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所得意的“四世三公”的地位,就是從這個人開始的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早年所交好的朋友是袁紹,爭雄北方時最大的對手也是袁紹。在小說和電視劇中,袁紹的經歷和史書上基本一致,他最為得意的就是自己家族“四世三公”的地位。這個詞,他自己最愛說,也最愛聽別人說。

所謂“四世三公”就是指袁紹出身的“汝南袁氏”,是當時一個權傾天下的官宦世家。在袁紹之前,袁氏四代人中有五個官拜三公這樣的高位。三公指的是三個職位,在周朝的時候是太師、太傅、太保,在漢朝的時候是司馬、司徒、司空。東漢末年,這三個職位不見得是權力最大,但仍然是最尊貴的。

袁紹所得意的“四世三公”的地位,就是從這個人開始的

汝南袁氏之所以能夠有這麼顯赫的地位,這就要從袁紹的高祖父袁安說起。袁安出身於一個小官員之家,祖父不過是一個縣令。他繼承了祖父的學問,為人又特別正直、穩重,在當地頗有好評。

他最開始的工作,只是一個功曹,輔佐縣令做一些日常性的事務。但他從來不阿諛奉承,總是秉公辦事。有一次縣令讓他去州從事那裡去辦理公務,回來之前從事讓他將一些信件轉交給縣令。

按說這種事情也不復雜,還能在上下級之間留下很好的印象。不過,袁安卻拒絕了,他對州從事說:如果是公事,自有驛站幫您送達;如果是私事,也不該找我這個功曹。州從事無話可說,也不敢拜託他做事。

袁紹所得意的“四世三公”的地位,就是從這個人開始的

改變袁安命運的是洛陽的一場大雪,此時他正在洛陽無所事事。大雪將整個城覆蓋,第二天洛陽令親自帶人到處巡查,發現只有袁安的所居住的地方,積雪堆得很高。洛陽令以為他凍死了,令人剷雪化冰,然後到他家找人。

可是,袁安僅僅是凍得瑟瑟發抖,並沒有生命危險。洛陽令問他為什麼不請人幫忙剷雪,自己可以脫困。袁安卻回答道:現在全城大雪,大家都是又冷又餓,不方便麻煩別人。

這個就是“袁安困雪”的故事,洛陽令認為他很賢明仁義,大力宣傳他,並將他舉為孝廉,袁安也莫名其妙就紅了。先後擔任過多地的縣令,頗有政績。

袁紹所得意的“四世三公”的地位,就是從這個人開始的

公元70年,楚王謀反案爆發,三司推薦袁安審理這個案件,漢明帝便讓他擔任楚郡太守。因為皇帝對謀反不能容忍,心中非常憤怒,就催促袁安趕緊結案。但袁安一如既往的正直,他將牽連的幾千人一一審理,對於明顯沒有問題的,不管是否屈打成招,都先行放走。

事後,袁安將卷宗交給漢明帝過目,條理十分清楚,漢明帝為他所感動,對於他處理的案件,一律同意。

就是因為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又在朝堂之上不結黨營私,讓同僚信服。袁安在元和三年和元和四年,相繼接任了司空和司徒的職位,這也就是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崛起的起源。

袁紹所得意的“四世三公”的地位,就是從這個人開始的

漢和帝繼位之後,竇太后垂簾聽政,大將軍竇憲飛揚跋扈,權傾天下。他要求北擊匈奴,建功立業。但當時漢朝國內形勢危機四伏,漢匈關係已經和睦了相當長的時間。袁安就聯合朝中的大臣們一致上書,要求放棄這場虛耗國力的軍事行動。

然而,竇憲在當時的地位,是無人可及的。他聽說後,大發雷霆,揚言不僅一定要出兵,還要清理阻攔他的人。很多大臣為此取消了聯名,都躲到幕後去了。

然而這並不包括袁安,他仍舊堅持自己的意見,與司空任隗一起,寸步不讓。即使是在和竇憲爭辯的時候,袁安也沒有半點畏懼,甚至在太后面前激動得扔下帽子十多次。別人都為他的失利表現而擔憂,他卻鎮定自若,不以為意。

袁紹所得意的“四世三公”的地位,就是從這個人開始的

從此以後,竇憲對袁安咬牙切齒,一定要除之而後快。然而,袁安不但沒有半點妥協,反而對於竇家人的所作所為極力抵制。儘管他幾次都遊離於生死的邊緣,但終究因為名望太高而得以倖免。

在竇氏家族倒臺的前夕,袁安病逝。群臣為他而惋惜,天子也非常難過,任命他的兒子作為郎將。從此,汝南袁氏開始在東漢末年的政治舞臺上大放異彩。

參考資料:《漢書》