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尊陳露事件反轉,當初你吃錯瓜了嗎?

提起霍尊,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霍尊於1990年在上海出生,他的父親是著名音樂人火風,母親仲小萍也曾是歌手,父母培養出了他對音樂的熱愛。霍尊從小學習鋼琴,高中就考出了鋼琴演奏級。大學時,霍尊遵循父母的意見,就讀於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

霍尊陳露事件反轉,當初你吃錯瓜了嗎?

2014年1月30日,霍尊登上央視馬年春晚演唱《卷珠簾》。他細膩婉轉的唱腔、沉靜獨特的氣質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90後的視角,一直以來在中國傳統文化及古典音樂的傳承上做著頗多嘗試,在音樂創作中將中國傳統文化與流行音樂相結合,將流行與古典進行融合,用音樂來傳承古典藝術。在音樂界可以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正在大眾期盼著他能帶來更多優秀作品時,前女友陳露在8月10號釋出的一篇小作文把霍尊拉入谷底。陳露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愛而不得又為了心愛之人花光錢財的痴情女,在眾人眼裡她是一個完美受害者。霍尊隨之陷入輿論的漩渦,遭到大眾譴責,最後以霍尊宣佈退出娛樂圈收場。

霍尊陳露事件反轉,當初你吃錯瓜了嗎?

沒想到這場鬧劇過了四個多月,事情卻發生了驚天逆轉,據說霍尊前女友陳露因為涉嫌敲詐勒索,已經於12月22號被公安局採取刑事強制措施。而且陳露之前對霍尊的指控也是有問題的。

根據爆料,陳露和霍尊分手之後又交了一個男朋友,結果又分手了。分手之後想找霍尊複合,但是霍尊已經有了女朋友,陳露心有不甘,就向霍尊索要分手費。霍尊先是答應了,而後又反悔了,兩個人談崩了,才有了後面一系列的事情。

事已至此,誰對誰錯已經不太重要,事情的來龍去脈也需要警方進一步核實才能下定論。而作為吃瓜群眾,是不是有很多人後悔自己當初錘錯了物件呢?而且吃錯瓜的情況已經發生過不止一次了,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和網路資訊的不明確和片面性有關,一方面是從眾心理在作怪。

從眾心理是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

霍尊陳露事件反轉,當初你吃錯瓜了嗎?

學者阿希曾進行過從眾心理的相關實驗,結果在測試人群中僅有1/4到1/3的被試者沒有發生過從眾行為,保持了獨立性,可見它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也就是說,在吃錯瓜的路上,我們並不孤單。

從眾心理的出現也是有一些原因的。

首先是我們獲取的資訊不準確、不完整。

人們只能根據自己獲取的資訊做出判斷和結論,當接收到的資訊有限時,就會選擇其他人的態度和想法作為參考,這比較符合大腦的認知方式。

其次是一種自我保護意識的體現。

自古以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一個人如果丟擲的觀點和大眾都不一樣,難免會受到質疑甚至批評,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承受。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人們會選擇符合大眾的觀點。無論對錯,最起碼是安全的。

最後是為了尋找團體歸屬感。

事實證明,只有和團體成員保持一致,才容易被集體接受。個體為了融入某個團體,會刻意表現出對團體的認同,以便於自己能夠快速融入團體。

但是,從眾心理的出現也會產生一些弊端。

首先,從眾心理會讓個體跟風,失去判斷能力

霍尊陳露事件反轉,當初你吃錯瓜了嗎?

有不少家長,聽說別人家的孩子都去學舞蹈了,也給自己的孩子報了舞蹈班;聽說別人家的孩子都去學圍棋了,也給自己的孩子報了圍棋班……他們的所作所為只是在從眾,而沒有考慮自家孩子的興趣和條件,最後往往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其次,從眾心理會讓個體缺乏責任感,做出越界行為。

過馬路時,“紅燈停、綠燈行”是人人都應該遵守的交通規則。但是,我們發現有一大波人闖紅燈時,也會忍不住跟著一起走。“反正大家都這麼幹,我怎麼就不可以呢?”這種盲目的從眾心理會讓人忘記邊界,做出不理智的行為,是有害的。

最後,從眾心理扼殺了個體的獨特性和創新能力。

人們為了獲得安全感,通常不願意做出不符合大眾期待的行為。很多時候,“少數服從多數”似乎成為了我們的思維習慣。有的人害怕承擔責任,有的人怕被別人議論,有的人因為創新被打擊過,最後他們都選擇了從眾。這樣做,哪裡還會有與眾不同和創新呢?

雖然從眾心理人皆有之,但是不尊重事實、不經過論證、被動的從眾不僅讓人失去獨立思考能力,可能還會給他人、給社會帶來不利影響。吃瓜如此,過馬路如此,開會如此,做研究也是如此。

所以,每一個人在從眾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事實,謹慎給出自己的結論。在資訊大爆炸時代,保持清醒的頭腦尤其重要。

“未知全貌,不予置評”,牢記這句話,也許就可以避免很多錯誤的從眾行為。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