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悲慘的皇帝,一上位就註定了天下大亂

天啟七年八月十一日甲辰,明熹宗崩,由於沒有子嗣,朱由檢受遺命於同月廿四日丁巳繼承皇位,時年十七歲。

明朝最悲慘的皇帝,一上位就註定了天下大亂

次年正月初一癸亥,改年號為“崇禎”。自崇禎元年起,中國北方大旱, 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漢南續郡志》記中有記載:“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年大旱,水澇,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 。。。

崇禎十三年,長江流域爆發水患,受災最嚴重的江南地區淪為澤國;

崇禎十四年,全國大旱,各地莊稼顆粒無收;

崇禎十五年,多地爆發瘟疫,病死的百姓不計其數;

。。。 。。。

明朝最悲慘的皇帝,一上位就註定了天下大亂

可以說,此時的大明王朝,就像風雨中搖曳的扁舟,無法承受任何風浪。屋漏偏逢連夜雨,不斷有流離失所的饑民餓紅了眼睛,揭竿而起,各省不斷傳來民變的訊息。為了鎮壓民變,朱由檢首先任命楊鶴為剿匪主將,隨即,又更換為曹文詔,後來,又用陳奇瑜,複用洪承疇。

十年內,崇禎頻繁更換討伐農民起義軍的將領,其中,許多將領都在鎮壓民變的過程中表現了出色的能力。然而,此時的明朝已危如累卵,明軍在如野火燎原一般的民變面前毫無抵抗之力,在朝廷多次圍剿中,李自成安然無恙,反倒在河南建立了根據地,闖王的勢力如日中天。

然而,更讓朱由檢頭痛的是,盤踞在北方的皇太極。

明朝最悲慘的皇帝,一上位就註定了天下大亂

於白山黑水蟄伏了數十年的後金經努爾哈赤經營,大有與明朝分庭抗禮之勢。隨著皇太極屢次進犯北境,明軍在兩線作戰中力不可支。史籍記載,此時朝廷每年需要撥付超過兩千萬兩白銀的“三餉”,國庫早已空虛,經常發生斷餉的情況。

由於,沒有足夠的軍餉,明軍士氣大減,不時傳來各省守軍譁變的訊息。朱由檢的神經已經極度脆弱,變得敏感多疑,逐漸對朝中百官失去了信任,變得獨斷專行。崇禎在朝政中屢犯大錯,在登基之初朱由檢曾致力於剷除專權的宦官,後期又重新扶持了一大批禍亂朝政的閹黨。

根據《春明夢餘錄》記載:“崇禎二年十一月,以司禮監太監沈良住提督九門及皇城門,以司禮監太監李鳳翔總督忠勇營。”崇禎的身邊逐漸聚集了一批諂諛小人,最終,使後金的反間計得逞,袁崇煥慘死在了朱由檢的手中。

明朝最悲慘的皇帝,一上位就註定了天下大亂

隨著國家形勢愈發嚴峻,朱由檢也變得越來越多疑,他以辦事不力為由,先後誅殺了七名總督,十一名巡撫。明軍苦於雙線作戰,在內外夾擊中屢戰屢敗,朱由檢不得不考慮與其中一方議和。然而,該與哪一方議和呢?

闖王李自成身後站著百萬饑民,若與闖王議和,明朝要拿出的賑濟款可謂天文數字。而明朝計程車大夫又參考了南宋的前車之鑑,堅決反對崇禎與滿人議和。崇禎左右為難,始終搖擺不定。朱由檢曾試圖暗中進行與後金的議和事宜,他採納了楊嗣昌的建議。

不久,朱由檢便決定:派使者前往北方聯絡皇太極。然而,盧象升聽說這件事後,冒死直諫,對朱由檢表示:“陛下命令臣督師,臣只知道戰鬥,不知道投降,若與滿人議和,臣唯有一死!”面對不肯屈服的朝臣,崇禎只能打消了議和的念頭。

隨著戰況愈發危機,總督盧象升戰死疆場,朝廷再失一員良將,形勢愈發不可扭轉。崇禎十五年,明軍在松錦一戰中全線落敗,錦州、松山全部淪為後金領地,守將洪承疇臨陣投敵,北方戰線崩潰。

明朝最悲慘的皇帝,一上位就註定了天下大亂

無奈之下,崇禎瞞著文武百官,與兵部尚書陳新甲秘密商議議和事宜。誰知陳新甲的家丁洩露了這一機密,群臣震怒,為了安撫群臣朱由檢不得不把陳新甲作為擋箭牌,將其處死以洩群臣之憤。就這樣,明朝失去了與滿人議和的最後機會,一切希望都破滅了。

崇禎十七年,明朝面臨滅頂之災,朱由檢不得不召叢集臣商議南遷事宜,卻再次遭到群臣反對,崇禎留著眼淚對大臣們說道:“我絕不是亡國之君,但你們都是亡國之臣。平日裡我待你們不薄,為什麼值此危難之際,沒有一個人支援我呢?”聽完這番話,陳演、光時亨等大臣再次勸諫朱由檢,最終雙方不歡而散。

退朝時,朱由檢對陳演、光時亨等人說道:“阻朕南遷,其罪當誅,朕感念你們的功勞,暫且饒了你們這一次。”為了完成南遷,崇禎秘密召見了李明睿和左都御李邦華,最終,認為主持南遷工作非大學士陳演莫屬。陳演聽說這件事後,再次表示不願南遷,朱由檢勃然大怒,當即將陳演免職。

