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太建北伐:南陳從高光變尷尬的一戰,淮南之地得而復失

第二次太建北伐:南陳從高光變尷尬的一戰,淮南之地得而復失

周齊陳三方鼎峙圖

南陳太建五年(573),趁北齊朝堂混亂、忠良飽受戕害之機,陳宣帝陳頊因勢而起,發動了一場聲勢浩蕩的太建北伐。

在這場北伐戰爭中,陳軍可謂勢如破竹:每過一個城池,就像摧枯拉朽一般,將北齊的防禦工事碾壓得像破罐子一樣稀碎。

由於進展實在過於順利,原屬於南朝的淮南各地基本沒作多少抵抗,就紛紛歸附。

第二次太建北伐:南陳從高光變尷尬的一戰,淮南之地得而復失

第一次太建北伐形勢圖

陳宣帝將這些看在眼裡,不由得欣喜異常、滿面春風。他甚至不等戰爭結束,就下令重賞統軍主帥吳明徹,給後者以規格極高的太牢禮,以示自己對這場戰爭的蓋棺定論。

但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時間僅過去短短的4年之後,形勢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二次太建北伐:南陳從高光變尷尬的一戰,淮南之地得而復失

陳宣帝陳頊

太建九年(577),陳朝的老對手——曾經雄踞一時的北齊王朝,上演了極其滑稽而又諷刺的一幕:玉體橫陳。

在齊後主高緯的一番無厘頭操作之下,北齊被西面相鄰的北周突入國境,並喪失了重鎮晉陽,繼而又失去了國都鄴城。

距鄴城千里之遙的建康,當陳宣帝獲知這一事態時,他是既有震驚,也有感嘆兼懊悔。

他一方面既震驚於曾經所向披靡的北齊軍隊居然敗亡得如此徹底,另一方面又感嘆於北周武帝推進戰局的神速。

而懊悔的地方,則在於自己動作太慢,沒有趁機在齊地亂中取羹。

第二次太建北伐:南陳從高光變尷尬的一戰,淮南之地得而復失

南陳北伐的核心統帥:吳明徹

雖然既悔恨又失望,但他在反覆思考下,還是認為應該抓緊出兵,這時他還抱有一絲僥倖的心理:4年前拿下淮南的經驗近在眼前,如今重整旗鼓,討伐北周,自然也是唾手可得的事。

太建九年(577)冬,陳宣帝詔令吳明徹繼續北伐,率水軍猛攻淮北。

10月19日,吳明徹指揮的大軍先到呂梁,在那裡,連續四個月的時間,他都多次擊敗了北周的徐州總管梁士彥。

所謂徐州總管,即是負責徐州地方的軍事、行政的最高階長官。而時任該職的梁士彥,也是一位能力不俗的名將。

第二次太建北伐:南陳從高光變尷尬的一戰,淮南之地得而復失

南北朝時期的徐州地圖

面對陳軍的進攻,梁士彥一直屢敗屢戰,並負隅頑抗。在前線戰況不順的情況下,他選擇了退守彭城內部,堅守待援。

吳明徹見此,便下令將彭城團團圍住,並將戰船環繞著排列於城下。霎時間,陳軍的攻城之勢洶湧澎湃……

這一刻,陳軍彷彿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但也引起了一個人的警覺。

這個人,就是當時北周的最高決策者——周武帝宇文邕。

他非常看重徐州的戰略位置,堅持認為彭城不能落入陳軍之手,於是便命上大將軍王軌率大軍趕到前線,支援梁士彥。

第二次太建北伐:南陳從高光變尷尬的一戰,淮南之地得而復失

北周武帝宇文邕

此時的吳明徹還在彭城外圍,他透過引清水灌城、並在城下環列船艦的辦法,希望把彭城一舉拿下。

但讓他萬萬想不到的是,彭城前線交戰正酣,有一股敵人卻已經悄悄地繞到了他的後方,正堵截他的歸路。

原來,王軌的大軍並沒有直接去彭城,而是趁陳軍主力北伐、在江淮一帶兵力空虛的時機,偷偷鑽入到了吳明徹的大後方淮口一帶。

王軌下令,用鐵鏈拴住數百個車輪,並扔入水中,橫向截斷泗水水流。

這樣一來,周軍就斷絕了陳軍的歸路,並將其打入反包圍的姿態。

陳宣帝畢竟不是趙構,可以白白地讓前線戰事毀於一旦。當他得知前線的這一變故之後,也派出了驍將劉景率七千勁旅支援吳明徹。

第二次太建北伐:南陳從高光變尷尬的一戰,淮南之地得而復失

劉景的水師增援前線陳軍

誰知,劉景的部隊剛到前線,船艦就被周軍提前佈置的鐵鎖車輪所困。北周名將達奚長儒一聲令下,周軍也只用了一會兒的功夫,就將被困中的劉景部隊打得大敗,一下俘虜了陳軍數千人。

