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嘲諷為“最糟糕的方案”?理想ONE對比大眾ID.6 X,結局很勵志

前兩天,理想汽車發的一條“感謝鞭策,繼續努力”微博,讓不少圈內人士意外,甚至有人對其表示:莫欺少年窮。因為他的配圖是,理想ONE在11月份以13438臺的上險量,成功“一挑五”將大眾整個中大型SUV家族甩在了身後。

被嘲諷為“最糟糕的方案”?理想ONE對比大眾ID.6 X,結局很勵志

看到這,或許有小夥伴會納悶,不就是一次銷量的對比嗎,有何意外的?這還得從2020年大眾的媒體溝通會上說起,大眾中國區CEO馮思翰說:“增程式電動技術是最糟糕的解決方案”,而當時大範圍使用增程式電動技術的就理想汽車一家,所以“樑子”就這樣結下了。而這張上險量對比圖,很明顯就是理想汽車的“反擊”,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認為。不過,話說回來,大眾的新能源車與理想汽車的理想ONE究竟孰強孰弱?

被嘲諷為“最糟糕的方案”?理想ONE對比大眾ID.6 X,結局很勵志

(大眾ID。6X)

被嘲諷為“最糟糕的方案”?理想ONE對比大眾ID.6 X,結局很勵志

(理想ONE)

今天,咱們就以售價比較接近的2021款Prime勁能四驅版大眾ID。6X(33。5888萬),與2021款增程6座版理想ONE(33。80萬)進行一場全面對比,看看誰才是當下市場的“最佳選擇”?話不多說,咱們直接進入對比環節,先來看外觀設計,其實在我看來兩車的造型各有所長,ID。6X比較科技且攻擊性很強,而理想ONE則是比較霸氣。至於哪個更好看?我想這就要看你喜歡哪種設計,但我相信ID。6X一定不是中年消費者們的“菜”。

被嘲諷為“最糟糕的方案”?理想ONE對比大眾ID.6 X,結局很勵志

(大眾ID。6X)

被嘲諷為“最糟糕的方案”?理想ONE對比大眾ID.6 X,結局很勵志

(理想ONE)

尺寸方面,ID。6X的長寬高分別為4876/1848/1680mm,軸距為2965mm;理想ONE的長寬高分別為5030/1960/1760mm,軸距為2935mm。從資料來看,理想ONE的“體格”更大,但ID。6X的軸距更長,那雙方的實際空間表現如何?我們接著往下看。

被嘲諷為“最糟糕的方案”?理想ONE對比大眾ID.6 X,結局很勵志

(大眾ID。6X)

被嘲諷為“最糟糕的方案”?理想ONE對比大眾ID.6 X,結局很勵志

(理想ONE)

空間佈局上,ID。6X與理想ONE都是“2+2+2”六座佈局,而以身高180cm的體驗者為例,雙方的乘坐空間其實不相上下,均能提供一個舒適的空間。不過,在舒適性方面,理想ONE在第一、二排配備有柔軟的航空級頭枕,並要比ID。6X多了前排座椅通風,後排座椅按摩,以及後排腰部調節、後排座椅電動調節等功能,舒適性明顯更強。

被嘲諷為“最糟糕的方案”?理想ONE對比大眾ID.6 X,結局很勵志

(大眾ID。6X)

被嘲諷為“最糟糕的方案”?理想ONE對比大眾ID.6 X,結局很勵志

(理想ONE)

被嘲諷為“最糟糕的方案”?理想ONE對比大眾ID.6 X,結局很勵志

(理想ONE)

而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除了舒適性之外,兩車續航能力也是他們比較關心的一點,畢竟都是靠電驅動的中大型SUV。ID。6X使用了一塊83。4kWh的三元鋰動力電池,NEDC純電續航里程為510km。而理想ONE的綜合續航里程為1080km,顯然更有優勢。並且,理想ONE的補能方式,不侷限於充電樁這一種,它還可透過加註95號汽油,供智慧發電系統工作,為驅動電機持續供能,這也使得它在長途自駕遊過程中更有優勢。

被嘲諷為“最糟糕的方案”?理想ONE對比大眾ID.6 X,結局很勵志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純電動汽車目前的技術還未完善,冬季續航縮減的問題依舊是一把懸在眾多純電動汽車頭上的“達摩克斯之劍”。並且,充電配套設施還並未全面鋪開,很多小地方、國道上甚至都沒有充電樁,冬季出行時難免會產生續航焦慮。而可透過加油補能的理想ONE,不但沒有里程焦慮,還不用擔心找不到充電樁,或者是為等充電樁而煩惱。

被嘲諷為“最糟糕的方案”?理想ONE對比大眾ID.6 X,結局很勵志

不過,我們不可否認,增程式電動技術的經濟性是不如純電動,但對比燃油車還是比較有優勢。就拿理想ONE來說,其開創了城市用電、長途發電的全新電動模式,能夠帶來不錯的經濟性,因為其NEDC綜合油耗才1。5L/100km,即便是最低荷電狀態下的油耗也才8。8L/100km,對比同級燃油車,經濟性明顯更突出。所以,這也是為何筆者要說增程式電動技術是當下的最佳“解決方案”。

被嘲諷為“最糟糕的方案”?理想ONE對比大眾ID.6 X,結局很勵志

(大眾ID。6X)

被嘲諷為“最糟糕的方案”?理想ONE對比大眾ID.6 X,結局很勵志

(理想ONE)

總的來說,透過大眾ID。6X與理想ONE的對比來看,在當下這個充電配套設施還未全面鋪開,電池技術並未完善的時代,純電動車的實用性是不如增程式動力。而大眾中國區CEO馮思翰炮曾轟增程式電動技術,但自家的新產品ID。6X,並未對採用增程式動力方案的理想ONE構成威脅,那就說明增程式電動技術並未有他說的那麼不堪。對此,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