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難忘初戀,大雨夜作詩道盡思念之苦,網友:開篇兩句就扎心

李白在《長幹行》中描寫的“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之景,形象的刻畫了兩小無猜的一對壁人,讓青梅竹馬的愛情成為人人都心嚮往之的存在,初戀也成為每個人心中純粹而動人的存在。對於平凡的人來說,我們或許只能將初戀深深的刻在心底,但對於詩人來說,則可以藉著對美好初戀的懷念,寫下動人的千古詩篇。

在這些故事中,陸游和唐琬算是最有名的,彼此深愛卻因雙方父母棒打鴛鴦而不能在一起的兩個人,用兩闕《釵頭鳳》詮釋了對彼此的愛戀,無論是“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還是“怕人尋問,咽淚裝歡”,都寫出了相愛之人分割兩地的痛苦,讀之令人不禁潸然淚下。他們的故事也成為千百年來“愛而不得”的典型。

其實在被迫與初戀天各一方的詩人中,還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人存在,他就是白居易。白居易在詩人輩出的唐代都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其代表作《長恨歌》用盡言語所能及講述了楊貴妃與唐玄宗之間的愛情悲劇,這在古往今來都是十分稀有的。白居易的詩歌向來以語言通俗、取材廣泛在一眾詩人中獨樹一幟,是中唐時期影響最大的詩人之一。

在講究先成家,後立業的古代,白居易卻硬生生拖成了37歲的“大齡中年”才成婚。這並不是因為他大器晚成,相反他少時便才華橫溢,30歲之前便進士及第,34歲正式踏入仕途。為官期間他十分忠正清廉,曾多次向唐憲宗直言進諫,差點惹得唐憲宗不快。37歲時官拜左拾遺(工作相當於御史)後,才迎娶從妹楊虞卿為妻。

並非是因為他熱衷仕途才等到在官場上有所成就再娶親,而是因為在他少時便有了一位青梅竹馬的意中人。白居易出生於唐大曆七年(公元772年),然而他出生後不久家中便爆發了變故,在他兩歲時祖父、祖母相繼病故,父親為躲避戰亂將家眷全部送往宿州。因此,白居易童年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蘇州度過的,在這裡他也認識了自己的初戀——湘靈。

湘靈小白居易四歲,當時兩家人是鄰居,在兩小無猜之時兩人便是要好的玩伴。幾年之後,白居易長成一表人才的少年,讀書又相當用功,在附近頗有才名,而湘靈也成長為亭亭玉立的少女,年少時的友誼漸漸轉化為男女之間獨有的情愫,二人郎才女貌又恰好相互吸引,於是在家中不知情的時候,兩個人偷偷談起戀愛來。

白居易曾經專門寫詩描繪過湘靈的美麗:“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這些美好的詞句全部被他加註在初戀身上,不知是情到深處還是情人眼裡出西施的緣故。然而,白居易多次向母親提出迎娶湘靈均遭到母親拒絕,而拒絕的理由正是古代人成婚時最看重的因素之一——門當戶對。

白居易家中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是“世敦儒業”的小官僚之家,而湘靈家中僅僅是平民而已。雖說“高門嫁女,低門娶婦”,不過顯然在白居易母親眼中自家兒媳婦的門檻還不至於“低”到如此地步。雖然湘靈生得美貌又知書達理,但家世這一條卻是兩人十分難以跨過去的鴻溝。白居易二十七歲時為了家族使命前往江南投奔叔叔,臨行前他將湘靈約出來,兩人相互約定“非君不娶,非君不嫁。”

兩年後,白居易高中進士,回鄉後再次向母親提出求娶湘靈,然而母親依舊沒有答應。在孝道的制約下,白居易無法違逆母親的命令,一夜之間愁白了頭髮。八年後白母以死相逼讓兒子成婚,白居易不得不匆匆成婚。然而成婚三年後,四十歲的白居易仍舊對初戀難以忘懷,於是在大雨夜寫下了一首《夜雨》,道盡思念之苦以及無盡愛意。

這首在大雨夜所作詩篇中的:“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令無數網友大呼:開篇兩句就讓人想哭,太扎心了。但更叫人憐惜的是湘靈,為守護當初的承諾,她終身未嫁,在那樣一個年代可以想象湘靈是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在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時,兩人再次相遇,然而不知為何,此次相遇看見遵守二人約定苦苦等候的湘靈,白居易還是沒有迎娶她進門,或許是因為這一份初戀太過美好,他也不願意委屈讓湘靈為妾吧。

元稹在悼念亡妻時曾經寫下千古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明明相愛的兩個人卻因現實,或者生死而阻隔,這是世間痴情男女最大的悲劇之一。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逐漸脫去了封建禮教的束縛,也許白居易此時再遇到他的湘靈,就可以頂住母親壓力與對方成婚了吧,但這只是一種假象而已。唯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參考資料:

《長幹行》

《釵頭鳳》

《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