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五大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中山博物院為我國三大博物館之一。坐落我國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總佔地面積160000平方米,其於1965年開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無數瑰寶,臺北故宮有哪些必看的文物?臺北故宮的五大鎮館之寶是什麼?

1.《寒食帖》

蘇軾

宋 公元960-1279

卷 紙本 縱:34.2公分 橫:199.5公分

臺北故宮五大鎮館之寶

寒食帖

《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是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橫34。2釐米,縱18。9釐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那時蘇軾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作了二首五言詩:“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 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刻惆悵孤單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全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 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2.清代玉白菜

清 公元1644-1911

長18.7公分,寬9.1公分,厚5.07公分

臺北故宮五大鎮館之寶

清代玉白菜

為什麼那棵翠玉白菜會稱得上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這要從在我國玉雕用料的時刻談起,翡翠玉歸屬於“後來居上”,而且其強度極高,有“硬玉”之稱。用翡翠玉雕琢的器皿,原料結實,顏色輕快,清朝皇宮裡快速獲得皇上、妃子及佳官皇室們的發起與寵愛。而且在我國考古開掘或傳奇世界至寶中並未發覺明朝清代之前的翡翠雕琢作品,因而他們更看起來名貴,臺北故宮博物院這棵翠玉白菜是翡翠雕琢至寶中的引領者。

3.北宋汝窯的蓮花碗

北宋

高10.5釐米,口徑16.2釐米,足徑8.1釐米

臺北故宮五大鎮館之寶

北宋汝窯的蓮花碗

宋代汝窯,為我國五大名窯之首。臺北故宮瓷器精品館的蓮花式溫碗。狀似半開的蓮花,線條溫順婉約,典雅清麗,釉面紋路細碎,以其典雅造型、溫順不透明釉色,在傳世不多的汝窯器中更顯寶貴。蓮花式溫碗器作十瓣蓮花形。以蓮花或蓮瓣作為器物之紋飾及造型,隨釋教之傳入而盛行,此後更取其出泥不染之習性,涵義廉潔,廣為各類器所選用。本器狀似未盛開蓮花,線條溫順婉約,典雅清麗。原器應與一執壺配套,為一溫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見。

4.《祭侄文稿》行草

顏真卿

唐 公元618-907

卷 紙本 縱:29.2公分 橫:59.6公分

臺北故宮五大鎮館之寶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23行、兩百來個字,長59。6釐米,寬29。2釐米,大小差不多像橫著拼兩張A4紙。《祭侄文稿》全國第二行書的名頭來自元代書法家鮮于樞“唐太師魯公顏真卿書《祭侄季明文稿》,全國行書第二”那句話,全國行書榜首當然是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不過聽說《蘭亭序》真跡是在地下陪著李世民,現在傳世僅剩摹本,公認的最佳摹本——唐代書法家馮承素描摹的《蘭亭序》,也是北京故宮制止出國(境)展覽的一級文物。而顏真卿寫於公元758年的《祭侄文稿》卻是真跡傳世,距今已有1261年,是極其罕見的唐代書法真跡,說是存世榜首行書也不為過。所謂“絹保八百、紙壽千年”,書寫、製作於紙或絹上的書畫作品相對更軟弱更難儲存,宋元以前傳世的書畫真跡本就不多,歷經千餘年還在的名家書畫作品必然是稀世之珍。

5.富春山居圖(無用師)

黃公望

元 公元1279-1368

卷 紙本 水墨畫 縱:33公分 橫:636.9公分

臺北故宮五大鎮館之寶

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由元代畫家黃公望所作,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明朝末年後,這幅名畫因故分為兩段,1948年今後別離保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2011年6月1日,在兩岸有識之士共同推進下,別離360多年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在臺北實現合璧展出,成為我國藝術史上的一段美談,也是兩岸交流中具有里程碑含義的文明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