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當年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上映的時候,被誇爆了。

影片最開始有一段劇情,是姐妹倆為了訓練要管控飲食,搓了人生中最後一頓街邊髒攤。

她們吃的金黃色的脆球球,就是我第一次見到的印度小吃。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小脆球在電影院的銀幕上比本身大了數倍,黑暗中的它有聲有色有味。

聽到姐妹倆囑咐“多加辣”,我心想這是什麼神仙美食,看得我口水四溢。

怎麼也想不到多年後的今天,我會端著國人品嚐印度小吃的影片當作減肥餐。

吃印度小吃就是一項極限挑戰,而看別人吃印度小吃,你絕對吃不下去飯。

今天推送得晚一點,就怕趕上你的飯點。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乍一看,印度小吃跟國內的髒攤沒什麼區別;

一個推車,一把鏽傘,一口祖傳的黝黑大鍋。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只是這裡沒有榨汁機、麵條機;

這雙黑黝黝的手,就是就是世界上最好用的全功能食品加工器。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只有被阿三親手抓過的食物,才算被注入靈魂。

喝果汁?那就用手給你擠出來。

吃刨冰?手拿著搓澡巾給你搓出來。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在所有食物面前,阿三的手指不再是手指,是把湯攪熱的勺。

手掌也不是手掌,切水果用的案板。

別人擺攤是付出體力,印度店主擺攤直接付出自己的身體。

果肉擦過店主的手汗,湯汁被脫落的表皮組織加料。

你知道水果滋味甘甜,卻不知為何在這裡吃居然帶點鹹。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你可能聽過印度老哥們左右手如廁和進食的妙用之分,計較這些都是因為沒見過提腳上鍋臺的阿三。

腳底上的黑灰形成一塊圓形,提醒你這不是肉墊本色,而是被印度大地所感染的顏色。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黢黑的腳底不只是擺設,也可以下廚招待食客。

即便在印度混跡多年的美食博主見了,也會嘀咕一句“怎麼這般不見外”。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也有不開化的遊客問過:為什麼他們不帶一次性手套(腳套)?

印度已經將環保寫在了骨子裡,這裡就是沒被工業革命糟粕們汙染的處女地。

一次性餐具在這裡幾乎絕跡,所有飲料都只能用店家提供的玻璃杯。

好心的店主會當你面用恆河水清洗一下,但也不妨礙杯口還留著上一位顧客的唇印。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即使是包裝紙也必須是二次利用的,甚至有產地源頭可循。

看字跡就能分辨出是店主爸爸的德里早報,還是他兒子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從製作過程看,印度小吃一口就能吃到整個元素週期表,兩口下去就能把化學課本和生物課本都被吃掉。

只有過了心理那一關,才可以接受味蕾的洗禮。

在印度無論買什麼吃的,最後店主都會問一句要不要瑪莎拉。

瑪莎拉就是一種香料,印度人吃手抓飯放它,吃水果放它,連恆河水都要兌瑪莎拉喝下。

不用擔心食物會與瑪莎拉互斥,瑪莎拉就是調味界的流氓,彷彿在前世就已經住進所有食物的夢鄉。

只要加了瑪莎拉,啥玩意吃了都是瑪莎拉味。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即便是囫圇吞下,只要它與你的舌面有一點點接觸,就足夠它將你的每一個味蕾炸開。

沒人能弄明白,瑪莎拉明明被稱作“香料”,怎麼可以臭得那麼複雜。

如果一定要找個詞來形容它,那隻能動用自己記憶中最噁心的味道來類比。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綠色的醬汁像是經過沼氣的錘鍊;

光是侵略你的口腔還不夠,你原本賴以生存的咽喉,現在就像是一個瘻,那股刺激的氣味就這樣衝上你的鼻腔。

《摔跤吧爸爸》的主角成年後再次回到街邊吃了一次脆球餅。

自從知道脆球餅裡面的湯汁就是瑪莎拉之後,我就再也無法直視她充滿享受的表情。

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想在自己耳邊說一句:

好奇什麼味是吧?把臉貼近廁所聞聞就知道了。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印度吃播界有一不可逾越的巔峰,嘗試過的博主都直接一戰封神。

