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銷量創新高 車主反映汞中毒? 期待真相時, 需重視車內安全

7月31日,理想水銀事件當事人在微博釋出檢查報告結果,內容顯示,其被確診為汞中毒。普通人正常值小於4,中毒標準小於35,而他24小時排出的檢驗值達到359,超出生物接觸極限,就是中毒標準10倍,超出正常值接近百倍。

另一方面,這一事件所牽涉的品牌

理想汽車

在7月份的銷售並沒有受影響。據瞭解,理想汽車在7月份共交付8589輛理想ONE,單月交付量首次超過8000輛。同比2020年7月增長251。3%,環比2021年6月增長11。4%。2021年前7個月,理想汽車的累計交付量達到38,743輛。

理想汽車銷量創新高 車主反映汞中毒? 期待真相時, 需重視車內安全

點選載入圖片

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事件。不僅是因為水銀有劇毒,危害人的身體健康。還因為水銀出現在座椅裡這樣一個匪夷所思的地方,更因為在出現這樣的事情之後理想的銷量不降反升。面對車主的檢測報告和理想汽車的銷售資料,不禁讓人疑問,車內環境安全到底重要嗎?

這個車主很理智

這件事情的起因並不複雜,是從車主在微博釋出影片開始。面對突如其來的投訴,理想汽車進入了全面公關的狀態,甚至出現了爆粗口的行為。但是車主並沒有因為害怕而亂了陣腳,而是非常理智的去醫院進行檢查,拿出種種事實來擊破理想汽車的迴應。

他選擇第一時間在網友眾多的輿論陣地微博發聲,將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公佈於眾。7月4日,一位“理想ONE”車主在“理想汽車”App連發布3條影片。該車主稱,最近發現汽車座椅從裡面往外滲水銀,並且坐墊座架子上、座椅下面也出現大量水銀珠。影片顯示,不僅座椅縫隙中有水銀存在,按壓坐墊還會從小孔中往外滲出水銀珠。該車主便是理想水銀事件當事人@正義謙叔。

按照常理來說,企業應該第一時間給出官方迴應。實際上,理想汽車也這麼做了。但是,理想汽車的創始人

李想

卻似乎覺得自己很委屈,做出了讓人詫異的行為。李想回懟稱:“造謠我們用水銀的人和媒體,祝願你們血液裡流動著汞,腦子裡裝滿了汞。”但不久後李想又將該內容刪除。

很顯然,相比這個看起來的成功人士而言,車主更理智。

面對理想汽車的宣告,車主選擇了“用事實說話”。理想汽車在7月6日宣告,汞的特性是在高溫下易揮發,使用者還能看到液態的汞,必然是相對較短時間內產生的遺留。關於汞的特性和作用,歡迎大家網路查閱百科的知識。

事實上,車主並非真的只會打嘴炮,他真的報警了。7月12日,當事車主發微博表示雙方已報警4次,但不構成投毒標準未立案。

汞在高溫下易揮發,一般人可能會被這所謂的常識唬住了。但是車主並沒有,他用事實來回擊:我車裡的水銀都個把月了沒揮發完,職業病醫院醫生也說了,這東西一般環境下至多是慢性中毒。

而且找出了2003年一位研究人員的實驗,透過實驗證實,在20℃室溫下,一粒水銀經過兩個半月後,質量僅從0。2022克下降到0。1986克。如果沒有人為干預,0。2克汞大約需要3年才能揮發完。

理想汽車銷量創新高 車主反映汞中毒? 期待真相時, 需重視車內安全

點選載入圖片

除此之外,他還第一時間去了醫院進行檢測,在拿到檢測結果之後,依然是第一時間公佈於眾,並且提出的訴求思路也非常清晰,就是“希望理想和李想能給我公開道歉,並且把這髒車拉回去,退還車款”。

這個廠家總在變

相比於車主的冷靜與理智,理想汽車似乎更關注事件的輿論影響,關注點不在如何解決問題上,而是如何證明車主說謊上。雖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看起來是一場扯不清的亂成一團。實際上,還是可以看出來每一回合的套路。

一開始,理想汽車就處於一種憤怒甚至歇斯底里的狀態,尤其是李想。在7月5日中午刪除那條“腦子裡裝滿了水銀”的微博三個小時後,李想又在個人微博上發文:“連用水銀(汞)投毒的栽贓影片都能拍出來,還大規模傳播出來,實在厲害!誰在操作?”

