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拜對了是人生,拜錯了是江湖

豐稷謁潞公,公著道出,語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數拜之。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拜對了是人生,拜錯了是江湖

宋朝有個叫李稷的人,平時恃才傲物。留守京師的文彥博非常看不慣,想找機會敲打他一下。李稷與文彥博兩家世代交好,恰巧李稷來京朝聖便藉機去拜見文彥博。文彥博故意讓他在客廳等候,很久才出來見他。剛一見面,文彥博說,看在令尊是我的故交份上,你就對我叩拜八次吧。李稷沒辦法,文彥博論輩分論官職都比自己大,只好乖乖地叩拜八次。

文彥博的“八拜”,便被後世用作名門望族間晚輩對長輩的禮節。

流傳到江湖上,“八拜之交”變成異姓朋友結為兄弟姐妹的儀式。關於江湖中“八拜”,有人說是八個方向分別拜一次,是指:南、北、西、東、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之所以要對著八個方向叩拜,是結交人向八方神靈宣告,讓四面八方的神明見證自己結拜的決心。

有些時候,民間習俗與文學文化有著極大的不同。按照文學領域記載來看,八拜之交是歷史上有名的八種交情。

01知音之交:先秦時期,著名的音樂家俞伯牙和鍾子期,兩人分別擅長演奏音樂和欣賞音樂。俞伯牙所演奏的音樂,只有鍾子期能夠從中領會到更加精妙的味道。由此“知音”一詞便產生,後來鍾子期先逝,俞伯牙自毀琴瑟,發誓再也不會演奏音樂,知音之交成為後人誇讚的佳話。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拜對了是人生,拜錯了是江湖

02刎頸之交:同樣是先秦戰國,完璧歸趙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詳。起初,趙國老將廉頗對藺相如滿腹意見,特別是藺相如完璧歸趙後,深得趙王的寵信。廉頗便處處為難藺相如,直到聽說藺相如之所以躲著廉頗,完全是為了大局為重。廉頗深受感動,為表示悔過,親自負荊請罪。所以,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傳》記載說: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拜對了是人生,拜錯了是江湖

03雞黍之交:東漢名士正規化遊學太學時,結識同鄉張勳。學業完成回家前,正規化對張勳說“兩年後,我去你家拜會令堂和妻兒”。兩年期滿將至,張勳讓母親置辦菜餚等候正規化。母親勸阻張勳說“時隔兩年的千里約定,估計對方早忘了”。張勳不以為然,他堅信正規化回來。果不其然,正規化風塵僕僕地趕來。大詩人李瀚曾賦詩說“陳雷漆膠,范張雞黍”。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拜對了是人生,拜錯了是江湖

04膠漆之交:漢朝歷史上有一對摯友“陳重和雷義”,二人都以品德高尚、樂善好施名揚天下。地方太守實在太欽佩陳重的品行,便舉薦他為孝廉出仕做官。陳重不同意,覺得雷義是更合適的人選,前後十次推辭。直到次年,太守將雷義也舉為孝廉,陳重才作罷。後來,雷義的同僚犯事,雷義主動為他代罪而被罷免。陳重見雷義不再為官,自己也辭官歸鄉,與雷義共同隱居。後漢書評價曰:“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拜對了是人生,拜錯了是江湖

05捨命之交: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話說西漢時期的大儒,左伯桃和羊角哀交情深厚。二人相約共同去拜會楚元王劉交,出門忘看天氣,半路上遇到百年不遇的大雪。臨出門時,左伯桃和羊角哀都穿著單薄的衣服,隨身攜帶的糧食也少得可憐。面對飢寒交迫的處境,左伯桃大義凜然決定成全友人,他把衣服和僅剩的糧食放好後,悄悄躲進樹洞裡自尋短見。所以,馮夢龍《喻世明言》曾賦詩稱讚“賢哉左伯桃,隕命成人美”。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拜對了是人生,拜錯了是江湖

06管鮑之交:先秦名相管仲,成就首個春秋霸主。與其說管仲輔佐齊桓公有功,不如說得益於鮑叔牙舉薦管仲。二人早年便相識,一起做過買賣。每次都是管仲出錢少分錢多,有時候與人打架時,總是鮑叔牙衝在前邊,管仲掉頭就跑。後來,有人替鮑叔牙打抱不平說管仲人品有問題。鮑叔牙則笑著回答說,管仲想多拿錢是想侍奉老母親,他逃跑也是怕沒人照顧母親,沒什麼大過錯。《列子·力命》中管仲曾感慨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拜對了是人生,拜錯了是江湖

07生死之交:關於它的說法有很多,因為另外其中交情中,都可以視為生死之交。大家公認的應該是三國時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萍水相逢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從後來的故事中,大家可以看到劉關張真的踐行結拜時的承諾。所以,有句話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做孫臏與龐涓”。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拜對了是人生,拜錯了是江湖

08忘年之交:說的是東漢末年的故事,主人公是兩位狂士,一個叫孔融,另一角禰衡。禰衡太有才華,十五歲那年拜孔融為師,此時孔融已經四十多歲。由於脾氣很相似,二人亦師亦友相處得很融洽。久而久之,也便感覺不到年齡帶來的代溝。《後漢書·禰衡傳》記載說“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

所謂“八拜之交”,無論是江湖中拜八個方向,或是文人士大夫的八種結拜方式。無外乎體都是“仁義禮智信”的體現,古人最看重一個人的品行,所以孔子才說“交友,信”的原則。縱觀古今中,人安身立命的方式有很多,唯有誠信才是根本。

很多人會有疑問,現在社會還要不要結拜。其實,任何時候都沒有必要結拜,因為真朋友不需要結拜。所有的結拜都是原始的契約,正是因為不完全信任對方,才採取結拜起誓的方式。再者說,那些結拜起誓的人往往結果不是特別好。

曾看到過一句話,說得非常有意思。關於結拜,拜對了是人生,拜錯了是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