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名為偏愛實為戕害的畸形母愛——武姜和共叔段

春秋時期,鄭武公娶申侯的女兒武姜為妻,武姜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寤生,一個叫段。武姜很不喜歡大兒子寤生,因為寤生是在她睡覺的時候生出來的,醒來後才發現,這讓武姜受了驚嚇,所以才給兒子取名寤生。二兒子段出生順利,又長得一表人才,帥氣非凡,武姜自然非常寵愛。

武姜對二兒子段的偏愛,已經超出禮法的範圍,居然請求丈夫鄭武公廢除寤生的世子身份,改立段,讓段將來繼承君位。鄭武公曾親身經歷了周幽王廢嫡立庶惹來的身死國亡之禍,為避免同樣的悲劇在鄭國重新上演,他非常堅決地拒絕了武姜的請求,只封給段一個共城,因此段也叫共叔段。鄭武公逝世後,寤生名正言順地登上君位,是為鄭莊公。

鄭莊公即位後,武姜為二兒子共叔段長遠打算,親自向大兒子寤生請求給共叔段新的大的封邑,鄭莊公擔心養虎為患遲遲不肯同意,武姜最後發了脾氣,鄭莊公才不得不答應,同意將鄭國原來的都城京城封給共叔段。

此時的共叔段享受著兄長的意外恩賜,倒也沒有什麼非分之想,反而是武姜念念不忘扶持共叔段為鄭君。她向共叔段說明,新的封地不是鄭莊公主動封賞的,而是她逼著鄭莊公封賞的,並且鼓動共叔段在京城招兵買馬訓練軍隊,時刻準備以武力奪取君位,還說要看著共叔段登上君位才死而無憾。

武姜的這一番話,說動了共叔段篡權奪位的念頭。共叔段來到京城後,首先就命令另外的兩個都邑也歸屬於自己,然後召集軍隊,以狩獵為名加強軍事訓練。接著又攻佔了兩座鄭國都邑,逐漸走上了謀反的不歸路。

後來,武姜得知鄭莊公將離開鄭國,前去朝拜周王,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共叔段有福氣做鄭國國君了。於是武姜立刻秘密寫信給共叔段,約定時間攻打鄭國,自己將作為內應,助共叔段一臂之力。共叔段得信大喜過望,立刻回書相約起兵篡位。

誰知鄭莊公前去朝拜周王是假,引蛇出洞是真,趁著共叔段領兵在外時攻打他的老巢,最終逼得共叔段走投無路,在共城被攻破後感感嘆:“姜氏誤我矣!何面目見吾兄乎!”拔劍自刎而亡。

寤生和段都是武姜的親生兒子,但武姜對大兒子寤生的厭惡、對二兒子段的寵愛,都已經超出了正常範圍。她對寤生的厭惡已經發展成畸形的恨,慫恿段起兵奪位時,已經將寤生視為仇敵;對二兒子段的偏愛,也發展成畸形的愛,無視近在眼前的教訓和綱紀倫常,執意扶持段做鄭國國君。她一手挑起了親生兒子間、親生兄弟間的互相殘殺,結果對段的極度寵愛,最終化成一把利劍戕害了段的性命,使段從高貴的鄭國國君的胞弟,變為人人唾棄的以下犯上的逆臣賊子。古人云:‘恩裡生害’,不就是這樣嗎?

共叔段在自刎時,不稱其母而直呼姜氏,認為是武姜害了他,這可以說是很會歸咎於別人。若是自己全無覬覦之心非分之想,而能熄滅狂心,敬重兄長、規勸母后,不失為和樂、福貴的一家人,現在兵敗,又諉罪於他人,又有什麼用?

至於武姜,聽聞共叔段戰敗自刎,不知喪子之痛之餘,會不會萌生自責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