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幻電影怎麼拍?不是找個外國型別做本土化那麼簡單

小編明天也會在這裡給大家奉獻上有趣的故事,喜歡小編並且想繼續讀小編的文章的親可以點選左上角的關注按鈕,謝謝大家。

雖然今天是週六,但是很多人還是奮戰在工作崗位上的,年過完了,家裡人有沒有催婚啊?

“我看過好多科幻電影,不是科幻不行,而是電影本身不行。”科幻作家韓松在6月17日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行的“重塑想象·定義未來——中國科幻電影新思考”論壇上放了個“炮”,而這場主題對話,雲集了來自電影行業創作端、製作端以及科學、文學界的專家,共同探討中國的科幻電影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加強本土化創作的探索,以及如何聯合更廣泛維度的科研、產業力量,尋求理論支援,建立完善體系。

中國科幻電影怎麼拍?不是找個外國型別做本土化那麼簡單

科幻型別的發展是這個時代的必然

中國科幻電影怎麼拍?不是找個外國型別做本土化那麼簡單

當我們中國高精尖的科技正在飛速發展的時候,科幻電影如果要保持自己的前瞻性,也要面臨自身的改變和思考。

中國科幻電影怎麼拍?不是找個外國型別做本土化那麼簡單

王紅衛認為,科幻電影一則是作為型別電影,二則是作為科幻本身。在此情況下,照搬西方模式可能是一種捷徑,但真正能吸引觀眾的,還是科幻故事的本身。“千萬不要去找一個國外成功的科幻電影的模式,然後想怎麼把它國產化,怎麼把它雜糅一些中國的元素去做,而是應該先找到好的中國科幻故事。”

中國科普作協副理事長、科幻作家陳楸帆建議,科學家及科技創新成果,可以為科幻電影創作提供豐富的故事資源和靈感。“我國科學家發揚愛國、創新、協同、奉獻、育人的精神,在量子資訊、幹細胞、腦科學、人工智慧等前沿科研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的原創成果,也包括剛剛成功發射升空的神舟十二號,這些都可以成為文化價值觀輸出,在全球化語境中講好中國科幻故事的重要支撐。”

同時,從創作角度出發,“科幻電影同時可以鼓勵電影人開拓想象的邊界,離開此岸去追尋彼岸,可以和所有的型別去嫁接,為電影型別和故事的創新提供非常豐富的資源。”王紅衛說。

中國科幻電影怎麼拍?不是找個外國型別做本土化那麼簡單

《流浪地球》大火後,也引起了一些議論,其中就有專家指出影片中有多處科學常識不夠嚴謹。對此,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苟利軍深有體會,他認為,科幻電影還是要遵循一些基本科學常識和理論,而這需要創作者和科學家的通力合作。

陳楸帆在致辭中談到,科幻電影的發展除了依賴科技,更重要的是得到廣大科學家與科技工作者的支援與幫助,“首先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可以讓科幻電影立足於當前科技發展的最高點去展望未來,避免作品的想象滯後於咱們當下發展的一個尷尬的情景。”陳楸帆注意到不少影視創作者的想象,其實遠遠滯後於實驗室裡現實發展的水平,“這就需要科學家積極參與科幻電影的創制,讓科幻電影走在科技前沿之前。”

中國科幻電影怎麼拍?不是找個外國型別做本土化那麼簡單

開心麻花影業董事長劉洪濤也特別認同這一點,作為開心麻花最新力作、科幻喜劇《獨行月球》的總製片人,他認為在科幻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要有科學顧問的參與。“觀眾會從現實邏輯和科學邏輯來看電影,如果電影有漏洞就不可信,不可信就不會有共情。另外,我們創作科幻電影的目的是因為我們關心人類的、宇宙的命運,如果我們在未來觀、科學觀、宇宙觀上面不能邏輯自恰的話,不僅我們對不起自己的初心,更顯得這個努力沒有意義。”

中國科幻電影怎麼拍?不是找個外國型別做本土化那麼簡單

《獨行月球》海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學與影視融合專委會常務副主任林育智,向大家普及了科幻電影需要的科學顧問,現在針對科幻電影創作,已經有了五種具體的分類。“第一類我們稱之為非正式顧問,我們會給他提供支撐這個劇情的科學素材和科學理論,甚至幫他構架一個世界,完成世界觀的鋪設;第二類叫專家顧問,劇本成型之後,針對某一類問題,我們給他找到非常合適的科學家;第三類叫現場顧問,他需要給演員提供幫助,給道具師提供協作問題,甚至現場被問各種各樣的科學問題;第四類是科學顧問團,解決一整部電影涉及到的所有領域的問題;最後一類為跨界科學顧問,他們一是受過非常專業的科學訓練,二要有完整的在影視圈的工作經驗。”

中國科幻電影怎麼拍?不是找個外國型別做本土化那麼簡單

技術應得到尊重,產業鏈要全面部署

電影技術的飛速進步,其背後是無數開發人員夜以繼日的心血付出。對此,王紅衛呼籲,無論是資本方還是創作團隊,都應該尊重幕後技術人員的勞動成果。他表示,當下特效公司人才流失問題嚴重,很多特效公司的人才跳槽去了遊戲公司。“這是非常可惜的!我希望整個行業都更關心和尊重這些做著基礎工作的技術人員,而不是僅僅作為一個採購方去購買這些技術。”

很長一段時間,後期特效的關鍵技術,中國片方需要藉助海外的力量才能完成,而於許多其他領域一樣,“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我們國家的經濟安全、國防安全、產業安全和其他安全。”

科學與影視融合專委會常務副主任林育智談到科影融合辦公室成立之後,希望促進電影影視技術和科研力量的融合,更深度地促進這兩個圈子更進一步融合。

“這個中心我們對它有一個預期,希望它是一個綜合了一線特效公司,包括中影、華夏這樣一些影視國家隊,包括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中科院數學所、中科院自動化所、中科院計算所等等這些科研力量,包括上海科技大學,包括北航等等相關實驗室,相關的科技企業,形成一個以打好影視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為戰略目標的整條產業鏈上,我們要圍繞整個電影產業鏈,從最上游到最下游做全域性的部署。”

與此同時,王紅衛也提到,面對飛速發展的技術,創作人員也要保持警醒,不能因技術而“變懶”,“創作人員不應當這麼快就產生對技術的依賴,技術給想象力插上了一個真正能飛的翅膀,但它不是取代想象力的方式,我們不能忘了自己作為藝術家的創作天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