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深處的寶藏小館

街巷深處的寶藏小館

夜色中的丁老五牛雜館熱鬧非凡 通訊員劉濤攝

□通訊員劉濤 全媒體記者楊琦

對於牛雜,襄陽人有一種濃濃的情懷。

在襄陽眾多賣牛雜的餐館中,有這樣一家店,37年前以一間門面起步,憑藉著獨特的味道,吸引無數食客光顧,逐步發展到一到晚間,整條街都是他家食客的格局,並帶動周邊小吃商戶發展。

夜幕下的食客

前些天,記者伴著太陽的餘輝,來到位於樊城區定中街的丁老五牛雜館,放眼望去,街上放著一張張小桌子,桌上是熱辣香騰的牛雜火鍋,三五好友圍坐一桌,一邊聊天,一邊涮菜,愜意無比。

夜色中,這裡燈火通明,人頭攢動,空氣中瀰漫著濃郁的牛油香氣,讓人不禁口齒生津。

“老闆,搞個大牛雜鍋子。”“老闆,來盤毛豆。”“老闆,再上壺黃酒。”……呼喊聲不絕於耳。

面對這些不停的點餐聲,老闆總會大聲迴應:“好嘞!一會兒就給你們送過去。”

記者隨機諮詢了幾位食客感覺味道如何,儘管他們有的是外地遊客,慕名專程而來,有的是本地老饕,在這裡已吃過多年,卻都紛紛表示:“看著紅紅的牛油配著牛排、牛雜、香蔥就很有食慾,聞起來有一股牛油的濃香,吃起來鮮香麻辣盡在口中,再配上襄陽特有黃酒,味道一絕。”而且店裡除了火鍋,還有各種蒸菜、冷盤、涼麵等美食,能滿足不同人群的口味。

鄰居們都說,丁老五牛雜館已經做了三十多年了,味道一直很好,牛雜的量很足,每天能看著他們製作,衛生也很放心,街坊們都愛在這裡小聚一下。

傳承多年的老味道

一鍋色香味俱全的牛雜、牛排,要做到讓外地人慕名而來,本地人吃了三十七年依然讚不絕口,靠的不僅僅是實惠的價格,還有新鮮的食材、獨特的秘方。

從開始做牛雜生意起,每天清晨,老闆都會去購買新鮮的牛排、牛雜。先炒,然後配上店家自己熬製的牛油、20多種香料慢慢燉著,在兩口直徑一米的深口大鍋中,不停地翻攪加湯,4個小時後,牛肉入味,牛雜軟爛。

來客後,火鍋裡墊上豆芽、豆皮等配菜,舀上幾勺牛排、牛雜,再澆上香氣濃郁的肉湯,撒點兒香蔥、香菜,襄陽人最愛的牛雜鍋可以上桌了。

濃郁的湯底香味直往鼻子裡鑽,口中瘋狂分泌出唾液,此時就算是怕辣的食客也會迫不及待想要嘗一嘗。Q彈的牛雜,軟爛中夾著脆、帶著特有的牛油香辣,辣氣從舌頭往下,落到心裡,進入胃中,瞬間便溫暖了全身;再啃上一塊牛排,浸滿湯汁的牛肉在口中化開,辣味轉化成熱氣衝開身上的毛孔,汗水隨之而下;來一口冰鎮的黃酒,酸酸甜甜,暢快無比。

牛雜火鍋配上地道的襄陽黃酒,讓這份火鍋更加有滋味,一天的疲憊在這份火鍋中盡數散去。

帶著街坊一起掙錢

牛雜館的老闆名叫丁擁軍,大家都叫他“丁老五”。談起創業之路,他回憶,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和老婆、母親從賣黃酒、茶葉蛋起家,慢慢做到早市賣牛雜麵,後來發現襄陽吃夜宵的人越來越多,自己當時剛好有點資金,又認識幾個做牛肉生意的朋友,和家人商量後,便做起了夜市生意。

把自家房子的一樓騰空,就有了一間三十平方米的小門面,專做牛雜火鍋。

丁擁軍說,以前生意沒有現在這麼火爆。轉機出現在2020年,外甥姜守國在抖音釋出店裡的影片,讓更多的人瞭解了丁老五牛雜館,生意開始火爆起來。後來,他把自家一樓整體裝修了一遍,還租了鄰居們的門面,形成了現在牛雜一條街的格局。

說到這裡,丁擁軍笑稱:“現在有很多人都是看了抖音後,慕名而來,客人多的時候,還得搞個大喇叭引導。”

在問到有沒有想著帶上街坊一起發展時,“丁老五”大笑著說:“我兒子丁爾立早就在這麼做了!他接手牛雜館生意後,一直想‘拉一把’街坊鄰里,這個想法得到了我們全家人的支援,餃子、饅頭、飲料……只要周邊有商家賣,我們就不賣,顧客來吃火鍋的時候,我們還會主動向大家推薦街坊的店鋪。”

永安橋社群黨委書記靳秀傑介紹,目前,丁老五牛雜館不僅租用了鄰居的門面,給鄰居們帶來穩定的收入,還招聘了附近的居民就業,也帶動了周邊其他小吃店和牛雜館的客流量,為夜市經濟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丁老五牛雜館加入了“點愛”愛心組織,經常參與獻愛心活動。

《襄陽晚報》(2022年9月5日4版)

本文來自【襄陽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