外槨室範圍內,有大型禮器、中型禮器以及生產工具如犁、錛、斧;還有兵器、小型禮器及手工工具。玉器放置在棺床範圍之內,陶瓷器置於二層臺上。

江西曾發現一座商代大墓,距今三千多年

透過對考古發掘出土物的器形、紋飾的分析,再經過與安陽殷墟和江西吳城兩處商代遺址出土器物的對比,認為新幹大洋洲商代大墓的年代,屬商代後期早段,也就是距今約3200年左右。

從出土器物看,新幹大墓的墓主很可能是商代贛江流域一個古老方國的王。根據牛頭城遺址和新幹大墓同屬於一個時期推斷,如果說新幹大墓是一座王級大墓的話,這位“王”就居住在牛頭城中。

02,“虎”現大洋洲

在新幹縣大洋洲鎮的商代大墓出土的青銅器中,老虎的形象極為獨特

具有非凡的意義。

比如,在一件

虎耳虎形扁足銅鼎

就有3種不同形態的虎紋。

江西曾發現一座商代大墓,距今三千多年

這種扁足鼎,與中原王朝商代晚期常見的扁足鼎大體相似,所不同的是,我們一眼可見在鼎的雙耳上各鑄有一隻圓雕的臥虎。

在新幹大墓出土的青銅器上,虎的形象最為獨特。

那麼這件鼎上,一共有多少隻虎呢?

江西曾發現一座商代大墓,距今三千多年

江西曾發現一座商代大墓,距今三千多年

雙立耳外沿

陰線雙虎紋(4只)、雙耳上圓雕臥虎(2只)、三扁足呈虎形(只),

細數一下,在這件鼎上居然“藏”有9只老虎。

眾多的虎裝飾在青銅器上,在商代其他地區絕無僅有。反映出“虎”在贛江流域的先民心目中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也是他們對虎的圖騰崇拜。

獸面紋虎耳方鼎

江西曾發現一座商代大墓,距今三千多年

江西曾發現一座商代大墓,距今三千多年

在新幹大墓出土有青銅鼎30件,其中扁足圓鼎佔14件,可見,扁足圓鼎是贛江流域青銅禮器上最主要的器形。

在14件扁足圓鼎中,有9件是虎形扁足,有7件在立耳上鑄有圓雕的臥虎,又可見,“虎”在這裡的青銅禮器中,地位是如此重要。

伏鳥雙尾青銅虎

江西曾發現一座商代大墓,距今三千多年

這件文物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體量最大的青銅虎,長53。5釐米,高25。5釐米,重6。2千克。立體圓雕,腹內鏤空。虎的軀體粗壯,低頭平視,有蓄勢待發之態。

而在這威猛的虎身上,卻立著一隻神態自若的小鳥,圓圓的眼睛,尖尖的小嘴。兩隻動物一動一靜,一個兇猛威武一個悠然自得,鳥不懼虎,虎不驚鳥,二者相融仿若渾然一體。

據專家介紹:新幹大洋洲青銅器最鮮明的特色是大量使用老虎的形象做為裝飾,一共發現大大小小53只老虎。

03,神秘的“虎方”

這個一個對虎有無限崇拜的地方,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

學者根據甲骨文記載,推測這裡就是商代一個獨立於中原王朝之外的政權,在商代甲骨文中稱之為“

虎方

”。

關於“虎方”這樣一個獨立於商王朝的江南政權,它的史料是如此稀有,我們只是透過研究者不斷在釋讀商代甲骨文的過程中,逐漸瞭解。

虎方,並不是這個方國本身的名字,而是商人對它的命名。但是“虎方”究竟在哪裡?目前從釋讀出來的甲骨文中,我們對它僅有隻言片語的瞭解。

江西曾發現一座商代大墓,距今三千多年

因此,歷史研究者一直試圖不斷從後期的考古發現中,去推測虎方的大體位置。

1957年,安徽省淮河流域阜南縣小潤河一帶出土一批鑄造精美的商代青銅器,其中龍虎尊最具代表性,有學者認為“虎方”有可能在淮水流域。

江西曾發現一座商代大墓,距今三千多年

龍虎紋尊

1989年,江西新幹商代大墓的發現,在青銅器上出現數量龐大的虎紋,似乎預示著“虎”這一圖騰在當地曾經佔有絕對地位,這裡會不會就是甲骨文中的“虎方”呢?

在甲骨文的卜辭中有:

貞,令望乘暨舉途虎方,十一月。

□舉其途虎方,告於大甲,十一月。

□舉其途虎方,告於丁,十一月。

□舉其途虎方,告於祖乙,十一月。

商王武丁欲討伐虎方,向祖先大甲、祖丁、祖乙占卜,願先王保佑征伐取得勝利。

這樣一個當時遠離中原商王朝核心的方國,何以讓商王舉兵征討呢?

1989年,在距江西新幹縣不遠的瑞昌,發現了銅礦遺址,這裡距長江僅僅數公里。

江西曾發現一座商代大墓,距今三千多年

虎首青銅杖首

經考證,瑞昌銅嶺銅礦的冶鑄歷史早至3300年前,也就是說大約在商代中期,也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銅礦採冶遺址,集採礦、選礦、冶煉於一體。

長江沿線,是中國重要的銅礦資源帶,從湖北的大冶到江西九江、瑞昌一帶,再到安徽的銅陵、蕪湖、南陵一帶,沿長江中下游流域分佈著大大小小的銅礦資源。

江西曾發現一座商代大墓,距今三千多年

箕形青銅器

商周時期,青銅原料除了作為禮器之外,還是珍貴的戰略資源,中原王朝為了獲取南方的銅資源,不斷與南方發生戰爭。

至於商王占卜問辭中“

舉途虎方

”的戰爭結果如何,後續再無任何記載。

商王武丁在殷商曆史上是個神,在這位勇於征戰的商王統治時期,成功把荊楚之地收入麾下,今天湖北大冶銅綠山的銅礦資源歸於商。

江西曾發現一座商代大墓,距今三千多年

虎首曲內銅戈

商王欲沿長江順流而下,由楚入贛,把“虎方”的銅資源攫取過來,這是極好的戰略決策。

不過,從今天新幹大墓的考古發現似乎表明,武丁對虎方的征伐恐未取得實質結果,贛江流域一直到商晚期,仍是一個獨立的青銅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