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寶馬治不好發動機漏油? 漏不漏油取決於養不養得起?

文秦叔寶

寶馬漏油是車界一個“亮點”,幾十年間寶馬無論如何更新換代,漏油的問題一直如影隨形,漏油的盡頭就是燒機油。投訴?寶馬常駐榜單,根本不怕。張嘴就是漏油、燒機油並不算是故障,只能說是老化。

那麼一個百年豪華品牌,為什麼治不好漏油這個病呢?

為什麼寶馬治不好發動機漏油? 漏不漏油取決於養不養得起?

高溫的工作環境

有人說德系車普遍漏油,其實這是不準確的。我們都知道漏油是引擎的密封墊圈的問題。因為寶馬的引擎大多都更加偏向效能取向,這就要求引擎在渦輪增壓或者缸內直噴等工況下工作,帶來的結果就是氣門室等高壓,發動機溫度特別高,工作溫度大概在110度左右,工況惡劣。

鋼筋鐵骨的引擎受得了,但附近的橡膠制墊圈可受不了。時間長了,受熱老化,自然就“燒機油”了。實際上燒機油的現象比較集中地出現在寶馬和奧迪(大眾) 的身上。其他德系車燒機油的現象屬於比較少見的。

為什麼寶馬治不好發動機漏油? 漏不漏油取決於養不養得起?

材料、加工工藝的差距

認知是市場的產物,市場表現由產品表現決定,差距也得對比才看得出來。現在普遍認為,日本的材料科學和加工工藝是高於德國的。舉個例子,漢蘭達和凱美瑞筷子懸掛不斷,而速騰和福特鋼板都要斷,這就是材料科學的差別。

至於加工工藝問題,有汽車維修經驗的人表示:德系車在油封處理上,是用一層膠圈墊,加熱後容易老化,對比日系車,他的油封使用膠直接密封,所以耐用。工藝不一樣,效果不一樣。

目前,日本機械精密度結合度最好所以很少出問題,德系使用幾年毛病就多了,在二手車市場,二手日系老車一般比德系老車車有著更好的表現。從專利方面來說,比如豐田一家的汽車專利就沾了全球汽車行業的四分之一,豐田,本田,日產的專利超過全球汽車行業的70%以上。

雖然,寶馬累計獲得沃德十佳發動機的次數比日系三強加一塊都多,但奈何“隊友”帶不動。

為什麼寶馬治不好發動機漏油? 漏不漏油取決於養不養得起?

故意還是無意?

也有消費者認為漏機油是寶馬故意為之,認為是其賺一份汽車錢還要可持續的竭澤而漁。那麼到底是不是 “錢”的問題?

大家都聽說過一個名詞“產品使用壽命”。有的車主反饋寶馬的產品使用壽命很玄妙,一超過質保期間就需要跑修理廠了。有人解答:買豪華品牌就是需要後期養護的啦,消費者買寶馬,並沒有預留精心養護的錢,才是原罪。

以上言論,純屬自己PUA入味了。

汽車是消耗品,寶馬這種效能車公里數大了,換個氣門油封,氣門室蓋墊,皮帶襯套、避震器、濾芯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說將不正常的老化和普遍存在的缺陷的責任怪在消費者沒有去供著它,就有些偏頗了。就像最近流行的一句話,當雨傘賣到100元1把的時候,雨就不會停。如果我們對產品使用壽命沒有要求,那麼我們就會生活在一個一次性的世界裡。

為什麼寶馬治不好發動機漏油? 漏不漏油取決於養不養得起?

寫在最後:

現在,寶馬也針對國人的需求做出了一些調整,車身拉“長”,方向變“虛”,發動機的功率也適當下調,希望換取更多的穩定性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