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的政壇不倒翁,輔佐五朝十一位帝,官位還越做越大。

南北朝的政壇不倒翁,輔佐五朝十一位帝,官位還越做越大!

如果談到中國的動盪時期,東漢末年的三國、西晉後的南北朝、唐朝後的五代十國都能上榜,今天,我們說一下五代十國的情況。五代是什麼?就是短短53年間,中原更換了五個政權,更換了15位皇帝。平均來說,新皇帝在三年半內出現一位。從這方面可以看出五代十國是多麼混亂,但是在這樣混亂的時代,還有這樣一個奇怪的人,儘管他只是一名文人,但是歷仕五朝八姓十一帝,並且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

南北朝的政壇不倒翁,輔佐五朝十一位帝,官位還越做越大。

這個人就是馮道,可以說是一個五代十國政壇的不倒翁。他原本只是平民。在他成為官員之前,除了他的父母,他只喜歡每天讀書。他是一個孝順的兒子,他的名聲在他的家鄉廣為流傳。在唐朝滅亡後,他被幽州總督劉守光看中,開始出仕。劉守光戰敗後,馮道逃往太原,投奔晉王李存勖,出任太原長吏。在公元923年,李存勖宣佈自己為皇帝,也就是後來的唐莊宗,馮道也被提升為馮道升任為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繼後唐混亂之後,篡位者的後唐明宗將馮道提升為宰相,後唐被後晉皇帝石敬瑭摧毀後,石敬瑭為契丹作為兒子,並繼續拜馮道為宰相。十一年後,契丹摧毀了後晉朝廷,馮道搖身一變,繼續給契丹當重臣,等到了後漢趕跑契丹人另立新朝的時候,馮道更上一層樓,成為後漢的態勢。當後周末取代了後漢,業穩定的馮道,官位更是如日中天:後周太師加中書令!

南北朝的政壇不倒翁,輔佐五朝十一位帝,官位還越做越大。

馮道的一生經歷了五個朝代,為八個姓十一個皇帝(桀燕皇帝劉守光、後唐莊宗李存勖、後唐明宗李嗣源、後唐閔帝李從原、後唐末帝李從珂、後晉高祖石敬瑭、後晉出帝石重貴、遼太宗耶律德光、後漢高祖劉知遠、後周太祖郭威、後周世宗柴榮)服務,但是無論朝代如何變化,他的官方地位一直穩定,而且越來越大。你好奇為什麼馮道能成為一個五代十國的不倒翁嗎?雖然他出生在動盪時期,但他熱愛人民。作為一名官員,他是清廉的,他的工資經常被拿出來養活村民。雖然他喜歡犯言直諫,但時局判斷,常見分毫不差,所以馮道可以說是五代十國動盪時期的名人。在那個動盪時期,馮道憑藉其影響力,在22年內完成了出版《九經》的宏大文化工程,成為半個世紀以來儒家文化的唯一的動力,並努力儲存了中國文化的火種。

南北朝的政壇不倒翁,輔佐五朝十一位帝,官位還越做越大。

當時人們稱他為聖人。馮道的一生對得起天,地,人。對於一個人來說,在和平時期這樣做就足夠了,更不用說在五代十國的動盪時期了。宋朝建立後,動盪時期的聖人馮道不斷受到質疑。歐陽修稱他“不知廉恥”,司馬光甚至指責他是“奸臣之尤”。作為一名忠誠的大臣,他不應該為兩位皇帝服務。但是在五代十國的動盪時期,如果你不為兩位皇帝工作,不到三年就會被歷史所覆蓋。雖然馮道為十一位皇帝服務,但他的出發點是為普通百姓服務。契丹踏足寇中原建立大遼政權時,是馮道說服了遼太宗耶律德光才保下了華夏人的根蘇東坡曾說過:如果說文采飄逸的李白是“謫仙人”,那麼馮道就是“菩薩”。

南北朝的政壇不倒翁,輔佐五朝十一位帝,官位還越做越大。

馮道的一生都獻給了普通人,他從不在權貴面前退縮,這樣的人是否真的是不知廉恥?還是奸臣之尤?這是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