看起來,李想對車主所說的事情很難接受。他不僅覺得此事不真,而且還覺得是在栽贓。一件車輛維權事件竟然演變成了撲朔迷離的推理,真是一層繞一層。

理想汽車銷量創新高 車主反映汞中毒? 期待真相時, 需重視車內安全

點選載入圖片

不過,在7月6日當事車主與理想汽車總部人員一起取到檢測結果,證實車座椅裡疑似水銀的物質確為水銀之後,理想汽車的態度就發生了變化。當晚理想汽車和座椅供應商迴應稱,“理想汽車在零部件、生產、製造等所有環節,對於汞的使用和採購為零”,並認為車上汞的存在是外部使用或投毒造成。

而李想也在微博喊話車主,“理想汽車100%支援你去報案,因為汞投毒屬於情節嚴重的刑事犯罪行為。請務必、務必、務必使用法律的手段,絕不要心慈手軟”。

在7月19日應車主要求,在理想汽車維修中心進行主駕駛座椅檢測時發現主駕駛座椅也有水銀之後,理想和李想的態度又變了。他們認為是第三方投毒。

而在7月30日車主公佈他在醫院的檢測結果之後,目前理想和李想都沒有任何回覆。

車輛安全無小事

這件事情的罪魁禍首是汞,俗稱水銀。是唯一一種在常溫下以液態存在的金屬,有強致癌性。關於汞中毒最有名的當屬1953年日本熊本縣水俁灣附近的集體中毒事件。因為村民們誤食了含有有機汞的貝殼等食物,造成水銀入侵腦細胞。

那麼,汽車在製造過程中究竟是否會使用到水銀呢?答案是肯定的。汞在許多電子或電器產品中有大量應用。另外,汞化合物還會廣泛存在於車輛的各種感測器內,如溫控器、繼電器等等。同時,根據國內有關部門制定的生產標準,汞也可以作為少量的新增劑,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車內部分塑膠件中。

理想汽車銷量創新高 車主反映汞中毒? 期待真相時, 需重視車內安全

點選載入圖片

相比於汞,車內

甲醛

超標更值得關注。早在2012年,國家質檢總局汽車產品缺陷資訊投訴資料統計顯示,車內異味/汙染物超標已成為車主投訴最為集中的一個問題。

而汙染物超標主要指的是甲醛。通常甲醛存在於塑膠內飾或座椅套、腳墊等裝飾品中。曾經有車主投訴賓士甲醛超標,稱德國原廠賓士B級車在提車6個月行駛9000公里後,檢測發現甲醛嚴重超標達8。4倍,TVOC超標達3。6倍。也曾經有賓士SLK跑車因為受不了了車內異味更換地毯,從德國訂購了其他批次賓士地毯,可是換了之後異味問題依然沒有明顯改善。

根據《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規定,車內空氣檢測的物質還有苯、甲醛、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乙醛、丙烯醛等8種。國家規定標準為車內甲醛含量不超過0。1mg/m3,車內汙染尤其會危害孕婦、病人和兒童等敏感個體。

通常,我們潛意識裡會覺得新車有點氣味很正常,開一段時間就好了。但是,這些氣味不只是散發到了空氣中,更是進入到了我們的身體裡。不能覺得新車有氣味很正常,這是不正常的。我們也不能覺得多放點炭包就好了,在使用一段時間後仍然覺得有味道一定要去做檢測。

寫在最後:曾經有人質疑這次事件是否是理想的高階公關,也有人質疑是否是車主故意碰瓷。我們無法從網路上一來一回的宣告中獲得真相,也無法真正做到感同身受。可以確定的是,事情終究有真相,而問題也終究會解決。更加可以確定的是,相比於關注雙方之爭,車主的身體安全更值得關注。無論是車、主機廠,還是配件商,都應該多花點心思在車內環境安全上,多多關注甲醛超標等問題。儘管汞超標目前看只是個例,但仍然值得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