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押送生辰綱為何會失敗看看他的行為,失敗是必然的!

智取生辰綱的故事,也是《水滸傳》中非常有名的篇章,上過高中課本的。在小說中,這個篇章的回目叫“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所以取生辰綱的故事重點在“智”字,著力突出了吳用的智慧。

楊志押送生辰綱為何會失敗看看他的行為,失敗是必然的!

施耐庵在給梁山好漢起名字的時候,有些人真的說是極為諷刺的。吳用就是其中之一,吳用外號“智多星”,然而他名字又叫吳用,“吳用”諧音“無用”,也就是說他這個智多星實則無用。但又被人稱之為“智多星”,可見吳用的才能恐怕也是小智而非大智,只會害人,要用來安邦定國,實際他還差得遠。

從“智取生辰綱”的故事來看,實際上所謂的“智取”並不“智”,否則就不會在取得生辰綱之後不久便被人發現是晁蓋領頭劫了去,反觀前一年生辰綱被劫,那可是一年之外還不知道賊人的蹤跡。從這一點來看,哪裡是“智取生辰綱”,分明是個昏招。

楊志押送生辰綱為何會失敗看看他的行為,失敗是必然的!

然而,既非智取,為何楊志押送的生辰綱還會被劫走呢?我們仔細去看小說的描寫,吳用智取生辰綱的“智”只體現在賣酒時的那個偷樑換柱,讓楊志等人被麻翻了,其餘各處根本就體現不了“智”字。而晁蓋等人之所以劫得成功,更多的是因為楊志這一支押生辰綱的隊伍不團結,這才會被晁蓋等人鑽了空子!

梁中書本人不信任楊志,而楊志這個人呢也不會做人,不知道怎麼去團結手下一班人,所以一個小小的押送隊伍,不過十來人,卻是內部矛盾重重。所有的矛盾,卻是衝著楊志一個人的。

楊志是有本事,但是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你再厲害再有本事,那也是一個人,總得要有人幫你的忙才能做得成事。押送生辰綱這一路,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楊志押送生辰綱為何會失敗看看他的行為,失敗是必然的!

如果說這一小隊人馬的地位,其實楊志雖說是押送隊伍的領頭人,他的身份並不高。楊志是領導著一幫軍健,但他自己是什麼人呢?用《水滸傳》裡面那些官家人來講,楊志不過就是個賊配軍,這等地位恐怕還不如那些肩挑金銀擔的軍健,人家好歹是清白之身,楊志呢是個戴罪之身。

那謝都管說的一句話說得好:“不是我口棧,量你是個遭死的軍人,相公可憐抬舉你做個提轄,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職。”這就是謝都管眼中的楊志,他這般說楊志其實就是告訴楊志,你不要以為梁中書讓你押送這次生辰綱就怎麼樣,要搞清楚自己的身份。

楊志偏偏就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動不動就對手下人說:“這干係須是俺的。”說的自然沒錯,梁世傑讓楊志為首押送生辰綱,出了事自然要他擔責,但正是如此,在對待這些軍健就更該注意方式方法了。按說,對這些人應該是“恩威並施”,結果楊志卻只知道威逼,不知道施恩,搞得一眾軍健怨聲載道。面對楊志的藤條時,就有軍健說了:“我們挑著百十斤擔子,須不比你空手走的。”而且本身就是“赤日炎炎似火燒”的天氣,你還不管不顧地打罵別人,當然會引起手下人的反抗。

楊志押送生辰綱為何會失敗看看他的行為,失敗是必然的!

而對於這些軍健,最佳的反抗方式,就是坐在那裡不起來,總不至於楊志把這些人都打死,自己一個人把那十萬貫金銀珠寶送到東京去?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最後眾軍健去買白勝挑來的酒,楊志勸不住,豈不正是因為前面楊志對眾軍健太嚴厲了。正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楊志對這些人壓得太厲害了,所以反而管不住這些人了,這些人心裡明白得很,楊志不能把他們打得太厲害了。

其實,楊志心裡就應該清楚,既然一同送生辰綱上京城,就該和睦相處。

楊志押送生辰綱為何會失敗看看他的行為,失敗是必然的!

看生辰綱被劫後,眾人的說法,就知道楊志一路上打罵這些軍健留下何等惡果?所以,楊志押送的生辰綱被劫,不在於吳用什麼智取,根本原因在於楊志不懂駕馭部下,導致內部不團結,被吳用等人取了去。

諸君以為何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