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誠意卻最先被邊緣化, 透過雪佛蘭的冷門解讀“洋品牌”的未來

參考資料,1~2月品牌銷量與具體車型銷量。

雪佛蘭首月銷量為25823輛,看似還不錯,可是你知道這個品牌有多少量產車嗎?來看二月的具體車型的銷量資料吧。

科魯澤,11490輛

賽歐,3852輛

科沃茲,1511輛

邁銳寶XL,898輛

沃蘭多,495輛

暢巡,401輛

探界者,1666輛

創界,100輛

開拓者,5輛

就是這些了。

二月共計為20418輛,這是九輛車的成績,平均只有2268輛的成績,顯然已經是個冷門品牌了;可是在合資汽車裡雪佛蘭至少有幾款車是挺有誠意的, 比如邁銳寶XL、探界者和開拓者,這些車的冷門似乎是很反常的現象。

拿出誠意卻最先被邊緣化, 透過雪佛蘭的冷門解讀“洋品牌”的未來

雪佛蘭的中端車均使用LSY-2。0T發動機,變速器用9AT手自一體;這一組合應當算高標準了,該發動機有智慧變缸和氣門半開的節油技術,邁銳寶XL的平均油耗不足9。5L/100km,探界者和開拓者也只是10L出頭,油耗表現在同級車裡算優秀標準。發動機的動力儲備為174kw/350N·m(1500~4000rpm),沒有區分高低功率版本,效能標準中等偏上;僅此一點就要比同級歐系車強,效能也普遍優於日系車。

所以這些車理論上不該冷門,銷量如此之差似乎有些不好理解;所謂的內飾設計感差或用料一般也是比較牽強的說法,以邁銳寶XL為參考,其內飾難道會比某些德系或日系汽車更“素”嗎?

拿出誠意卻最先被邊緣化, 透過雪佛蘭的冷門解讀“洋品牌”的未來

真正的原因也許會有些難以接受:因為這些車變得“便宜”了!

邁銳寶XL 550T真實起售價低於15萬,探界者略高一點但1。5T版本也已經打入15萬以內的價格區間;開拓者是中大型SUV,定位與別克昂科旗和凱迪拉克XT6相同,甚至於平臺和總成也一樣。那麼別克和凱迪拉克的同級車價格高,雪佛蘭的價格低,是不是車身或配置上有什麼“縮水”呢?這是有些網友提出過的問題。

實際不然,雪佛蘭的這幾款車的綜合品質還是不錯的,而且沒有什麼明顯的不足或減配,價格低只是因為此類車的真實價值本就不高。

拿出誠意卻最先被邊緣化, 透過雪佛蘭的冷門解讀“洋品牌”的未來

以開拓者為參考,在20萬左右裡不僅有這輛C級車,還有如傳祺GS8或硬派車榮威RX8和大通D90Pro;GS8用的鉅浪2。0T&8AT不僅能在耗油量上做到與開拓者相當,同時還有更強勁的動力,配置和內飾用料標準也會略高一些。也就是說開拓者只是在合資陣營中有較高的價效比,與同級別的國產汽車相比還是要差一些的,如果與那些用非承載式車身的硬派車型對比就要差更多了。

可是有些不如開拓者的合資車價格定得更高,銷量卻比開拓者好很多,這又要怎麼解釋呢?

拿出誠意卻最先被邊緣化, 透過雪佛蘭的冷門解讀“洋品牌”的未來

說白了那些車的熱銷前提正是“價格高”, 賣點簡而言之有三點。

洋品牌

高價格

車輛本身

最後才是車輛,那些合資車抓住了一些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其追求的先不是車輛本身有多高的品質,而是這個品牌是不是“大牌”,會不會被別人認可;而有類似觀點的消費者大多崇尚洋品牌,所以這些外國汽車廠商只要再抓住一點即可把垃圾賣出高價——拜金心態。

品質、設計水平、實用價值完全相同的兩個包,有人就願意買那個10萬的,因為那個1000的“沒面兒”,體現不出其經濟實力;挎著相同的包,其內心中或其圈子裡只認可“10W”而不是“1k”,用10W的包能炫富就是商品的潛在價值。

拿出誠意卻最先被邊緣化, 透過雪佛蘭的冷門解讀“洋品牌”的未來

這種消費觀念嚴格來說是有些不健康的,至少不適合面向大眾去渲染其“潛在的優越性”,尤其不應該給年輕人灌輸這樣的思想;只不過有些人已經形成這樣的價值觀,綜合年齡、工作和受教育程度等諸多因素分析,可以說這些消費者是沒有再改變價值觀的可能性的,這批消費者就是合資汽車使用者的主體。

雪佛蘭的失敗在於車輛不夠貴了,不夠貴就“沒面兒”,為了面兒去選擇合資汽車,似乎不如多支出幾萬元再進行”升級“,哪怕品質實際是在降級;雪佛蘭這一步走錯了,合資汽車走不了價效比路線,否則會失去核心賣點;且在國產汽車成熟之後,合資企業拼車輛的價效比註定是無力與中國汽車廠商對抗的,因為這種企業總要兩到三個企業去分成,一樣價格的車輛的利潤空間就要加大,壓縮的只能是製造成本,車輛的品質則註定會有差距。

拿出誠意卻最先被邊緣化, 透過雪佛蘭的冷門解讀“洋品牌”的未來

所以合資汽車的賣點就是“高價”,價格便宜只會被更快的淘汰;不過繼續以文化入侵伴隨品牌賦魅來推崇“崇洋和拜金”的畸形價值觀的做法已經快要行不通了,隨著多年來的文化復興,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充實對中國製造的信心,中國汽車廠商們也非常的爭氣,打造出的車輛不僅有主流車還有中高階車,最終這些外國品牌汽車都會被比下去,那些執著於外國品牌的消費者也在逐漸失去消費能力,未來“洋品牌”在汽車市場裡會是很尷尬的存在。

拿出誠意卻最先被邊緣化, 透過雪佛蘭的冷門解讀“洋品牌”的未來

: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釋出,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贊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