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允許三妻四妾,為什麼人口卻一直不多嫡庶差別很大嗎!

在古代的男權社會中,統治者為了製造出更多的人口,讓勞動力效益最大化施行一夫多妻的制度,這種制度不單隻在中國,在世界許多國家都曾有過;從史料來看,中國的一夫多妻制起源於周朝時期到清朝,直到1950年5月1日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國才真正徹底廢除一夫多妻制。不過,古代封建社會為了讓人口更多施行的一夫多妻制實際上並沒有讓人口有爆發性的增長,除了宋朝和清朝人口過億外,其他的朝代人口也就只有幾千萬人,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古代允許三妻四妾,為什麼人口卻一直不多嫡庶差別很大嗎!

人口不多的原因歸根到底還是與當時的醫療、生活水平有關,在當時的環境下人民生活條件比較艱苦,許多時候連食物都並不充裕更別說要吃得健康,所以人民體質並不那麼好;另外落後的醫療水平令許多現如今的小病放在古代都足以致命,即使是當朝權貴也不能逃脫疾病的厄運。清朝順治帝曾和董鄂妃育有一子,順治甚至想將他立為儲君,但這個皇子出生僅幾個月就患病,用盡辦法都沒辦法救活,太子都是如此更別說貧苦的百姓了,所以在當時的醫療環境下死於疾病的人是非常多的,古代平均壽命能活到50多歲已經非常不錯。

古代允許三妻四妾,為什麼人口卻一直不多嫡庶差別很大嗎!

除了生活水平和醫療條件以外,常年的戰爭也是損耗人口的重要原因。在古代許多朝代都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這也是為什麼古代鼓勵生育的原因;透過一夫多妻制讓女性儘可能的產子作為“戰略人口儲備”,必要時就送上戰場;而新生的女孩經過十幾年後便到了可以結婚生子的年紀,就必須出嫁,如此迴圈就像是一部運轉中的機器,產下的男孩到了一定年紀就被投入戰場,不單隻鎮守邊疆還要不斷向外征戰,這樣常年戰爭的環境人口怎麼會多呢?而且在古代時若家中男人戰場上死亡,留守在家的女人斷了經濟來源,也沒能力養活孩子;沒有丈夫則又無法繼續生育,即使改嫁又可懷孕,按照古代的接產水平新生兒死亡也是常有的事,所以人口的變動也不會太大。

古代允許三妻四妾,為什麼人口卻一直不多嫡庶差別很大嗎!

當然,導致人口無法大幅增加的原因還有很多,但在封建社會中真正能做到三妻四妾的大多是富貴人家,窮人連自己都養不起又怎麼養得起妻子呢?而在古代即使娶妻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雖說叫三妻四妾,但正妻往往只有一個,妾則可以有許多,這也即是階級的區別。從本質上講,妾只是屬於“財產”,在家中是沒有地位可言的,所以妻和妾所生的孩子地位當然也不同,也就是嫡庶之分。

古代允許三妻四妾,為什麼人口卻一直不多嫡庶差別很大嗎!

嫡庶之間到底差別有多大呢?簡單來說就是嫡子與庶子的待遇不同,許多大富人家中庶子地位甚至與僕人無異,根本得不到重視;而在繼承權方面嫡子是第一繼承人,放在皇宮內皇后所生的就是嫡子,是可以繼承皇位的,而其他嬪妃們所生的都是庶子,想要得到皇位就得用盡手段。用現在的話來說,嫡子就是家中正妻所生,庶子就是和小三的私生子,地位能一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