這一下,陳軍方面的希望又完全落到了吳明徹身上。

得知歸路被斷,陳軍各將領人心浮動,都表現出了對未來戰況的驚恐和擔憂。尤其是譙州刺史蕭摩柯,他對吳明徹很坦誠地進言:“現在周軍正在封鎖河道下游,並在河岸兩頭築城。我們陳軍應該趁敵人還沒完工的絕好時機,快速擊敗他們,不然等時間拖延,大家都只能做俘虜了!”

但是,吳明徹並不領蕭摩訶的賬,他恨恨地反駁道:“拔掉敵人的軍旗並衝鋒陷陣,才是你這個將軍的分內之事;而長謀遠略,就是我這個統帥的事情了!”

第二次太建北伐:南陳從高光變尷尬的一戰,淮南之地得而復失

屢立戰功的陳朝“小關羽”:蕭摩柯

蕭摩訶被主帥這麼嗆了一下,也不再敢吱聲了,雖然他在之前的戰鬥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但也抵擋不住吳明徹的驕氣。金玉良言沒有得到主帥的首肯,陳軍也就白白坐失了良機。

僅僅十天不到的時間,北周軍隊就源源不斷地抵達了泗水,把陳軍的水上退路全部封死了。

直到此時,陳軍與周軍仍在彭城處於僵持的局面,但更多的周軍卻慢慢地向陳軍圍聚而來。

眼看十餘萬大軍已在鬼門關前徘徊,蕭摩柯也不顧一切了,他再次向吳明徹誠懇建議,希望主帥能在馬車上領著步軍撤退,自己則率領幾千鐵騎向前開路。

然而,這一建議還是被吳明徹否決了,他最不願看到的,就是數萬將士的生命,以及自己親手從北齊打下的城池,在一夜之間灰飛煙滅。吳明徹堅持要跟在隊伍的後面撤退。

第二次太建北伐:南陳從高光變尷尬的一戰,淮南之地得而復失

彭城下,兩軍持續對壘

在作出決定的當晚,吳明徹就讓蕭摩柯帶著騎兵向南突圍,而他本人則率領全軍登船,隨後派人摧毀泗水上游的大壩,想借著奔湧而出的水勢,推動艦船衝破周軍的圍堵。

結果,在艦船靠近淮口時,大壩的水勢有所減弱,船速也逐漸緩慢下來,被鐵鎖車輪所纏繞,前後陷入擁堵。

王軌見狀,便立即對陳軍發動猛攻。這一下,來不及反應的陳軍立刻軍心大亂,並四處潰散。吳明徹作為七旬主帥,老當益壯,在帶領殘兵和周軍殊死搏鬥十天後,最終走投無路,被北周生擒,不久後在長安含恨而死。

第二次太建北伐:南陳從高光變尷尬的一戰,淮南之地得而復失

陳軍艦船陷於混亂

一代名將,當年攻無不克、屢戰告捷,何等的意氣風發!如此輝煌的人生卻以這樣的方式黯然謝幕,也是讓人無限的感慨!

陳宣帝北伐失敗以後,北周轉而乘勝南下,並不斷攻城克地。雖然陳宣帝調兵遣將,欲圖抵擋周軍攻勢,但都是無用之功。

到太建十一年(579)年底,陳軍已完全喪失了長江以北,整個政權,已呈苟延殘喘之勢,只待北朝臨門一腳了。

當北周大軍征討北齊,在齊地不斷兼併土地時,陳宣帝和吳明徹等一干君臣都在隔岸觀火。待錯過了這一絕妙時機,等到北方混輿一統之後,陳宣帝又倉促興師,最終釀成大敗,讓後人無限惋惜。而這期間的是非曲直,也許只有當事人才能道盡其中緣由了。

參考資料:《陳書》《南史》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