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過五輛國產車, 以後換車還會換國產

人在北京,車子都是上下班偶爾長途,一年一車平均里程1萬不到。第一輛車,奇瑞A5 1。6手動次頂配,2007年1月,裸車7。2萬不到。第一次買車,專門找了朋友一起去看了車,聽了發動機聲音,各種小心翼翼。

老婆是新手,我以前在國外只開自動擋,開車時各種新手毛病,車都扛住了。空間也寬敞,那時候孩子還小,後座中間加上安全座椅再坐上岳父母也不太擠,遙控,倒車雷達配得很齊,對新手很友好。同期有個同事買了捷達,10來萬,沒有倒車雷達,沒有遙控鑰匙,氣囊沒我車多,光禿禿的車10多萬。

提車以後基本滿意,就是儀表臺異響,去4S看了也看了別人的經歷,覺得是個通病也沒什麼影響就沒理會。中間做過線束升級,開了6年,沒有大毛病,第6年車子球籠套破了,換掉以後沒多久就換車了,舊車置換了1萬塊。

第二輛車,奇瑞威麟V5 2。0自動7座 頂配,2010年12月,同期還考慮過本田奧德賽,結果和銷售熬鷹熬了4個月成功,便宜2萬還是3萬裸車11。5萬提的,結果提車了不到兩週北京就開始限購(之前錯寫限行),把銷售後悔的死要死,限行前的一天,車加價兩萬都有人買。

我買過五輛國產車, 以後換車還會換國產

車子好處是很大,手自一體開起來也方便。

準庫存車,提車的時候儀表臺上有一小塊蒙皮有點翹起來,和售後說了以後說沒辦法只換這一小塊,要換就得全換整個儀表臺,一時沒想明白,就把它給換了結果換了儀表臺,沒能和原裝的儀表臺一樣嚴絲合縫,而且還有一些異響。開過兩次1300公里高速。

也是開了6年賣掉。賣掉之前一年時間裡發電機皮帶斷過兩次,主要原因是惰輪偏心,其中一次,發電機換過一次。1萬2賣給了2手車網上平臺,得出的經驗就是賣車能不用網上平臺。

第三輛車,奇瑞艾瑞澤7 1。6CVT次頂配,2014年7月,第一批的車正趕上排放標準更新,半年庫存車12萬的原價9萬8提的。

這個車各種好開,乘坐舒適。

也有些小毛病:最早的艾瑞澤7有個設計缺陷,大量水淋的情況下有些車會漏水,我提車的之前就召回過,我的車也做過“技術升級”,開了不到六年也沒發生過漏水的問題。剛提車時候一定車速時候有口哨聲,4S查了半天沒發現原因,後來查了查發現是CVT變速箱的普遍問題,不單是奇瑞一家有。三個月裡因為鬆動換過駕駛員側門密封條,三年裡壞過兩次氧感測器,第三年轉向柱有異響就換了。不到六年置換了2萬。

第四輛車,奇瑞瑞虎7 2。0CVT次頂配,2016年12月,13萬的車加上優惠12萬不到裸車價提車。車子空間大,配置齊,唯一的缺點是後備箱有點小。2020年夏天的時候,開車時候升窗器的鋼絲斷了,車窗玻璃降下升不上。去4S店換了一個升窗器。其他什麼毛病也沒有,開了快5年連輪胎都沒補過氣。

我買過五輛國產車, 以後換車還會換國產

第五輛車,吉利領克03 1。5T DCT勁PRO,2019年5月提車,趕上國五轉國六,五一,找了朋友的弄了員工折扣,還辦了24期零利息貸款(有服務費),最後13。8萬提車。這個車是大件終身質保。很多評價三缸車有這個不好那個不好,我和老婆都覺得不錯,帶T的發動機提速給力,操作靈活,沃爾沃平臺也很香。缺點是互動設計有些很扯的地方,讓人牙癢癢,另外AEB輔助剎車時不時會自己來一下,關也關不掉,開著車突然給你一個大聲警報+猛剎很驚悚。

13年裡開了5輛國產車,國產車的質量進步是能夠明顯感受到的。初期的奇瑞A5和V5算是同一時期的不同車型,大毛病沒有,小毛病特別是裝配上的小毛病隨時隨地都能體會。A5從提車儀表臺就共振異響,V5在到後來一開動就出異響,我朋友以為我在車上養了蟋蟀——沒錯,異響和蟋蟀叫很像。大件都沒出過問題,小件出問題的機率看我的敘述好像挺多,其實頻率並不高,大部分都是忍一忍可以熬到保養處理的。從瑞虎7開始,車本身的問題已經基本沒有,更多的是使用體驗的問題,這就很見仁見智了。

不吹不黑,也從來沒有為選的車是國產車而後悔。合資車有它的好,但在我看來也有很多品牌的溢價。我周圍朋友同事多數人買合資車或者進口車,我瞭解了下來出問題的頻率和國產車差不了多少。早兩年我的感覺是,差不多類似的問題,合資/進口車主的容忍度要比國產車高很多。其實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誰都知道一分價錢一分貨,可一有問題,對國產車的評價就是“就知道它做不好”,對進口/合資車就是“相信它會給我把問題解決好的”,盲目信任的讓我覺得滑稽。

我買過五輛國產車, 以後換車還會換國產

合理期待是任何消費者都應該懂得的,我如果花百十來萬買個豪車,它有丁點兒毛病我都要找廠家經銷商解決到底,不解決我就睡在機器蓋上。不過如果我花了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的價格買車,出個不太嚴重的問題我會好好和4S廠家溝通,看看是否有可行的合理解決方案。當然重大的問題是不能退讓的,不過我開了這麼多也沒遇上過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