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搶灘”東南亞

作者 |田大鵬

編輯 |王鑫

6月21日訊息,自年初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汽車企業,已經宣佈在東南亞諸國進行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生產銷售佈局。另據當地媒體報道,此次多國企業的業務佈局不同於以往簡單的整車進口,而是包括本土研發、生產製造、銷售服務在內的全套模式輸入。

熟悉東南亞汽車市場的權威人士認為,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新加坡等11個國家組成的東南亞市場,擁有6億人口,是全球第六大汽車銷售市場。豐富的人口消費潛力和市場前景,讓該市場成為國際車企爭相競奪的一塊價值窪地。近些年,東南亞各國紛紛推出利好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使新能源汽車成為撬開東南亞汽車市場的重要砝碼。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資料統計,目前中國車企正在積極佈局東南亞新能源汽車市場,並且由以往的整車貿易向建廠、零部件、售後服務進行“全產業鏈”式輸出。東南亞市場有望成為中國車企走向海外的率先實現全產業鏈輸出的重要市場。

|2025年東南亞新能源市場規模達千萬輛

提起東南亞,人們腦海中首先閃現的是熱帶風光,度假勝地。

傳統意義上的東南亞地區包括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在內11個國家,面積約457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超過6。5億。上述11國組成的東南亞地區文化、習俗相近,經濟發展水平趨同。

2018年,東盟十國實行全面零關稅貿易協定。這意味著東盟國家之間不存在任何貿易壁壘,開啟一個國家市場,就幾乎等同於打開了整個東盟市場。

在汽車產業方面,東南亞是全球汽車製造商和零部件製造商的關鍵地區。僅在亞太地區,十大汽車生產商中就有四家來自東南亞。其中,馬來西亞成熟的晶片封裝產業,讓其成為當下全球汽車製造的熱點地區。

此外,東南亞不僅是汽車行業的生產基地,同時也是龐大的汽車消費市場。目前東南地區作為全球第六大汽車消費市場。根據東盟汽車聯合會釋出的資料顯示,2021年東南亞汽車生產量達到354萬輛,同比增長24。3%。汽車總銷量約為279萬輛,同比增長14%。增速位居全球前列。

隨著汽車電動化浪潮席捲全球,東南亞新能源市場潛力價值凸顯。特別是在我國“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科研院所和高新企業開始大踏步的進軍東南亞新能源市場。以超威集團、中國能建集團、吉利控股集團、北汽新能源等一大批龍頭企業已經強勢進入東南亞新能源市場。國際方面,三星SDI、LG化學、東芝等國際龍頭企業也紛紛在東南亞建電池廠。

從當地政策端來看,以菲律賓為例,目前菲律賓政府正積極推動和投資電動汽車產業,支援電動汽車的製造,並取消了電動汽車所有部件的進口關稅。2018年6月,比亞迪成為中國首家成功進入菲律賓的新能源車企。

另外一個積極推動純電車的東南亞國家泰國。根據政府計劃,到2030年,三成的新銷售汽車將會是純電車。6月9日,泰國政府將純電車的稅賦從8%降低到2%,目的是推動純電車在本土的生產和銷售。除了降低稅賦之外,泰國政府還提供了每輛純電車15萬泰銖(約合4240美元)的購買補貼。

對於原油主要依賴進口的印尼而言,大力推廣電動汽車具有國家層面的能源戰略意義。印尼政府計劃顯示,在2025年、2030年和2035年分別實現生產40萬輛、60萬輛和1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產業人士表示,目前電池和電池儲能技術是印度尼西亞目前進口數量排名前兩大的能源產品。鉛酸蓄電池、太陽能發電仍處於新興狀態,新能源產業在印尼具有很大的市場前景。

此外,東南亞地處熱帶,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25〜27℃。根據權威資料機構J。D。 Power(君迪)釋出的報告顯示,當氣溫低於10℃時,新能源車的續航和電池問題開始集中出現,車輛啟動動力不足、剩餘里程突然下降、充電變慢等最為常見。尤其電池不抗凍導致的續航縮水成為行業的頑疾。換言之,東南亞地區得天獨厚的氣溫優勢使得新能源汽車將大大減少以上問題出現。

隨著新能源生產線在東南亞本土化落地,當地消費者將能買到價格更實惠的純電動汽車,這將進一步刺激東南亞汽車市場格局的升級轉換。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預測,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在東南亞地區的銷量將增至1000萬輛。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鏈輸出

“東南亞汽車市場的發展跟中國當年模式發展十分相似,東南亞市場已經從當初的整車進口,開始實現生產線的本土化生產,這是市場發展階段不同的變化,也是中國汽車出口的升級體現。”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董揚在接受汽車預言家採訪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日系品牌佔據東南亞燃油車9成份額。日系車憑藉省油、可靠、穩定、耐用、舒適適合當地消費者需求。此外,日系車的右舵屬性,交通規則一致,以及早期的經濟援助也為日系車暢銷帶來加分。