此時的朱由檢意識到,在群臣的阻撓下南遷難比登天,繼續商討下去也不會有好結果,於是,便借駙馬之口囑託文武大臣嚴守京師,並打著御駕親征的旗號率兵離京。明眼人一看便知,朱由檢此舉是想放棄北京,遷都南京。群臣生怕朱由檢離京後,自己變成闖王洩憤的替罪羊,所以,集體來到城門請願,將崇禎攔回皇宮。

明朝最悲慘的皇帝,一上位就註定了天下大亂

農民軍攻陷京城的前三個月,朱由檢曾試圖做出最後的努力,他號召群臣為軍餉募捐,誰知,卻沒有任何反響。內閣大臣魏藻德僅拿五百兩銀子含混過關,陳演則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自己一分錢都拿不出來。

朝臣如此,太監更是一毛不拔,除了太監王之心拿了一萬兩銀子外,其他在宮中撈足油水的太監們抱臂旁觀,甚至,有人在宮門前留下順口溜:“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可笑的是,農民軍抓住了這些大臣後,他們立即換了一副嘴臉,將家產拱手奉上。

王之心向李自成交了十萬兩銀子的買命錢,曾在朱由檢面前哭窮的陳演也掏出銀票四萬兩。

闖王起義已經持續了十餘年,中原各地餓殍遍野,人煙斷絕,官道上行人稀少,隨處可見散落的白骨。朱由檢召保定巡撫徐標詢問情況,徐標如是說道:“臣從江淮上京,當今天下慘不忍睹。原來的城池已變成廢墟,放眼望去雜草叢生,聽不到雞鳴狗叫,連一個人影都沒有,陛下該如何治理呢?”

朱由檢聞言提淚橫流,他的心中也沒有答案,只能祈求於上天。為了祭祀餓死的百姓和戰死沙場計程車兵,朱由檢在宮中設下佛龕,舉行法事祈求國泰民安,還頒佈“罪己詔”檢討自己的過失,請求黎民蒼生的原諒。崇禎十七年三月,大同淪陷,京師告急。朱由檢急調吳三桂回防京城,並任命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統領京營。

明朝最悲慘的皇帝,一上位就註定了天下大亂

十五日,大學士李建泰投敵,農民軍將京師團團圍困。此時,太監曹化淳感慨道:“倘若忠賢還活著,事情肯定不會發展到這種地步。”次日,昌平淪陷,農民軍兵臨城下,先後攻破了西直門、德勝門,守門將士紛紛投降。當日下午,曹化淳開啟彰儀門“一時俱開,二臣迎門拜賊,賊登城,殺兵部侍郎王家彥於城樓,刑部侍郎孟兆祥死於城門下”。

訊息傳到皇宮後,朱由檢已陷入絕望,連飲數杯,喟嘆道:“只是苦了這天下百姓。”隨身太監勸諫朱由檢出門投降,被崇禎一劍砍死。為了保住朱室香火,崇禎命人分別將皇子秘密送出,隨後,親手殺掉了後宮諸妃以及兩位公主。

大勢已去,崇禎手持火槍,帶著幾十個太監策馬出逃,被亂軍的箭矢攔在東華門內,隨即轉道朝陽門,誰知成國公竟將城門鎖死,朱由檢不得不轉向安定門,此門的守軍早已作鳥獸散,大門亦被鎖死。為了開啟一條生路,崇禎命令太監們用利斧劈門,誰知,始終無法砍出缺口。

次日清晨,京城燃起熊熊大火,崇禎已無退路,只得返回皇宮。雖然天未拂曉,但火光已將天際映得通紅,崇禎亦已萬念俱灰。

明朝最悲慘的皇帝,一上位就註定了天下大亂

崇禎坐在前殿,命令太監敲鐘,召集滿朝文武,誰知過了許久竟無一人趕來,崇禎苦笑著說:“大臣們耽誤了我,但我卻要陪著社稷一起死。我大明二百七十七年的基業,在朝夕間土崩瓦解,全都是奸臣作祟所致,否則完全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崇禎帶著貼身太監,來到煤山,用一卷白綾為人生畫下不完整的句號。農民軍攻破皇宮後,並沒有發現朱由檢的蹤跡,經一番搜尋後在煤山找到了崇禎的屍首。

朱由檢在長袍上留下一封信:“朕在位一十七年,上幹天咎,上天為了處罰我,讓逆賊攻陷了京城。朕今日一死,無顏面對九泉之下的先祖,所以才摘掉皇冠,用頭髮遮住臉。朕死之後,任由賊人將朕鞭屍,但不要傷害京城百姓。”

驚聞這一變故,大學士範景文及其妻妾,戶部尚書倪元璐與他的一家十三口人,左都御史李邦華,副都御史施邦昭,大理寺卿凌義渠,兵部右侍郎王家彥,刑部右侍郎孟兆祥與其妻何氏兒子孟章明,兒媳萬氏,左諭德馬世奇並其妾朱氏、李氏、左中允劉理順。。。 。。。皆投環自縊而死。

明朝最悲慘的皇帝,一上位就註定了天下大亂

但是,更令人唏噓的是,當農民軍將朱由檢的遺體擺在東華門示眾時,明朝遺臣中僅有三十人跪在地上哭喪,六十人僅跪在地上連眼淚都擠不出來,其餘的舊臣睥睨而過,彷彿根本不認識朱由檢一般。看到這裡,朱由檢的一生,是對?還是錯?

後人在研究歷史人物的過程中難免會側重於結果,所以將朱由檢定性為“亡國昏君”,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對於即將傾覆的江山,朱由檢做了一切力所能及的事,雖說,在此期間曾受人蠱惑做出殘害忠良的事,但是,我們並不能否認崇禎為挽救江山所做出的努力。

參考資料:

【《漢南續郡志》、《春明夢餘錄》、《明史·流賊傳》、《明史·本紀第二十四》、《崇禎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