它不經過任何烹製加工,純綠色無新增,它就是神聖的恆河水。

喝恆河水很簡單,直接跳進河裡就可以舀起一杯。

只見其中淡淡泛著綠色,還有一些難以辨別的漂浮物。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瞭解恆河文化的人會告訴你,這裡面有全國人民的洗澡水,整個城市下水道排出的汙水,還有婆羅門大爺的骨灰。

當地人不會覺得這是汙染,他們相信恆河如此神聖可以自我淨化,並且依然會用它為客人煮奶茶。

對外來遊客來說,來印度旅遊就是絕地求生。

搜別的地方旅遊攻略,都是說哪裡好玩,哪裡好吃。

印度旅遊攻略只有滿滿的注意事項;

記得帶手紙,記得帶瀉藥,最好帶個淨水器……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的,叫“德里肚子”。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就算這樣,印度每年依然吸引著無數探險家。

他們如此偉大,為我們揭開了這個世界另一面的神秘面紗。

代價就是獻祭了自己,眼看著臉越來越小,頭髮佔螢幕比例越來越大。

拿知名印度先鋒美食家劉墉來說,去印度前和去印度後他不能說是毫不相像,也頂多是宛如父子。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但凡印度小吃稍微乾淨一點,博主們也不至於瘦成這樣。

影片是真好看,但看著博主也是真心疼,每條影片評論裡都有朋友呼喚他們回國。

國人博主不想遭罪,還可以回家。

但是生在此地的印度本地人,他們沒有選擇。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劉墉的影片裡有個賣椰子的阿姨,坐在一地椰子皮裡熟練得削著椰子。

他說印度很少有女人出來工作,她一定是迫不得已才這樣的。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印度種姓制度,讓一些人生下來社會地位就低賤。

1950年印度就頒佈了平權法案法案,如果遭遇歧視低種姓可以進行舉報,違規的高種姓會被罰款。

但是長久以來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人們內心裡的歧視直到今天也難以消除。

經濟權利還是掌握在高種姓人的手裡,只會把最髒、最累、賺得最少的工作分給低種姓來做。

低種姓不可以跟高種姓喝一樣的水,甚至因為不能跟高種姓同處一個屋簷下,只能在貧民窟的家中做工。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印度的勞動力很廉價是吧?用歧視換的。

高種姓小孩正學著叫爸爸媽媽,低種姓卻要把“你是低賤的”“被你碰過的東西都髒了”當作人生第一課。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從來到人世間的那一刻,低種姓就註定要度過無望的一生,除非有奇蹟發生。

印度富豪中有位低種姓女性,名叫Kalpana。

在她的童年裡,充滿了貧困、歧視和暴力,出嫁後又遭受丈夫和婆家的虐待。

離婚回村的Kalpana飽受羞辱,而這時的她才12歲。

她嘗試過自殺,可回望她遭受的待遇,她覺得不服氣。

她要證明給全村人看,被當作奴隸的她,到底可以活成什麼樣子。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Kalpana逃到了大城市,打工數年終於拿到了銀行貸款。

她沒有像別人一樣用這筆錢開個店,而是把所有的錢都用來買城郊的一塊地皮。

這時候,印度房地產漲價了,她立刻高價轉手獲得了經商的第一桶金。

Kalpana就這樣憑著自己眼光和膽量,一步步擁有了市值百萬美元的礦業公司。

最終實現了階級躍遷,真的過上了“乾淨又衛生”的生活。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Kalpana是難得一見的英雄,大多數普通人卻活不出現實的桎梏。

他們沒有乾淨的水,沒有安定的環境,甚至很難找到一份謀生的工作。

只有用這一雙手,拼拼湊湊一攤小吃家當。

街邊印度小販身上每一塊汙漬,都寫著“生活所迫”。

這些印度小吃的影片看多了,也很難再有原來獵奇的快感。

他們吃刨冰解暑的時候,會淋上五顏六色的色素,即便那沒有任何味道。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就算只有幾種有限的水果,也要擺得整齊得裝飾一下自己的小吃車。

幾乎每個來印度的遊客都會拉肚子,甚至有個病就是拿印度城市命名

這些用心生活的痕跡,好像給他們不高的衛生條件蒙上了一層濾鏡,讓我只看得到勃勃生命力。

勤勞,就是這些人唯一的資本。

活下去,儘量活得有聲有色,就是對歧視做出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