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建安七子”是怎麼來的?指的都有誰?

建安七子是漢朝末期的建安年間,七個知名文人的合稱。因為這七個人的文學成就在當時非常顯著,故被稱為“建安七子”。那麼這七個人是誰呢?名單如下: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七子這個名稱是曹丕提出來的,他在《典論·論文》中評價:“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這就是建安七子的來歷。那麼這七個人各有什麼成就呢?下面就把他們扒一扒。

歷史上的“建安七子”是怎麼來的?指的都有誰?

1。 孔融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舉,魯國人。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後兼領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徵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表》,其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

歷史上的“建安七子”是怎麼來的?指的都有誰?

2。 陳琳

陳琳,字孔璋,廣陵射陽人。漢靈帝末年,陳琳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為誅宦官而召四方邊將入京城洛陽,陳琳曾諫阻,但何進不納,終於事敗被殺。何進死後,陳琳依附袁紹,袁紹死後不久有歸降了曹操。

曹操對陳琳頗為賞識,據說陳琳的文章寫完,曹操讀了之後竟無法增添亦或是刪減一個字,可見其文章造詣之高。後來,陳琳因為感染瘟疫而死。

歷史上的“建安七子”是怎麼來的?指的都有誰?

3。王璨

王粲(177—217),字仲宣,王粲善於寫文章,其詩賦為建安七子之冠,又與曹植並稱\“曹王\”。著《英雄記》,《三國志》記王粲著詩、賦、論、議近60篇 ,《隋書·經籍志》著錄有文集十一卷。

最初王衣服劉表,劉表投降後歸降曹操,被曹操重用,封為關內侯。建安二十二年(216年),隨曹操南征是病逝。

歷史上的“建安七子”是怎麼來的?指的都有誰?

4。徐幹

徐幹(171年—217年),字偉長,徐幹年少時就勤奮好學,潛心閱讀各種書籍。漢靈帝末,世族子弟結黨權門,競相追逐榮名,徐幹不隨流俗。

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軍師祭酒掾屬,又轉五官將文學。數年後,因病辭職,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著有《中論》和《室思詩》。

歷史上的“建安七子”是怎麼來的?指的都有誰?

5。阮瑀

阮瑀(165—212年),字元瑜。年輕時曾拜蔡邕為師。因得名師指點,文章寫得十分精煉,聞名於當時。相傳曹操聞聽阮瑀有才,為蒐羅人才,召他做官,阮瑀不應,後曹操又多次派人召見,匆忙中阮瑀逃進深山,曹操不甘心,命人放火燒山,這才逼出阮瑀,勉強應召。

歷史上的“建安七子”是怎麼來的?指的都有誰?

他的詩歌語言樸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會問題,比如《駕出北郭門行》,描寫了孤兒受後母虐待的苦難遭遇,比較生動形象。

6。應瑒

應瑒(177年—217年),字德璉,應瑒初被魏王曹操任命為丞相掾屬,後轉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應瑒為將軍府文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應瑒卒於疫疾。

應瑒擅長作賦,有文賦數十篇。詩歌亦見長,與其弟應璩齊名。

7。 劉楨

歷史上的“建安七子”是怎麼來的?指的都有誰?

劉楨(179―217年),字公幹,博學有才,警悟辯捷,選為丞相,建安二十二年 (217),染疾而亡。

文學成就主要表現於詩歌、特別是五言詩創作方面,在當時負有盛名,與曹植並舉,稱為\“曹劉\”。如今存詩十五首,風格遒勁,語言質樸,重名於世。其中,代表作《贈從弟》言簡意明,平易通俗,長於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