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一首七絕,通篇皆是名句,驚豔千古,王安石都效仿,堪稱經典

梅、蘭、竹、菊合稱為“花中四君子”,而菊花又以其凌寒傲骨的特性,被賦予了孤標高潔的象徵,文人墨客們更是不吝筆墨

元稹一首七絕,通篇皆是名句,驚豔千古,王安石都效仿,堪稱經典

對它大肆歌詠,如杜甫的“寒花開已盡,菊花獨盈枝”;白居易的“耐寒唯有東籬居,金粟初開曉更清”,都是褒揚菊花不畏嚴寒的堅韌品格。唐貞元十二年,即公元807年秋,長安城菊花怒放,真可謂“滿城盡帶黃金甲”,元稹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獨具特色的詠菊詩。

《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後更無花。

元稹一首七絕,通篇皆是名句,驚豔千古,王安石都效仿,堪稱經典

詩的前兩句表現了詩人對菊花的喜愛以至於對菊花的痴迷。他說,一叢一叢的菊花繞著房屋,彷彿就像陶淵明的家一樣,我盡情的觀賞著,不覺已是已落夕陽。這短短14個字,平鋪直敘,淺露直白的向我們傳遞出三層意思:

1、“繞舍似陶家”表明屋宅周圍菊花盛開的景象,點出菊花之多,花開之茂;

2、“遍繞籬邊”表明詩人賞菊時的情態及愛菊之情;

3、“日漸斜”表明詩人駐足欣賞時間之長,“漸”暗示時間的不覺流逝和詩人的渾然不知,尤顯愛菊之深。

元稹一首七絕,通篇皆是名句,驚豔千古,王安石都效仿,堪稱經典

兩句詩,有景、有情,一幅詩人漫步流連賞菊圖躍然眼前。

詩人為什麼這樣愛菊花呢?下面兩句給出了答案。

有人因為菊花的清雋高雅而愛菊;有人因菊花的芳香馥郁而愛菊,那麼,詩人呢?他做了這樣的解釋:先是以否定句式陡然一轉的說:不是百花之中偏好菊花;然後做出解答:只因為菊花開過之後,再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花可以觀賞了。原來元稹愛的是菊花的精神。

元稹一首七絕,通篇皆是名句,驚豔千古,王安石都效仿,堪稱經典

詩人從百花凋零處著筆,深秋,夏日的萬紫千紅已消逝殆盡,唯有菊花獨對西風、獨對寒霜怡然綻放,就像黃巢所寫的“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這是菊花的高潔操守,這是菊花堅強的品格。

元稹的這首《菊花》沒有正面寫菊花,而是透過自己對菊花的喜愛,側面烘托其不與俗流爭豔的標格和不屈不撓的品行。全詩選材雖平常,但用筆巧妙,不落俗套,給人以啟迪,發人以思考,語言樸素,饒有韻味,在同類詩歌中彰顯出了別具一格的特色,不愧是詠菊詩中的名篇。

元稹一首七絕,通篇皆是名句,驚豔千古,王安石都效仿,堪稱經典

元稹的這首廣受後世好評,也被很多詩家效仿。“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很愛元稹的這首詩,尤其喜愛“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後更無花”兩句,竟然也寫了首《菊花》詩,末尾兩句是這樣的:“千花萬卉凋零後,始見閒人把一枝”,孰優孰劣,一目瞭然。清代馮般在《鈍吟雜錄》中評:元稹語意俱足,非王荊公所及。一代大家王安石能寫出“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樣膾炙人口的詠梅詩,但在寫菊花時,不得不說,王荊公真是弱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