近些年,中國車企意識到真正獲得東南亞消費者認可依靠的是品質過硬而非價格戰。在新能源領域,日系車處於落後地位。中國車企已經抓住這一市場空白開始積極實現在東南亞市場的生產佈局。

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宣佈在印尼投資約42億人民幣建廠,建成後可年產汽車15萬輛。近日,中國上汽通用五菱公司也釋出了一款迷你純電車,計劃今年年底前在印度尼西亞開始投產。

2016年10月,上汽在泰國總投資約58億人民幣的工廠竣工,預計年產20萬臺車,這是上汽海外最大規模量產廠。2017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收購馬來西亞DRB-HICOM集團所持有的寶騰汽車49。9%以及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51%的股權,成為進軍東南亞市場主力軍之一。

今年2月,長城汽車和通用汽車共同宣佈,長城汽車將收購通用汽車的泰國羅勇府製造工廠,雙方計劃在2020年底完成交易和最終移交。

除整車佈局之外,在售後服務方面中國車企也是加緊全產業鏈落地,2017年2月,北汽集團在仰光市開設了銷售展廳。在去年12月泰國國際車展上,長城和上汽兩家電動汽車品牌成為亮點 。

長城汽車表示,新能源與智慧汽車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長城汽車正在實現整車生產、銷售服務,再到充電設施建設、使用者全週期服務落地,並不斷完善在泰國市場的本地化發展佈局。目前,在東盟地區,長城汽車已經在泰國、汶萊、寮國、緬甸4個市場運營,今年還將正式啟動在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新加坡等市場的常態化運營。

近期更是有訊息稱,比亞迪將攜手泰國的暹羅汽車集團,雙方將共同打造出符合泰國新能源產業互利共贏合作新平臺,據悉,暹羅汽車集團總投資為200億泰銖,其中173億泰銖將投入和比亞迪合股的工廠,新廠暹羅汽車集團將持有85%股份,其餘部分將用於建立比亞迪品牌在泰國銷售渠道和售後網路。

董揚在接受汽車預言家採訪時表示,中國車企從過去的整車出口,到現在在當地建廠,並且實現零部件、服務本土化落地,這是中國汽車從過去簡單的產品貿易,轉向“產品、技術、人才、管理”的全產業鏈輸出,實現中國由汽車“輸入國”向“輸出國”邁進, 也是中國車企全球化戰略持續提升的體現。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中國車企撬開東南亞市場的新利器。

|海外市場的健康發展關鍵取決於文化融合

“東南亞作為全球車企第六大市場,同時該市場還是以右舵車為主的市場。中國車企開啟東南亞市場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右舵車的市場佈局。”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同時,他還提醒中國車企在實現全產業佈局同時一定要與當地的文化、習俗進行深入融合。

這一點上不妨從日系車身上找啟發,分析人士指出,日系車自身沒有將東南亞視為出口市場,而是著力打造成第二個大本營。日系車會根據當地各國的產業結構、文化背景來制定相關產品需求。不走拿來主義路線,而是研究當地消費習慣,從而提供滿足各國政策及消費者需要的全新產品。

如在馬來西亞,日系推出經濟性轎車;在泰國,則是推出皮卡;菲律賓受美系文化影響,日系車又以緊湊型SUV取勝;在印度尼西亞,受當地大家族風俗影響,日系經濟性MPV深受歡迎。相比之下,同樣是全球知名汽車品牌製造商的通用、福特,由於不貼近當地消費需求,銷量慘淡。

對於中國品牌來說,進入當地市場絕非是將車輛賣給當地消費者,而是要做好政策合規的同時也要與當地習俗文化的融合。

以吉利併購寶騰為例,吉利在當地的工廠會尊重穆斯林節假日的習俗進行生產安排。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對汽車預言家表示,併購一家企業最難的不是技術和資金問題,而是文化融合問題,為此吉利專門在三亞成立“全球型企業文化研究中心”。

福田汽車外事業部公共關係負責人同樣表示,這需要專業的團隊來應對,目前福田汽車已經成立了專門的東南亞地區管理部,團隊有200多個人,人力、物力各方面是最多的。同時,福田汽車在整個東南亞區域也成立了法定的公司,包括泰國,越南、菲律賓,為未來在本地進行合資、合作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車企在東南亞市場落地生根,中國車企將以東南市場為跳板實現全球佈局。在東南亞市場上,除了積極佈局整車建廠之外,後續零部件、售後維保服務等全產業鏈的跟進。中國車企在全球影響力將穩步提升,從而真正開啟中國車企全球化戰略大門。

本文來源於 汽車之家車家號-汽車預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