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到1週歲,這10件事千萬不能做,嚴重可致窒息

小寶寶不會說話,所有的需求都依賴於家長,如果家長不知道該怎麼做才是對的,將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麻煩。因此,一歲以內的嬰兒不能做的這10件事,家長一定要重視。

1。 不要親吻寶寶的嘴巴

成人的口腔裡含有很多病菌,而寶寶的免疫力較低,如果親吻嘴巴,病菌會透過唾液傳染給寶寶,帶來感染的風險。

為了孩子的安全,避免嘴對嘴親吻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表達愛意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要親親。

2。 不能不給寶寶刷牙

其實,寶寶一出生,就應該注意口腔護理了,對於0~6個月的寶寶,通常還沒有出牙,可以在哺乳後和睡覺前,用乾淨的溼紗布擦拭寶寶的口腔黏膜和牙床。

乳牙萌出(約4~12月)後,建議給寶寶使用含氟牙膏,牙膏的用量不超過1粒米大小就夠了,搭配寬柄軟毛的兒童牙刷,清潔乳牙的同時,也要清潔一下牙齦和舌苔,能有效降低患齲齒的風險。

孩子不到1週歲,這10件事千萬不能做,嚴重可致窒息

3。 不用強硬地阻止寶寶吃手

寶寶的小手,是探索世界的工具。

孩子不到1週歲,這10件事千萬不能做,嚴重可致窒息

首先,吃手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吸吮反射)。

其次,吃手是寶寶感知外部世界的通道,既能鍛鍊手眼協調能力,也能加快手指的功能分化,促進精細化動作(比如扔東西、寫字等)的發展。透過吃手感受到的刺激,是寶寶與外界建立連結的起點。

然後,吃手也是孩子尋求安全感的表現。當媽媽不能及時給予安撫和餵奶時,小寶寶會透過吃手來進行自我安撫,給自己提供安全感。

因此,對於寶寶的吃手行為,家長不用過度干涉,只需要把小手洗乾淨,及時迴應需求即可,

1歲後,寶寶吃手的頻率會逐漸消退的。

4。 一歲前不用給寶寶墊枕頭

嬰兒剛出生時脊柱是直的,平躺時,其頸椎和脊椎處在同一個平面上,根本不需要枕頭,如果此時硬要給孩子墊一個枕頭,不僅不舒服,還會增加窒息的風險。

孩子不到1週歲,這10件事千萬不能做,嚴重可致窒息

當寶寶3~4月能抬頭時,開始形成頸曲,直到6~7歲時才能被韌帶固定,在此之前,寶寶的頸曲是逐漸變化的,對於脖子較短的嬰兒,如果墊一個厚度不變的枕頭,會嚴重傷害頸椎,所以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調整寶寶的枕頭高度。

因此, 出於安全考慮和客觀需要,

1歲以內的寶寶,要避免使用枕頭。

5。 新增輔食不能早於4個月

許多家長總擔心寶寶只吃奶會營養不良,早早地就給孩子喂一些米湯和蔬果,殊不知,4個月前的寶寶消化系統尚不成熟,過早新增輔食,不僅會造成消化不良,還會增加食物過敏的風險。

各國公認的寶寶新增輔食的最佳時機是6個月,具體的時間還要結合寶寶自身的發育情況而定,但不能早於4個月。

6。 不能給1歲內的寶寶吃蜂蜜

蜂蜜容易被肉毒桿菌感染,成年人的消化系統可以輕鬆應對,但嬰兒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肝臟的解毒能力較差,而肉毒桿菌容易在腸道中繁殖,產生大量的毒素,會導致寶寶中毒,嚴重的能引起死亡。

為了安全,不建議給未滿週歲的寶寶食用蜂蜜類食物。

7。 輔食不要加鹽

天然的食物中含有豐富的鈉,完全能夠滿足1歲內寶寶的日常需要,所以輔食中不需要額外新增鹽。

寶寶的腎臟發育不成熟,過早的吃鹽,會給腎臟增加負擔,同時也會讓寶寶習慣重口味,成年後患高血壓和心血管等疾病的風險會大幅增加。

8。 不要看任何的電子產品

孩子不到1週歲,這10件事千萬不能做,嚴重可致窒息

過早地看電子產品,不僅會影響寶寶的視力發育(引起乾眼症和近視等),還會減少寶寶與家人間的互動,影響語言發展和情感發育。

因此,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不要讓18個月以下的嬰幼兒看電子產品;對於2~5歲的兒童,每天看螢幕的時間應該控制在1小時內。

9。 不要大力搖晃嬰兒

大力搖晃嬰兒,容易發生“嬰兒搖晃綜合症”,即成人猛烈搖晃,會對嬰兒造成顱腦損傷。

因為嬰兒的頭部占身體的比重較大,而頸椎和頸部肌肉發育不完善,不能很好的支援頭部,劇烈的搖晃會使腦組織在顱骨內來回擺動,容易與頭骨產生撞擊,造成腦損傷或者顱內出血。

因此,父母安撫寶寶時,一定要控制好力度和擺動的幅度;平時也不要用一些危險的方式比如空中拋接、快速轉圈等逗寶寶,以免釀成悲劇。

10。 不要坐學步車

學步車並不能幫助寶寶更快的學會走路,反而會對寶寶練習獨立行走和掌控平衡不利,也影響肌肉的正常發育。

同時,學步車的跨步高度如果過高,寶寶就會踮著腳走路,影響走路姿勢,而高度過低,則會導致足弓塌陷,造成扁平足,嚴重影響膝關節和脊柱的發育。

並且,學步車的運動速度較快,寶寶很難控制,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因此,寶寶能站後,建議扶著固定的欄杆或者矮桌子練習走路,以確保安全。

這10件事,你都記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